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在大型词典编纂中的作用_汉语大字典论文

校勘在大型字典编纂中的作用例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字典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代的辞书编纂中,举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举证包括书证和例证。辞书学界通常把列举前代字书、韵书中的音义称为书证,而把古今文献中的实际用例称为例证。无论是书证还是例证,都有一个其本身文字的准确性或可靠性的问题。大家知道,古书在传写或传刻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是非常多的。虽然我们的先人对许多重要的古籍都作过比较精细的校勘,纠正了书中的大量文字错误,为我们引用这些文献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对浩如烟海的文献总量来说,这些经过校勘的古籍毕竟还只是少数。而且即使这些经过校勘的古籍,由于种种原因,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疏漏。如果我们援引了这类本身存在错误的字句作为书证或例证,字、词的解释自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使辞书的质量受到影响。所以辞书编纂者在举证时,很有必要自己动手下一番文字校勘的工夫,以便尽可能地使字、词的解释建立在准确可靠的基础之上。下面我们就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看看校勘在大型字典编纂中的重要作用。

注释:

①甯忌浮《校订五音集韵》已校“”作“”,校“链”作“键”,第113页,中华书局,1992年。

例二,《汉语大字典·角部》:“,hú《篇海类编》胡谷切。(注:甯忌浮《校订五音集韵》已校“”作“”,校“链”作“键”,第113页,中华书局,1992年。)牛。《篇海类编·鸟兽类,角部》:‘,牛也。’(注:“或”字俗书作“”,故“”即“”字俗写。)牛角。《字汇·角部》:‘,牛角。’”

按:《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字下皆引《字汇》,亦释作“牛角”。考《篇海》卷二角部引《龙龛手镜》:“,胡谷切,牛也,亦姓。”盖即《篇海类编》“”字所本。(注:“或”字俗书作“”,故“”即“”字俗写。)查今本《龙龛手镜》卷四角部:“(注:“”字中的小“口”《四部丛刊续编》影宋刊本作“厶”,俗写。《干禄字书》载“或”俗字其中的小“口”亦作“厶”,可证。),俗;斛,正:胡谷反,斗也,又姓。”而别无训“牛”的“”字。其实,《篇海》所引《龙龛》“牛也”之“牛”乃“斗”字刻讹,而“()”即“斛”的俗字。《字汇》承误不知发正,反以“”字从“角”,增字释作“牛角也”,重悂缪,误上加误。《汉语大字典》“”字既释作“牛”,又释作“牛角”,而不知皆为“斗”字之讹。这也是疏于校勘而导致误释的例子。

例三,《汉语大字典·自部》:“臫,jiǎo《篇海类编》居小切。自重。《篇海类编·身体类·自部》:‘臫,自重之也。’”

按:《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中华字海》“臫”字音义同。考《篇海》卷九自部引《俗字背篇》:“臫,居小切,自重支也。”乃“臫”字之早见者。“自重支”费解,当是“目重皮”传刻之讹。金刻元修本、成化本《篇海》“自重支”作“目重支”,“目”字不误。“臫”则当是“”字俗讹(注:“”为“”的俗字,凡“丩”旁俗书多可写作“乚”。《广韵·小韵》居夭切(与“居小切”同音):“,目重睑也。”“”“”音义皆合。)。“目”“自”二字形近易误。《龙龛手镜》卷三自部:“,俗,音匡,正作眶。”是其比。《篇海》卷七目部引《川篇》:“,居小切,目重皮也。”“臫”“”音同形近,显为一字之变;而“”字注文正作“目重皮”,可为校字之证。《篇海类编》编者不明误本《篇海》“自重支”,乃“目重皮”之讹,以其义不可通,又臆改“支”为音近的“之”,一误再误,致与原意愈趋愈远矣。

例四,《字汇·玉部》:“琧,乌各切,音恶,白玉。”《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中华字海》“琧”字下引《字汇》,音义同。《汉语大字典·玉部》:“琧,è《龙龛手镜》(注:《龙龛手镜》宋刻本避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嫌讳改作《龙龛手鉴》,《汉语大字典》从之。今据中华书局影印高丽本统一称作《龙龛手镜》。)乌各反。白玉。《龙龛手镜·玉部》:‘琧,白土也。’按:《改并四声篇海·玉部》引《龙龛手镜》作‘白玉也’。”

按:《龙龛手镜》卷四玉部:“、琧:二俗,乌各反,正作琧,白土也。”《篇海》卷三玉部引《龙龛手镜》:“琧,乌各切,正作琧,白玉也。”《龙龛手镜》原书俗字“琧”与正字“琧”同形,必有一误。《龙龛手镜》注文“白土”《篇海》引作“白玉”,亦必有一误。窃谓《龙龛手镜》原注“白土”不误,而“正作琧”的“琧”则当是“琧”字刻讹。成化本《篇海》正字正作“琧(堊)”。标目字“琧”则是“堊”的俗字。“土”旁俗书多加点作“圡”(注:(清)顾蔼吉《隶辨》卷三姥韵:“土本无点,诸碑士或作土,故加点以别之。”)因受“亞”旁下一横画的影响,“圡”旁又增画作“玉”,“琧”字俗书便写成了“琧”。《梁萧憺碑》“堂”。字下部的“土”写作“玉”(注:见秦公编《碑别字新编》,第151页,文物出版社,1985年。),可以比勘。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一《中阿含经》第一卷音义:“堊,乌各反,《苍颉篇》云白土也。”“堊”字正释作“白土”。“堊”字俗书既误从玉作“琧”,传刻讹变,注文“白土”《篇海》亦误刻作“白玉”,而《字汇》等书承其误。《汉语大字典》不知据《龙龛手镜》原书以正《篇海》传刻之讹,反迁就《篇海》之谬说,可谓疏于裁择矣。

例五,《汉语大字典·食部》:“,yù《龙龛手镜》羊句反。齐遇。《龙龛手镜·食部》:‘,齐遇也。’”

按:《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宋刊本《龙龛手镜》卷四食部:“,俗,羊句反,正作勾,齐遇也。”盖《汉语大字典》所本。《篇海》卷一食部引《龙龛手镜》:“,羊句切,齐遇也。”《字汇补》、《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字音义略同,皆误。《龙龛手镜》“羊句反”当是“羊旬反”之讹,“勾”当是“匀”字之讹,“齐遇”当是“齐遍”之讹。中华书局影印高丽本《龙龛手镜》“”字的正字及释义正作“匀”和“齐遍”不误,当据正。敦煌写本伯2011号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真韵》羊伦反(与“羊旬反”同音):“匀,遍。”《广韵·谆韵》羊伦切:“匀,偏(徧)也,齐也。”“羊旬反”的“”与“匀”字音义皆合。《篇海》、《汉语大字典》不知误本《龙龛手镜》“正作勾”的“勾”乃“匀”字刻讹,径行删去而不加以说明,遂致其正字不明而音误义亦误矣。

注释:

⑧“血”“写”今音皆可读作xiě,但古音相差较远(“血”字《广韵》在入声屑韵,“写”字在上声马韵,分属山摄和假摄),《中华字海》据今音把原来的直音字“血”改作“写”,不妥。

⑨见秦公编《碑别字新编》,第251页。

⑩“”疑为“”的偏旁易位俗字。《正字通》以“”为“”的俗字。“”字《集韵》有眉永切-读,与“皿”、“盟”读音相同。

(11)参看拙著《汉语俗字丛考》瓦部“”字条,第583页,中华书局,2000年。

(12)参看《碑别字新编》,第305页“貌”字条、《龙龛手镜》卷四白部“皀”字条。

注释:

(13)参看拙著《汉语俗字研究》“”字条,第177页,岳麓书社,1995年。

(14)参看拙著《敦煌俗字研究》下编“卑”字条,第16-17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例十六,《汉语大字典·车部》:“轁,tāo(一)《篇海类编》他刀切。同‘韬’。《篇海类编·器用类·车部》:‘轁,正作韬,藏也。’……(二)kǎn。同‘輡’。《龙龛手镜·车部》:‘轁,俗;正作輡。’《康熙字典·车部》:‘轁,同輡。’”《中华字海·车部》“轁”字音义略同。

按:《四部丛刊续编》影宋刊本《龙龛手镜》卷一车部平声:“轁,俗,他刀反,正作輡,藏也。”(注:中华书局影印高丽本《龙龛手镜》正字作“轁”,与标目字同形,亦误。)盖即《康熙字典》及《汉语大字典》“轁”字后一音项所本。但“轁”字行均音他刀反,为平声字,而“輡”字《龙龛手镜》同部下文音苦感反,輡,车行不平也,为上声字,与“轁”字音义均所不同,显非一字。考朝鲜本《龙龛手镜》卷二车部“轁”字下云“正作韬”,是也。《篇海》卷一一车部引《龙龛手镜》:“轁,他刀切,正作韬,藏也。”亦其证。《广韵·豪韵》土刀切(与“他刀反”同音):“韬,藏也。”“轁”“韬”音义皆同。《汉语大字典》据误本《龙龛手镜》谓“轁”同“輡”,而置原书标列的音义于不顾,殊非切当。

上面我们列举了大型字典编纂中辨析有误的十六个例子,其中前四例主要是释义之误,五至八例主要是注音之误,九至十二例形音皆误,十三、十四例主要是字形之误,最后两例是误认正字。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则与编者疏于校勘有关。如果大型字典的编纂者能在所引书证、例证的文字校勘方面认真下点功夫,相信上面提到的种种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字、词的训释必须建立在准确可靠的原文基础之上,辞书编纂者必须重视校勘: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标签:;  ;  ;  ;  ;  

校对在大型词典编纂中的作用_汉语大字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