摘要:档案是一个国家珍贵的历史财富,是人类从生存生活中慢慢累积出来的具有文化历史的实际记载,拥有普遍的社会使用价值,对其管 理使用不光对使用者来讲具有价值,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做好档案保密是档案管理使用过程中不能够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 档案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档案管理使用和档案保密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伴随着社会网络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以往的档案管理工 作形式已经慢慢的开始向网络化以及电子信息化管理形式改变,新环境下怎样做好档案管理使用中的保密工作,是保护国家安全性,推动单 位生存以及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档案保密;档案管理;利用;措施
引言
保密工作是档案管理和利用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保证档案安全的重要手段。所谓档案,就是指各机关单位在其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一 种历史记录保存下来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文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在新时期,机关单位要想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和 效能,使其更好地为本机关建设服务,同时确保不发生失泄密问题,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档案利用与保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档案部门 可以加强档案管理,强化保密意识和管理意识,积极做好档案保密工作;另一方面,档案部门还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手段进行档案管理, 并逐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监督机制。
1、档案的保管过程是档案保密的一项最基础工作
保护档案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不仅是档案保密工作的根本工作,同时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宗旨。《档案馆工作通则》中明确指出,档 案馆的单位性质属于国家科学文化事业单位,是长期存放档案的位置,是科研以及各个部分使用档案的核心。所以,档案管理以及保密要专 门进行,拟定严厉的管理以及保密机制。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层次分明,档案放置的书架必须整齐标准,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放;对档案材料 的类型、完整性以及精准性、体系性和介质种类熟悉,不光要确保档案本体安全性,还必须确保其内容完整性。确保档案管理没有破损。档 案管理是档案保密工作的根本,其工作非常繁重。加长档案时间,确保档案资料的保密以及安全性、保护历史原本样子,保护国家权益有着 重大的用途。
2、档案利用是档案自身价值的实现
档案使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不可或缺,能够确保档案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准确解决管理使用以及保密关系,是处置档案工作的重要手段。档 案记载着其研发使用大多使用技术效果、经济效益表现,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变成真实的生产力过程。并且档案还是资料的综合体,内容丰富 多彩,拥有普遍的使用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创造社会价值。档案工作的最后宗旨是使用和制造价值。为确保档案在使用过程中的完整性 以及安全性,档案管理使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不能够缺少,并且档案使用过程中也是档案保密的重要步骤。保密是确保其保密等级,肯定其 安全性,确保国家利益以及单位的发展不受到威胁,使用是实现档案本身的价值,发挥其用途。
从马克思的思想进行研究,档案的使用以及保密是相对以及绝对的联合。这两者相互辅助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其宗旨一样,都为了能够达 成一个目标,为社会的发展以及创建更好的经济服务。不过,在实际的工作中,档案使用过程以及保密的联系是对峙、互相限制的。档案使 用的越多,安全性水平会出现下降情况,同时,危险也会增多。因此,做好使用以及保密工作,要处置好使用和保密的联系,过度的保密, 甚至为了保密而不使用,不仅会使保密没有含义,甚至还会导致其失去应该有的作用。为保证档案材料在保密的环境下获取充分科学的使用 ,要先清楚的区分密和非密的范围。了解使用范围以及宗旨,及时做好降密以及解密工作。保密就是在时间、位置、范围上存在制约,保密 档案在进行维护时,一样要在既定的时间、位置以及范围制约内实现被使用。对外公布档案并意味不再进行保密工作,是要在严格实施相关 保密规则的根本上,按照要求准确的实施公开档案的对策。
3、做好档案的利用及保密工作策略
3.1在保密的前提下进行利用工作。档案工作是以保密性为基础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档案保密为前提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档案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 利用档案的主要模式是以借阅的形式进行档案查阅,而档案工作人员在此借阅方式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一定的限制条件,实现对档案资源的保 密。如利用限定借阅期限、借阅的地点、借阅的范围内容等,使得内部信息不外泄、加密文件更安全。通过这些方式,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 要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实现在保密的前提下对档案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
3.2在利用过程中进行保密工作。为了更有效的实现对档案利用的保密,应当建立系统、全面的档案保密机制,实现保密工作的价值。完善保 密制度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要加强档案保密制度建立者的保密意识,在使用档案时可以自觉进行保密;另一方面是要加强限制使用者的保 密操作,严格规范使用中的借阅时间、使用用途,完善相关复制、外借等制度规定。在借阅档案的过程中,不得随意外带、复印、或将档案 资源进行转借,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归还档案资源,监督保密政策的实施。在利用过程中保证资源不外泄、不遗失,加强保密工作的有效性 。
3.3做好档案的审查工作。利用档案之前的工作步骤是审查档案,通过对档案的审查,增加档案资源的顺序性。利用审查对档案进行正确的分 类,更有利于规范档案的范围,便于利用档案。审查档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规定充分审查档案,逐一审查期限内档案的范围及使用; 对于初审未通过的档案通过资质较高、经验较丰富、能力较强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取舍;领导在两次审核的基础之上综合多方因素,决定档 案的开放期限等。
3.4做好档案的解密工作。在档案利用时还包括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那就是解密档案。档案的解密程度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利用程度。一般情况 下,在完成档案的审查工作时,随机进行档案的解密工作,解密工作必须是科学合理的。通常来说档案的保密级别分为:绝密、机密与秘密 ,根据不同的程度采用不同的保密方法,但档案的保密工作在时效期满后,保密级别就丧失了意义,对于此部分内容,就需要利用解密再实 现对档案的利用。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保密的范围、时效、使用时间、级别变化等都会随着情况的改变而变化,对此就需要利用解密 工作进行降密。
3.5做好档案利用前的基础工作。档案利用前的准备工作,是充分利用档案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其影响着档案使用的效率,影响最终档案利 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准备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档案工作人员在原有基础之上,提升档案的开放质量,系统全面的整理档案并 进行分类,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归档,方便使用者对档案的利用;第二,建立档案编号及检索制度,利用现代科技与电子平台,制订详细的 档案检索系统,分别建立检索区域如基础区、骨干区,同时设立文字性辅助信息,实现多元化检索档案;第三,建立档案资料的副本,根据 档案的重要程度及使用范围,进行多种形式的副本存根。通过这些步骤,做好档案利用前的准备工作,便于使用者高效利用档案。
3.6实施有效的档案安全监督。安全监督是实施档案保密的关键步骤,可以保证档案的运转使用途中增加安全性。具体应用时根据档案资源的 差异性,使用者的心理、思想差别性,建立不同的监控机制,最好做到随时监控使用者;此外,对于不同的档案保密级别、不同的档案使用 者采用不同的监督策略,如管理人员提醒使用者禁止涂抹勾画档案,更不可以修改、偷盗档案内容。对于档案的监督与管理,还需要工作人 员加大宣传力度,制订完善的监督机制。对于使用状况与使用内容必须及时记录,建立登记制度。此外还要求工作人员善于观察、察颜阅色 ,根据使用者的神态与动作,判断其异常心理。
4、结束语
档案人员肩负着档案管理与保密工作的重任,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尽可能地防止档案泄密。正确认识和处理档案利用和保密间的关系问 题,是新时期开展档案利用工作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档案只有被合理利用,才能体现档案的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将档案安全 工作放在档案工作的首位,时刻警惕所保管的档案资料信息不外传。确保档案齐全完整安全,这不仅是一项日常的基础工作,更是确保单位 经济活动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崇华.浅谈如何做好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J].现代交际,2011(05).
[2]孔涛.如何做好档案保密工作之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2(07).
[3]王峰.新时期档案保密管理措施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11).
论文作者:王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档案论文; 保密工作论文; 工作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安全性论文; 价值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