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城镇发展模式探索——以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为例论文_赖恒友,林春英

江西师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西南昌 330000

摘要: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在全国范围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逐步开展,至今已评选出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富有活力的各类特色小镇,起到了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的作用。其中,生态旅游型特色小镇不同于其他产业特色小镇,它们城镇的建设不仅要考虑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更应该注重自身生态资源的保护。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这个一直存在于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中的议题,又一次在特色小镇建设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凸现出来。本文试以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总体规划为实例,结合围绕城镇发展现实问题展开思考分析,试图探寻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规划引导生态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特色小镇;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全域旅游

特色小镇的概念最初起源于浙江,随着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后,全国特色小镇评选、建设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平台,在顺应国家政策,着力培育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供给侧小镇经济的进程中,也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区甚至存在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1]。

特色小镇建设是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推手,也是推动江西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的重点工作[2]。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的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建设一定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这一问题在生态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尤为突出的。面对如何确保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同时严坚守生态安全红线这一问题,下面结合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解析并试图探索出确保坚守生态底线,同时协调小镇产业发展的城镇发展思路。

1.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概况

1.1 综合概况

温汤镇位于宜春市西南部,全镇辖地171.6平方公里,境内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明月山和国内罕见的地下富硒温泉。温汤镇区距宜春市区21公里,距明月山风景名胜区入口18公里。温汤镇下辖1个居委会与13个行政村。2016年温汤镇全镇总人口共计2.6万人,综合增长率约为10‰。

1.2 城镇发展沿革

依托高速发展的旅游业,温汤镇的城镇建设不断推进。目前温汤镇区对现状土地的开发不断深化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镇区建设得到显著的成效。从过去沿道路带状建设、整合周边村庄拓展城镇规模的发展方式,到现在镇区建设全面铺开,城镇建设用地开始主动向周边村庄、集体土地延伸,转变为城镇用地,温汤镇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功能也日渐丰富,不断完善自身作为全镇发展中心、全市旅游集散节点的功能。

图1 温汤镇区历年卫星影像图

从历年卫星影象图可见,温汤镇在2010年前,镇区建设总量不大,且城镇建处在一个低速增长的状态下,主要的建设内容集中在镇区自身基本功能的完善,以及包括至昌坑村的沙温公路等对外主要交通的完善方面。在2010年后,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获得国家AAAAA级景区称号,温汤镇区的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镇区自身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相关的产业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此间,温汤镇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已建区周边的空闲地以及地势平坦的镇区南部。

2.城镇发展的困境

2.1 温泉资源容量限制镇区规模

温汤镇素以地下温泉而闻名。温汤地热水开发始于1962年,根据《宜春市温汤地热田1.5万吨/日开采量扩大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即便通过进一步采用回灌水扩大地热水开采量,未来温汤镇地热水可开采总量也不可超过15000m3/d。温汤镇区的环境容量取决于温汤温泉地热水可承受的开采量,这也将直接限制温汤镇区特色小镇的建设。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温汤镇温泉水在冬季旅游高峰期,已出现温泉水用水紧张的情况。而当地政府也已意识到对有限的温泉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已着手限制温泉水使用,并禁止新建商住项目接入天然温泉水,下一步将对温泉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列入地方法规。

2.2 镇区城镇扩张已逼近生态安全红线

2010年温汤镇区人口1.3万人,镇区建设用地14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108.46m2/人。至2016年,温汤镇区人口达到了3.2万人,镇区建设用地面积32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减少至101.88m2/人。通过上述数据对比,可见温汤镇区经过6年的发展,镇区人口增长了2.46倍,同时镇区建设用地规模也增加了2.31倍。在如此之大的建设用地扩张下,由于人口大量聚集,温汤镇区人均用地规模仍在持续减小。值得注意的是,温汤镇上版总体规划依据城镇常规的发展模式来预估温汤镇的镇区规模在2015年将达到常住人口2.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275公顷。由此可见,现状温汤镇的发展已远远大于六年前的城镇规模,更已超过了传统城镇发展模式下的规划预估规模。

随着2016年温汤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镇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增长,镇区的建设正在不断的向四周蔓延。如今,温汤镇区的建设已抵近镇区周边严格的生态控制线。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继续扩张,但是持续高涨的旅游产业发展必将因此受到抑制,难以实现温汤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高效推进。这成为温汤镇特色小镇建设的当务之急。

2.3 有限的建设空间与旅游产业规模不匹配

通过对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年游客量的预测,可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年游客量远期(2030年)为1852万人次。通过床位数计算公式:

预计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远期(2030年)床位规模约为30900床。

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的接待床位构成可分为温汤镇接待床位和明月山景区接待床位两个部分。依据相关规划,预测明月山景区远期(2030年)为1000张。由此可知,温汤镇接待床位数远期(2030年)需要约为29900张。

但通过对温汤镇区环境容量进行分析,无论是建设用地供给上,还是温泉资源保 护上来看,温汤镇区远期(2030年)最大仅可配置旅游接待床位约17900床。由此可见面对增势迅猛的旅游市场,温汤镇并未做好准备,或者说由于城镇发展空间的限制,使温汤镇变得“束手无策”。

1.温汤镇总体规划概要

温汤镇区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从温汤镇的生态格局来看,不适合也不能够去建设一个集中的、可以容纳未来温汤镇产业发展需求规模的温汤镇区。温汤镇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应局限于镇区。温汤镇是一个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遍布全镇的旅游镇,仅依托温汤镇区的建设,不能支撑起温汤镇的整个旅游产业发展,也无法更好的展示温汤镇优秀的生态旅游资源。因此将视野放大,整个温汤镇域视作一个整体,作为温汤镇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统筹规划。

3.1 镇域旅游功能布局规划

规划根据温汤镇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及交通网络的规模框架,其旅游区空间结构形成“一轴、三心、六片区”的总体布局:

一轴:以明月大道、温潭公路为旅游经济发展轴。

三心:以温汤镇区为镇区综合服务中心、四方井旅游接待中心和潭下村为潭下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六片区:北部的四方水库休闲度假区、西部的夏后故里游憩区、中部的温汤温泉养生区和精品商务度假运动区、南部明月山风景名胜区、东部的状元耕读文化游学区。

图3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3.3 镇域城乡用地规划

规划通过在镇域层面的三生空间融合,优先划定温汤镇域的生态控制线,再结合全镇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城镇及村庄居民点建设需求以及基础设施配套需求,明确温汤镇的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及生活空间范围,最终确定温汤镇域城乡用地规划图。

同时规划借鉴旅游规划的手法,综合考虑温汤镇区环境容量限制,对区内旅游接待点进行控制和引导,缓解旅游接待压力,规划通过对未来温汤镇旅游市场游客规模的预估,折算镇区范围内各旅游服务节点需配置的床位数,最终确定将远期(2030年)调整12000个床位至镇域其他旅游接待项目安置。同时以此作为对镇域城乡用地布局的依据之一,安排相应的旅游服务用地规模。

图3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4.规划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4.1 树立镇区引领,镇域协调全面发展思路

随着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空间的拓展,旅游发展进入了全域旅游时代[3]。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温汤镇城乡发展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创新城镇发展建设模式。依托镇区现状配套设施基础,加强区域综合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引领温汤镇旅游布局的核心;同时充分发挥镇域广阔的发展空间,合理开发全镇旅游资源,做好旅游全产业链的构建。同时还应有合理的发展策略。针对不同的特色小镇发不同的发展阶段,应灵活调整阶段性的发展策略,更新工具包,同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4]。

4.2 全域旅游建设切勿变成全镇圈地开发

当城镇的产业建设不仅局限在镇区,拓展至全镇范围时,由于镇区外低廉的低价以及土地监管的不完善,往往容易出现粗放的不利于产业发展的开发形式,危害全镇生态安全的情况。因此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一定要是有规划有管理的有序推进。统筹考虑各节点在整个旅游体系中的定位,坚定维护生态安全红线,因地制宜的合理确定各节点开发强度。在维护好自身优越的生态条件的前提下,旅游产业的基础才存在,全域旅游的战略才可能高质量的推进。

4.3 引导旅游产业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的报告在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的持续完善,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全域旅游发展将更加规范化向乡村推进,通过引导城镇资本向乡村转移,探索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提升全域旅游产业品质。吸引游客对乡村生态的偏好、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会激发村镇居民用绿色生产方式取代原先的粗放种植养殖模式,进而带动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5]。通过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全域旅游战略推进,可以更好的呼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5.结语

特色小镇是以产业建镇,而旅游型特色小镇是以生态环境为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石。这是一个对“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观念,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治理经验的检测平台。希望各旅游型特色小镇能够严格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充分利用全国特色小镇的资源优势,摆脱固有的发展局限,积极合理探索创新,达成全国特色小镇培育任务。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Z].2017

[2]李庆红,汪晓云.贵溪市特色小镇调研报告[J].价格月刊,2017,(07):83-86.

[3]左文君,明庆忠,李圆圆.全域旅游特征、发展动力和实现路径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1):91-96+136.

[4]钟娟芳.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探讨[J].开放导报,2017,(02):54-58.

[5]郝华勇.特色小镇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机理与路径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19(04):42-48.

论文作者:赖恒友,林春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生态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城镇发展模式探索——以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为例论文_赖恒友,林春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