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国家整体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是,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朝着现代化、电力化方向发展,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转已经离不开电力,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继电保护对用户的安全用电和稳定用电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时代发展,继电保护故障的频发,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正常工作,影响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笔者对电力系统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检测;处理措施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
1.1 人为层面上的故障
人为故障一般情况下来说都是由人为因素引发的,比方说专业技术水平较为低下、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以及工作态度不端正等等。实际工作经验对于从事继电保护工作的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充足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使得管理人员处理故障的速度大幅度提升,从而也就可以在最佳事故处理时间之内将故障控制住,因此工作人员累计下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继电保护故障之造成的影响之间呈现出来的是反比例关系。如果员工的个人知识和技能水平不足,会使其在遇到故障的时候延误最佳处理时机、做出错误的判断等等,不利于将继电保护故障的负面影响降低。
1.2 运行故障
当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保护装置都是不会做出保护反应的,也就难以对故障形成有效的控制,从而也就会对整个电网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更是非常容易引发极为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有很多因素都是可以引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故障的,在保护装置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会使得其使用寿命缩短,对其实际性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引发继电保护运行故障的机率比较高。针对电力系统来说,二次回路及保护开关等装置在控制故障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但是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环节在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的频率也是比较高的,针对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环节展开的管理工作的力度一定是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
2 故障检测方法
2.1 网络化方法
施行网络化的保护与检测,可提高电力系统中重要设备的可靠性、灵敏性,通过微机网络化的实施达到保护设备的作用,即主站对保护装置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与协调,同时保护设备的差动、纵联串联,例如数据通信、处理等,还能稳定继电保护设备的电气量,准确分析故障参数、位置与原因以及性质等因素,从而能及时、准确地将故障元件进行针对处理,使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2.2 自适应控制方法
自适应控制主要是通过检测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故障状态等变化情况实现系统的保护作用。另外,通过自适应控制能根据系统的实时变化情况自动保护性能的相应改变,使得整个系统能实时适应转台变化,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的相应性能,例如发电机保护、输电线路距离保护与变压器保护等,由此强化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3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主要是将生物神经系统的模糊逻辑、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等应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以此进一步强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功能。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功能较多,包括自组织、自学习与自适应等,不仅能存储分布式的信息,同时能并行处理,除此之外,还能对电力系统中出现故障的方向、类型、距离进行准确性地判断,对电力系统的各个保护装置进行有效的保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方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主要是将综合计算机信息的采集系统与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网络通信系统等技术集于一体,包括信号、测量、计费、紧急控制与故障录波以及维修状态信息处理等功能,综合管理电力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计算机系统能对数字化变电站的记录、统计分析、监视操作与故障状态等进行检测,当系统出现故障时立即进行报警并将按照顺序记录故障情况,由此减少工作人员出现疏忽等差错,并及时发出信号处理故障,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3 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措施
3.1 技术改造措施
电力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很多新的技术都是在系统中发现的问题而有针对性而发展来的。对于相对严重并且难以处理的故障,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能一次性的处理大部分问题。对于困扰了很久的电流互感器饱和问题,在使用新型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后,因为电子式互感器与常规电流互感器原理上的不同,已经从根本上解除了电流互感器的饱和问题。还有对于比较老旧的设备,在到达年限评估运行情况后进行系统改造升级,也可以解决很多因为设备老化,回路老化引起的故障,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2 替换处理措施
替换处理措施,是目前电力系统中,处理继电保护故障措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措施之一,其处理原理是使用可以正常运行的零件替换设备中可能存在问题的零件,通过此种方法判断元件的质量,以此来不断缩小引发故障元件的查找范围。若是出现微机保护问题,或者是内部单元继电器存在问题时,此时,设备维修人员可以将检修状态中,亦或是备用间隔的设备插件,与可能存在的问题插件进行替换,若是在替换过后,设备可以正常运转,则可以证明被替换的插件,是导致故障发展的原因,若是故障依然存在,则要使用替换措施继续检测其他元件,直至找到存在问题的元件。
3.3 优化安全制度
对于处理继电保护故障而言,最为关键的是优化安全制度,因此,电力企业要切实做好安全制度的优化工作,从变电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所有涉及到设备运行、设备检修等工作的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与此同时,还应该以电力系统的现实情况作为基础,结合新的技术应用,不断的增添新制度,形成完善的制度,从制度层面保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稳定、安全运行。除此以外,电力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检修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负责人,对检修工作人员以及工作进行记录,完善责任制度,秉承谁检修谁负责原则,在出现问题时,可以找到对应的监管和检修人员,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认真工作,不断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并根据各个工作环节以及工作流程的工作评估,制定奖惩机制,以此,最大限度的激发检修人员的工作热情,让检修人员感受到公平,感受到付出会得到汇报,促使安全制度真正的落实在电力系统当中,提高和保证继电保护故障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而言之,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要求电力工作者做好电力保护工作,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生活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下,电力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电力继电保护故障检测与维修技术,时刻监测人民用电网络,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电力继电保护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晓霞.继电保护运行与故障信息自动化管理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6,03:29-31.
[2]向昕昊.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浅析[J].电子制作,2016,15:53+55.
[3]全振嘉.刍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206.
[4]霍志豪.电力设备继电保护故障查找及技术对策[J].通讯世界,2016,20:162-163.
[5]林鹏.继电保护整定计算需注意事项分析[J].低碳世界,2016,31:74-75.
论文作者:刘天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故障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论文; 工作论文; 制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