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的逐渐增加,规模逐渐庞大,其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就相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房屋建筑,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其重要组成结构,一旦混凝土浇筑施工存在问题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工程其他环节的施工给房屋建筑工程埋下很多的安全隐患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一、混凝土浇筑技术特点
混凝土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相对较难的一项,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有砂石、水分、其他添加剂,属于混合施工材料。此工程最大的难点则是由于混凝土失水过快而出现干燥收缩,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尤其是地基受限的情况下,内部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自然会出现裂缝。因此,在施工中,要把握混凝土浇筑的技术特点,首先,关于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完全是根据日常技术经验积累而来的,基于建筑工程理论上来分析,各成分材料的重量比则混凝土的配合比,良好的配合比能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水热化得以降低,强硬度上升。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技术
1.全面分层。
在整个结构内进行混凝土全面分层浇筑,要在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第二层在桩凝前再回来进行浇筑,如此逐层进行,直至完成浇筑。采用此方案时结构平面不宜过大,从短边开始施工,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也可采取从两端向中间或从中间向两端同时进行的方式。
2. 分段分层。
当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不能满足浇筑强度大的全面分层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采取分段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应该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3.余面分层。
在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下适用余面分层。分段分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到顶,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坡度为l:3的斜面,施工时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混凝土振捣工作,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混凝土易因降温和收缩产生结构裂缝。任意一降温差包含水化热引起的收缩当量和温差,又都可以分解为均匀降温差和非均匀降温差两类。前者引起自约束力,形成表面裂缝;后者产生外约束力,成为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只有同时控制好这两类降温差,才能减小和避免裂缝的产生。
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采取以下适当措施:①使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尽量增大。抗裂能力也是抗拉强度,抗拉强度大,那么线膨胀系数就要小。为此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并入粉煤灰和外加的减水剂,缓凝、引气、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尽量使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一般情况下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气温较高时,可把简易遮阳装置或草包等隔热材料在搭设在砂、石块场和运输设备上,拌制混凝土时采用低温水或冰水。②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浇筑完毕后,除对于污应该及时排水。
三、优化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措施
1.积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良好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品质优良的浇筑效果的重要基石,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准备工作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浇筑前要保证浇筑地面清洁干净,只有这样,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操作才会进行的比较顺利;其次,要做好浇筑材料的准备工作,对于所选用的各类砂子、水泥、钢筋等混凝土浇筑原材料应做好严格进场管理和科学的配比控制,从而从原料方面保障混凝土的质量。而且搅拌混凝土的阶段,应认真依据相关顺序与标准计量实施拌制,需要加入添加剂时要适量精准添加,从而确保制作阶段的搅拌均匀,避免引发不良的施工效果。最后,则是要做好施工方案方面的准备工作,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环境和限制条件,切实做好评估工作,从而对施工方案进行些许的调整,切不可一味的照搬,等到遇到麻烦时再进行整改,否则就会出现不断返工的情况,大大降低混凝土浇筑的效果和效率。
2.采用不同的浇筑方式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所遇到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笔者将在下面结合几个例子具体说明。分层浇筑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而根据不同的情况,其又可以分为全面分层浇筑处理和分层分段浇筑处理。
a)全面分层浇筑处理
b)分层分段浇筑处理图
其中全面分层浇筑处理适用于大面积的较为完整的水泥浇筑。在施工阶段中要尽可能由短边层面开始,并在平面中保持顺着长边的方向逐步实施混凝土浇筑。且要确保在全部完成第一层浇筑并在其进行初凝之前,及时实施第二层的再次浇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分层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全面分层浇筑的优点是对于施工平面的结构要求不高,缺点则是适用范围不大;而分段分层浇筑处理则适用于工程建筑项目浇筑混凝土面积较大、厚度较小,且长度较长的类型工程。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当浇筑混凝土具有较大强度时,应由底层混凝土开始进行浇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基础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要尽力确保第一次浇筑和第二次浇筑之间的时间间隔。
3.混凝土温度控制管理技术
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情况,就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温度进行控制。主要措施就是:首先控制好混凝土的配置比例以降低水化热;其次就是对入模温度进行控制,运用洒水降温或者覆盖降温膜的降温方法;再次就是对拆模时的温度进行控制,只有当混凝土内在温度以及混凝土表面温度低于25摄氏度时才可进行拆模处理;最后,要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的监管控制,在施工现场设置温度测量杆,每隔四小时进行温度的测量并制定出曲线图,一旦出现了异常情况就可及时进行抢修。
4.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过程中,裂缝预防工作十分重要,除了进行温度控制等一系列措施之外,科学合理的养护技术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一定要控制好时间,不能过早也不可太晚。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养护时的温度也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5.混凝土浇筑其他注意事项
第一,一般来说,当混凝土入模的时候,不可以采用集中倾倒的方法来冲击钢筋骨架或者模板,当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低于2 m 的时候,需要利用串筒,此外,从出料管口到浇筑层的倾落高度要低于1.5 m。第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必须限制在5 h 之内,最后确保两次浇筑时间之间的间隔小于1.5 h,以防出现冷缝等质量问题,此外,需要不断地用振捣等不断搅动交界处。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还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现实需要,在对建筑物进行浇筑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浇筑工艺并把握浇筑技术要点,从而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明义.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析[J].商品混凝土,2013,08(04):56-57.
[2]黄峰,李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134-135.
论文作者:张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温度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准备工作论文; 结构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