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和英语学科一样,都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同样都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究了上好语文阅读课的四点措施,以期与同仁分享。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教学方法;教师;学生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几乎贯穿在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
纵观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好多课堂都是模式化、步骤化、呆板化、单一化,学生每堂阅读课下来,都疲惫不堪,极其厌烦,更谈不上学有收获,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焕发青春,让学生不胜其烦呢?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描绘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状态或景象表现出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思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材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例如:教《孔乙己》一课时,就可以从散文家余秋雨的名言入手:“名人成就地名,地名成就名人。”浙江省文化名城绍兴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故乡。今天绍兴城里的咸亨酒店前,一个黑色的石像天天站在那里“笑迎八方来客,招徕四方钱财”。大家知道这人是谁吗?他就是鲁迅笔下的著名文学人物孔乙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20世纪20年代那个著名的著名悲惨命运,听听他的伤心故事吧!
这样创设情境,就调动学生阅读的求职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不仅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抓住文本精华,挖掘文章灵魂
一篇文章,要深层次地理解它,必须抓文章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修辞手法、写作方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因为从中我们能感受这篇文章要传达的主题思想、深刻内涵以及这篇文章的灵魂所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本精华。读懂了关键的段落、句子、词语,就读懂了这篇文章。
如教授作家林莉的《小巷深处》时,就要紧紧抓住文章里母亲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文章结尾的三个段落,抓住这几点就能将母亲的伟大、母亲的坚强、母亲对‘我’无私的爱准确无误的体会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要抓住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描写雨天晴天思想感情的句子来仔细体味,还要抓住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去体会作家的思想感情,更要从全文的经典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去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胸怀。
抓住了文章的精华,就能深深地体味文章灵魂深处的东西,从而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学有所获。
三、教会学生方法,放手阅读
崔峦指出:“语文教学要切实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教练、辅导员,学生是主角、主人。‘教’完全是为了‘学’,要服从、服务于‘学’。学生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如教授《苏州园林》时,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的不同,其次,引导学生感受作家叶圣陶文章的语言美,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怎样阅读说明文,怎样找出说明顺序,怎样判断说明对象,怎样找出文章中的说明方法等。学生通过学习一篇文章,就能触类旁通,将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说明文中。另外,还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读不同的说明文,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从而找出不同说明文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传授给学生方法,还要把课堂还原给学生,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语文带给他的无限乐趣,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在上海讲学时呼吁:“知识那么多,哪能教完全部知识?主要是教方法。”
四、培养学生一个爱好阅读的习惯
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小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已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阅读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被动、被迫地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让我们的学生源源不断地获取丰厚的知识。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马蹄镇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563111
论文作者:王恩启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方法论文; 文章论文; 语文论文; 句子论文; 兴趣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