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_大学论文

文化发展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_大学论文

文化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域论文,文化发展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2)05-0039-0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第一次专门集中研究文化建设的中央全会。这次会议发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强音,不仅为我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视域。文化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找到文化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含量,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潜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是指自觉地把文化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克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轻视、忽视甚至无视文化育人的现象,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意识,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认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含量,坚持运用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文化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中的特殊优势,实现文化的育人功能。这种文化自觉,不仅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强烈的文化意识,自觉地把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而且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深刻了解我国文化及加强中外文化相互比较的基础上,形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自知之明,加深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更重要的是指要在形成文化自知之明的基础上,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自觉地运用中国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教育引导大学生,以文化人,促进大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当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

建设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而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把文化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十分重要。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文化育人,可以培养具有高度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如果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不可能成为第一资源,推动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在建设文化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文化育人,可以发挥师生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不仅消费文化,而且生产文化;不仅传承文化,而且创新文化;不仅创新发展大学文化,而且引领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通过文化育人促进人才成长和创造文化成果,可以有力地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文化引擎”。

第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是拓展大学功能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首次明确指出,大学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文化传承创新”。[1]“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2]“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文化育人,不仅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成果,科学分析和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而且要坚持以中国传统和国外的有益文化成果来充实和丰富大学生的头脑,特别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在传承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同时,加强文化的创新,并运用创新的文化成果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增强文化自觉,才能充分实现大学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

第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需要。

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比较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对自觉运用文化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往往重视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无疑要充分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问题在于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一种显性的教育活动,而文化育人则是一项隐性的教育活动。文化在育人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于文化具有多样性、生动性、渗透性、隐蔽性、感染性,文化可以降低或减少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寓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之中,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刻的思想艺术化,对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往往起着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文化具有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注重显性教育活动,而不注重隐性的文化育人活动,就会严重影响教育的实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发掘、整合和利用大学丰富的文化资源,不断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地

既然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就要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占领大学文化建设的制高点,着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地。

第一,增强全球语境下的文化话语权。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地,就要增强全球语境下我国的文化话语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国际思想交流交融交锋的能力。全球语境下的文化话语权包括文化话语的创造权、文化话语的表达权、文化议题的设置权、文化话语的传播权等,本质上是全球语境下一个国家的文化主导权。文化话语权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权力,还是一种能力。当今世界,文化话语权的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国家利用自身在文化话语权建设中的基础设施、技术手段、语言文化和传播能力的相对优势,积极主导和设置全球语境下的文化议题,倡导西方国家主控下的“网络自由”或“信息自由”,采取各种方式渗透和传播西方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影响和干扰其他国家的文化建设和话语传播,企图把文化话语权变为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干扰别国社会稳定,维护实现西方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面对全球语境下文化话语权的激烈争夺,面对不同思想文化的对话、互动和交锋,有必要把提升全球语境下我国的文化话语权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引导大学生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文化领域为维护、巩固和提升文化话语权所展开的较量和交锋,特别是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权的较量和交锋,全面地、深刻地把握这种文化话语权较量和交锋的内容、方式和特点,深入分析西方文化话语的政治图谋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加强我国文化话语的建设,主动提出、传播中国的文化话语,设置体现中国利益诉求的文化议题,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语境下的文化话语权,增强文化话语权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引导作用。

第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地,就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大学的意识形态主导权,引导大学生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兴国之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培育、弘扬、巩固社会主义主导价值的高度,始终注重在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解决大学生人生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注重组织大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分析和引导多样化社会思潮,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坚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凝练、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凝练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尽可能探寻和凝练出蕴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最根本的核心价值,然后运用凝练和萃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来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值得注意的是,引导和组织大学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研讨、凝练和萃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发展的过程,也是大学生思想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它对于引导和推动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创新发展我国大学的优秀文化。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地,还要增强大学的文化创造权,创新和发展我国大学的优秀文化。大学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圣殿,也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摇篮。大学在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建设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作为人才、知识密集和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根本任务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因而在文化建设中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学不仅出人才、出成果,还要出文化。大学在文化建设中往往具有更高的层次,不仅要消费文化,即消费和享受人类社会创造的已有的文化成果,还要生产文化,使师生成为文化生产的主体,在学习、研究和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满足师生员工和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仅要传承文化,以各种方式传播、继承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还要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形成原创性的文化成果,如理论作品、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大力发展体现中国特色和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引领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大学还要发展优秀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的精神文化、学术文化、艺术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特别要注重凝练、培育、弘扬大学精神,创造和优化文化育人的良好环境,坚持用大学精神来团结和凝聚全体师生员工,为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第四,培养和启发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地,还要尊重大学生的文化自育权,培养和启发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当今世界,国际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增多,特别是大学的国际学术文化和人才交流日益增多,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各国优秀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对外文化渗透的力度不断加大,力图用各种方式来传播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想行为。一些大学生在西方文化渗透的影响下,往往忽视或者轻视本国的文化,对西方的文化盲目崇拜,对本国的文化产生了一种文化自卑,甚至自弃心理。因此,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更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来尊重、维护和体现大学生的文化自育权,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就是要让大学生了解、认同中华文化,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觉悟和觉醒;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在了解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把握中华文化的优势和长处,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文化自强就是要在秉承和坚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增强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和自身的全面发展。中华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积淀而成的悠久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凝聚中华儿女的文化纽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只有不断运用优秀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成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重任的优秀人才。

第五,发展我国大学的网络文化。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地,还要增强网络的主控权,大力发展我国大学的网络文化。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和大学校园文化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产生了一种大学亚文化,即大学的网络文化。大学的网络文化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涵,以多媒体为样式,打破了校园和社会、甚至国家的壁垒,对大学生产生的文化影响日益增大。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的重要群体,网络成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基本方式,大学生往往通过网络来搜集信息、掌握新知,交流思想、营建文化,了解社会、关注世界,探索人生、实现发展,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网络文化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载体。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国际互联网和网络文化日益发达的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利用互联网推销西方的“信息自由”和“网络自由”,传播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因此我们更要重视建设和发展我国大学的网络文化。发展大学的网络文化,就是要增强校园网络的控制权和网络文化的主导权,把校园网络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校园网络了解舆情、掌握动向、交流思想、传播理论、创新文化,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要把网络文化创新和网络文化传播、校园网络文化和社会网络文化、网上文化和网下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和抵御腐朽文化结合起来,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营造优良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三、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潜能

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宝藏,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巨大的潜在作用和能量,但这种潜能尚未充分发挥,需要深入挖掘、大力开发,把潜能变为动能,把动能变为势能,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第一,推动大学的文化创新。

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潜能,就要着力推动大学的文化创新。大学的文化如果不创新,就会丧失文化的感召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很难发挥文化育人的潜在作用。推动大学的文化创新,最根本的是要推动大学的精神文化创新,凝练、培育、弘扬大学文化中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不仅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更是大学的灵魂。国有国魂,军有军魂,校有校魂。大学精神作为大学之魂,体现了大学的价值追求,决定了大学的校风、教风、学风,展现了大学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支撑起大学的精神家园,是大学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源泉。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凝练而成,并得到大学人广泛认同和自觉奉行的根本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大学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核心价值。每一所大学由于自身的发展历史、文化传统和办学特色各不相同,因而形成的大学精神也各不相同。大学精神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发展,需要在理论上不断地凝练和创新。大学精神往往体现在一定的校训、校歌、校风、教风、学风及学校的管理实践和师生的行为习惯中。创新大学精神,就要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凝练,要通过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凝练、组织师生进行讨论、组织校友进行总结回顾、比较借鉴国外大学经验等方式来深入地讨论、总结、凝练,并通过这一广泛参与的过程,让大家感悟、内化和弘扬大学精神,从中受到教育和激励。推动大学的文化创新,还要推动大学的学术文化创新。学术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学是开展学术研究的殿堂,发展学术、创新科学,探索未知、创造新知是大学的神圣使命。大学发展学术文化就是要创造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文化氛围,发扬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营造兼容并蓄、学术自由的学术环境,培养学者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学术品格,活跃学术思想,创新科学理论,锻造学术精品,造就学术大师。推动大学的文化创新,还要推动大学的文学艺术创新。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领域,大学要依托和发挥文学艺术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发挥师生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主体作用,创作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学艺术作品,包括小说、诗歌、话剧、舞蹈、摄影、影视作品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校园的情结感染人,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发挥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引领功能,引领和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第二,深化大学的文化传播。

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潜能,还要注重深化大学的文化传播。大学是传承、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传播文化、以文化人是大学的重要职能。深化大学的文化传播,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传播到大学校园,深入传播到广大师生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就要紧密结合高等学校的实际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探讨和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特别是与大学生成长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学业、就业、创业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深化大学的文化传播,还要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工作,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的课堂教学工作,做好科学文化成果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传播普及工作,有序举办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的文化成果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理论,吸取新知,传承文化,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深化大学的文化传播,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师生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在学生中进行普及传播,让学生在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享受精神食粮的过程中,积淀自身的人文底蕴,厚植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深化大学的文化传播,还要注重通过各种方式,特别是互联网方式,把大学的文化成果传播到社会乃至国际社会中去,并在这种传播和交流中,引导大学生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吸取有益的文化营养,锻炼参与文化交锋的能力,提高在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健康文化、转化落后文化、抵御腐朽文化的意识、能力和素质,努力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把自己造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第三,优化大学的文化环境。

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潜能,还要优化大学的文化环境,努力发挥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大学的文化环境,既包括文化硬环境,也包括文化软环境;既包括现实文化环境,也包括虚拟文化环境。优化大学的文化环境,就要统筹兼顾,全面建设,臻于完美,利于育人。具体说来,优化大学的文化环境,就要处理好文化硬环境和文化软环境建设的关系,既要注重优化大学的文化硬环境,更要优化大学的文化软环境。大学的校园布局、自然风景、房屋建筑、人文景观特别是图书馆、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等是学校的重要文化硬环境,它是体现为一定的物质形态但却渗透着文化内涵、蕴涵着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的物质环境。要加强文化硬环境的建设,把物质环境和文化内涵、有形的建筑和无形的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文化硬环境的育人作用。与此同时,更要重视和发挥大学文化软环境的育人作用。大学的校风、教风、学风往往是在校园行为、学术行为、教学行为中形成的风气和氛围,是大学精神非常重要的载体,是大学最重要的文化软环境,对人的行为,对学校的学术活动、学习活动,对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精神往往通过校风、教风、学风的浸润,渗入到人的心田里,融化到人的血液中,体现在人的行为上,发挥着重要的感染熏陶作用。所以,要大力加强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努力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学的制度文化和舆论氛围也是大学文化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大学的制度文化,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优良的文化软环境,氤氲滋养优秀人才的成长。优化大学的文化环境,还要处理好现实文化和虚拟文化建设的关系,在重视现实文化环境建设的同时,注重虚拟文化环境的建设。现实文化环境包括现实的文化软硬环境的建设,这些对人才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健康地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毋庸赘述。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大学网络文化形成的文化软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日益增大。大学生既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又是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共享者,大学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文化,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文化的多媒体、自媒体等先进载体提供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因此,要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潜能,就要把建设和发展大学的网络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推进大学的网络文化建设,优化大学的网络文化环境,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与文化发展方向,积极引导和有利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标签:;  ;  ;  ;  ;  ;  ;  ;  ;  

文化发展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