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在建筑工程中安全事故并未随着社会发展而得以避免,反而是安全事故频发,屡见不鲜,成为危害建筑工程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危害因素所在,为此强化安全管理不可松懈。本文基于是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两方面,深入剖析两者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安全教育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单位方面
1.安全管理重视度不足
部分建筑单位将经济发展作为企业的根本目标,忽视的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会将该单位在建筑业的信誉降低,更会使建筑单位的竞争力减弱。建筑企业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管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当中,却未落实到位,甚至成为墙壁制度。
2.安全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房地产企业的井喷式发展,建筑企业的发展速度迅速且日益朝着现代化管理企业的方向发展,但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却存在轻视安全管理的现象,施工企业与现代化企业之间的差距依然较为明显。有些企业即使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制度上墙”成了装饰,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安全管理不是常态化,而只是在相关部门检查或发生安全事故时,才进行紧急整顿,应付检查,等过程结束后安全生产职责则被继续搁置。同时,诸多施工企业将生产核心至于在生产进度的掌控上,而缺乏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其安全管理水平可见一斑。
3.重大危险源管理缺失
重大危险源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现象之一,不仅是诱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是重点管理对象。一般而言,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包括所谓的“四口”和“五临边”等方面,虽然是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得到了认同,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却常常被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所忽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未调查和统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种类;其二,未针对重大危险源并结合相关法规和文件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对预案;其三,未针对重大危险源开展施工管理培训,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上述现象的存在,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稍有不慎则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二)施工人员层面
1.自我安全意识欠缺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为广大的农民工,施工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知识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也比较低,安全防护的技能欠缺;有时候不是他们不重视安全,而是不知道操作的危险性;还有长久以来的错误经验的影响导致习惯性的对某些违规操作的漠视。在安全意识普遍偏低与技能不足以及对施工现场环境不够熟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施工人员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大提升,自身安全存在较为严重的威胁。
2.违规作业及侥幸心理
在建筑工程当中存在多次分包的现象,施工单位的资质良莠不齐,部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在缺乏系统和专业性的安全管理前提下,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操作以及正规操作的意识,同时在侥幸心理的影响下开展违规作业,导致施工现场环境滋生安全隐患。就心理层面而言,施工人员在缺乏安全隐患进行作业的心理主要在于未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未充分认识到安全作业对于家庭、自身、企业、社会的影响。此外,施工人员由于只做一种工作,对任何接手的任务只用一种方法来做,而不顾施工现场的特殊情况。最后,是习以为常,“三违”包括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而作业人员则将其看作家常便饭习以为常,发生事故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建议
(一)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措施
1.提高领导者的安全生产意识
领导者的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对安全管理的行使状况,因此,要加大对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方面领导的安全培训.提高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理解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使领导在思想方面深刻认识安全管理的责任与重要性。尤其要落实领导带班制度,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主管人员带领安全管理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安全危险源以及安全隐患点进行逐一巡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开展讨论以制定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制定必要的预案。同时,定期安排人员进行每日安全管理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相关人员,在存在重大隐患的情况下要求施工人员撤离。
2.抓好重大危险源的监管
重大危险源顾名思义是建筑工程安全的重大隐患所在,抓好该方面的安全管理是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系数以及最大程度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不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均应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认知并将之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数量与种类,将之进行分类并确定相应管理人,负责全面管理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其二,根据确定重大危险源类别结合建筑工程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文件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对措施,并及时上报政府相关部门,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其三,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施工作业时,需相关单位进行报备并要求相部门的监督管理,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方可进行规范化的作业;其四,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强化对重大危险源的动态化监控,一旦发现危险情况或隐患则及时上报相关管理部门以及管理人员,并及时停止作业和安排相关人员撤离,在排除安全隐患和达到相关作业标准后方可再续作业。
(二)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措施
施工人员是安全事故最为直接的受害者,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保护至关重要。首先,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切实提升安全作业和自我保护意识。根据工程性质、施工环境、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等因素确定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并与由此制定培训时间表,定期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安全知识培训;其次,预测建筑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危险源进行重点讲解并制定相应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相应的施工人员开展作业,不合格者则再行培训和考核,达标后方可进入到施工作业现场;再次,丰富安全培训工作的内容,提升施工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开展安全施工竞赛、设设计安全培训游戏、设置安全自救技能比拼等形式各异且内容丰富的实践性活动,以直观性和“娱乐化”的提升施工人员对于安全管理的认知和技能。
(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安全管理措施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进行严格的监管,要建立对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履行安全管理行为的监督约束制度,从安全资金落实、安全措施、安全管理落实等方面,强化各建设主体的责任落实情况,实行制度行为落实跟踪制,确保安全意识层层传达,安全措施处处落实,同时对建筑企业进行严格的资质管理。此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同样需要强化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严格控制安全管理人员的招聘,在招聘面试中既要考核专业切合度又要考核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及相关工作经验,择优录取;其二,定期开展安全管理人员知识技能培训,与时俱进以提升综合素质,达到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现场环境、施工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均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知识与技能需要不断加以更新,政府安全管理人员则需要保持同步“成长”的脚步,以应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何胜文.论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城市建筑》,2014(2):116-116
[2]张玉,张建设.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优化[J].《建筑安全》,2015(1):44-46
[3]刘宏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4):17-20
论文作者:叶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危险源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作业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