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农民合作企业家的社会创业意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_创业论文

农民合作社企业家如何形成社会创业意向:理论模型及实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合作社论文,企业家论文,意向论文,模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创业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媒体中,它主要指组织或创业者通过商业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在使组织得到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福利的增加。社会创业和商业创业一样,具有“创业”维度,但它的特点在于具有“社会”维度。社会创业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私人创业利润(Shane等,2000),而是具有经济与社会双重目的(Alvord等,2004)。由于社会创业尤其关注社会问题,其机会寻找过程始终贯穿创造社会价值的尝试(Dees,2007);其机会利用也不在于取得一个竞争性的经济优势,而在于尽可能地最大化社会改变(Chell,2007)。社会创业由于嵌入在特殊社会、社区或市场背景下,通常采取混合的组织形式,从而使组织既具有盈利的特征,也有使命驱动的非盈利特征(Townsend等,2008)。

      农民合作社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经济组织,它既具有企业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徐旭初,2013)。农民合作社的双重属性决定,其对外要参与市场竞争,对内要追求普惠。农民合作社的双重属性和社会创业的双重维度正好一一对应,这说明农民合作社的事业本质上是一项社会创业。农民合作社的社会创业目的在于,既要达到组织盈利的经济目的,又要达到社员普遍增收、社区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目的。

      农民合作社企业家(以下简称为合作社企业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提法,意指我国农民合作社的领头人,其才能出众,往往既是合作社的理事长,又是合作社的经理人。合作社企业家的社会创业意向指其通过商业模式来解决农民增收、社区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倾向。

      合作社企业家是我国农村社会变化的重要责任人,他们通过商业手段在农业行业引领创新时,始终保持社会创业意向极为重要。在现阶段的中国农村,企业家才能、资金和技术的稀缺以及法律法规的缺位放大了合作社企业家的权力(周应恒等,2011;王曙光,2010)。只有当合作社企业家具备较强的社会创业意向时,合作社的社会目的才能得以坚持。在现有研究中,学者们已经提出合作社企业家的公益心的重要性(徐旭初,2013;胡同泽等,2011),但围绕公益心缺乏更深层次的探索。因此,探究合作社企业家的社会创业意向的形成机理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创业意向究竟如何形成?其研究的理论视角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创业事件理论,另一个是计划行为理论。创业事件理论认为,当突发事件使个体觉得创业比其他选择更加合意和可行时,个体就会形成创业意向(Krueger等,2000)。计划行为理论则认为,个体对创业行为结果的态度、行为控制感以及社会评价标准共同作用于创业意向的形成(Ajzen,1991)。

      社会创业意向的背后有创业者强烈的社会动机或其他情感因素支撑,其形成是个长期过程,不可能单纯由突发事件引致;同时,由于社会创业涉及创业者与环境的互动(Robinson,2006),创业者的行为结果具有更大不确定性,社会创业意向的计划色彩也会随之减弱。因此,创业事业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对社会创业意向的形成而言,均不是理想的理论视角。Mair等(2006)曾提出一个企业家社会创业意向形成模型。该模型中,移情和道德判断作为情感因素影响了社会创业的认知愿望,而企业家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作为使能因素影响了社会创业的认知可行性。最后,认知愿望和认知可行性共同影响个体社会创业意向的形成。该模型的缺陷在于,没有深入探讨创业者和环境的互动质量对社会创业意向的作用方式,但他们的模型对本文仍有重要启示。

      社会创业比商业创业更加强调企业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而就农民合作社这一特殊的社会创业形式而言,由“自我服务”和“民主控制”的本质规定性(黄祖辉等,2009)决定,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之间理应存在更多互动。合作社企业家与社员的长期交换影响了前者社会创业意向的形成。因此,本文试图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一个合作社企业家如何形成社会创业意向的理论模型。接下来,本文在大样本数据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完善该理论模型。本研究的理论意义首先在于,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出发,提出并完善了社会创业意向形成模型,从而丰富了创业意向研究;此外,本文首次提出农民合作社的事业本质上是一项社会创业,这就从创业研究角度,强调了农民合作社的创业属性和社会属性。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可以引导合作社企业家、社员和政府改进一些做法,以提高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的关系交换质量,进而维护合作社的社会目的。

      二、理论分析及假设

      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之间的互动较复杂。二者的社会性交往通常可以追溯至合作社成立前;在合作社成立之后,虽然章程规定合作社企业家和全体社员共同对合作社实施民主控制,但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前者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合作社企业的总经理(舒歆等,2012),而农民社员则类似企业成员。也就是说,二者既共同对合作社进行民主管理,同时二者也是上下级关系。为了厘清这种复杂的互动,本文选择了领导—成员交换理论这一理论视角。

      领导—成员交换(Leader-member Exchange,简称LMX)是指领导和成员之间交换关系的质量(Dienesch等,1986),它对领导和成员的心理和行为均有影响。LMX包含情感、忠诚、专业尊敬和贡献4个维度(Liden等,1998)。Maslyn等(2001)认为,情感、忠诚和专业尊敬好比“社会性货币”,用于领导和成员之间的社会性交换,而贡献则是“与工作相关的货币”,用于领导和成员之间的工作性交换。Bhal等(1996)将情感、忠诚和专业尊敬划归为交换的情感维度(LMX-Affect),而将贡献作为交换的工作维度(LMX-Contribution)。参照Bhal等(1996)的做法,本文将合作社企业家和全体社员之间的交换分为情感交换和工作交换。前者指合作社企业家所感受到的来自社员的喜欢、忠诚以及对其各种能力的认可程度,后者指合作社企业家所感受到的来自社员的工作贡献大小。

      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之间的情感交换可追溯至合作社成立前。合作社企业家大多数具有农村社会背景或农业行业背景,他们的经历走廊中留有深刻的乡土文化的烙印,报效家乡父老、改变家乡面貌很可能是大多数合作社企业家的愿望,而合作社的成立则提供了实现愿望的平台。合作社成立之后,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之间的情感交换会因工作接触而更频繁。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之间的情感交换质量越高,越容易引致合作社企业家的移情(Empathy),使其站在社员的立场,认知到社员的内部状态,进而产生跟他们一样的情绪体验,如劳作的艰辛、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议价能力低等。合作社企业家在充分体验到社员的情绪后,会对扶弱济贫等亲社会行为产生再认知或欣赏,从而形成感戴(Gratitude)心理。McCullough等(2002)将感戴定义为“正面体验及其影响所带来的,认可他人的善举并产生感激之情的倾向”。合作社企业家的感戴是指其对父老乡亲的感激之情。感戴心理是合作社企业家形成社会创业意向的情感基石。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1: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之间的情感交换质量越高,合作社企业家的感戴心理越强。

      社员进谏是指社员对合作社事业的意见或建议。进谏概念由Hirschman(1970)提出,意指在总体满意或者特别满意的背景下,对不满意的回应。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之间的工作交换主要发生在合作社成立之后。前面已经提到,合作社成立后,社内既有共同民主管理也有科层管理。同样,二者之间的工作交换可能发生在民主管理场合,也可能发生在科层管理场合。不管是哪一种场合,只要工作交换进行得既深入又通畅,对社员来说就能起到两个作用,一方面激发社员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从而完善合作社企业家的决策;另一方面鼓励社员积极反馈意见,从而对合作社企业家的错误决策进行纠偏。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2: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之间的工作交换质量越高,社员进谏质量越高。

      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之间高质量的工作交换还有一个积极产出,那就是合作社企业家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得以增强。Bandura(1977)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制定和执行行动路线的能力的信任程度。本文将合作社企业家的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对其组织合作社资源争取市场成功的能力的自信程度。深入的工作交换使合作社企业家能快速知晓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学习来查漏补缺。有针对性的学习和随之采取的行动往往带来正面效果,而正面效果反过来刺激合作社企业家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3: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之间的工作交换质量越高,合作社企业家的自我效能感越强。

      社会创业的经济可行性是指合作社企业家所估计的、以合作社现有的内部资源、可利用外部资源和他的企业家才能取得市场胜利的可能性。一项社会创业的经济可行性主要受制于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资源本身,另一个是合作社企业家对资源创造性使用能力的大小。

      高质量的社员进谏有三大好处。第一,能让合作社企业家充分了解所能调动资源的多寡和质量。第二,能提高合作社企业家对资源的使用效率的预期。高质量的社员进谏使得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之间的信息充分对称,合作社企业家能够快速识别资源使用过程中可能的低效率节点并对其进行整改。第三,能降低合作社企业家对管理成本的预期。因为,畅通的、程序化的进谏渠道能增强社员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工作主动积极,从而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监督成本。

      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则意味合作社企业家有较高的资源使用能力。在商业创业中,企业家自我效能感已被证明是创业意向的重要前因变量之一(丁明磊等,2009)。自我效能感提升后,合作社企业家脑海中可能产生更多、更具创造性的行动方案,他们对行动方案有更正确的筛选,对行动后果有着更加准确的预判,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会更加灵活。通过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4:社员进谏质量越高,合作社企业家的自我效能感越强,社会创业的经济可行性的水平越高。

      McCullough等(2002)曾提出,感戴不仅是企业家道德水平的显示器,同时还具有强化其道德动机以及道德行为的功能。合作社企业家的感戴心理越强,在其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中,就越有可能摒弃一己私念,真正从全体社员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合作社的实际运行不偏离其社会目的。

      合作社企业家有了感戴心理,只表明他们具有带领乡亲共同富裕的愿望。良好的愿望要变成社会创业意向还需要另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所从事的创业项目具有经济可行性。只有项目在经济上可行,合作社的社会属性才能得以持续表达。社会创业的经济可行性水平越高,感戴心理就越能顺利地变成行动规划,而不是只停留在愿望阶段或者流于蛮干。正是由于社会创业项目本身的经济可行性,才将合作社企业家的感戴心理有力地向前推进一步,从而最终形成社会创业意向。但是,如果只有社会创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而合作社企业家不具有感戴心理时,这样的合作社日后必然异化为攫取个人利益的工具。所以,要形成社会创业意向,感戴心理和项目本身的经济可行性缺一不可。据此,提出假设H5:合作社企业家的感戴心理越强,社会创业的经济可行性越高,其社会创业意向就越强。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根据合作社企业家的内涵,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各类农民合作社的理事长。样本选取采用了便利抽样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数据来源渠道。首先,在湖北省农业厅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公室的支持协调下,于2013年12月2日在“全国农民合作社市场营销能力建设培训班”上发放问卷138份,回收93份,有效问卷68份。其次,利用2014年在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对全国部分省市的农民合作社进行问卷调查,完成有效问卷81份。此外,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实地调查了山东省潍坊市、江西省崇义县、湖北天门县和汉川县等地的农民合作社,获得了有效问卷64份。三次共得到有效问卷213份,所调查的农民合作社涉及中、东、西部三大地区共20个省份,所覆盖的行业包括鲜活水产品养殖、牲畜养殖、禽类养殖、粮食种植、水果种植、茶叶种植、药材种植、坚干果种植、食用菌栽培和农机服务等。样本特征分布情况见表1。

      (二)变量测度

      调查问卷设计中,合作社企业家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所在行业等题项采取填空方式,而其他观测变量则采取李克特五点量表方式,量表的答项1、2、3、4、5分别代表其赞成态度由弱到强。所有量表的测量对象为合作社企业家。

      “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的工作交换”、“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的情感交换”、“合作社企业家的感戴”、“社员进谏”、“合作社企业家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合作社企业家的社会创业意向”的初始量表分别在Bhal等(1996)、Watkins等(2003)、LePine等(2001)、Barbosa等(2007)和Wai-sum Siu等(2013)”的工作成果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农民合作社情景化处理。在测量工作交换和情感交换时,测量水平放置在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整体之间。这样处理的依据在于,Dansereau等(1998)曾提出,LMX的分析水平可以放在垂直对子上,但如果将LMX作为一种关系概念,LMX的概念适合于在任何水平上进行分析。

      

      本文所用的“社会创业的经济可行性”量表由Chandler等(2011)的“手段导向理性”量表改进得到。Sarasvathy(2001)提出手段导向理性概念,她认为多数创业者是资源贫乏的,因此创业者在创业时并非遵循因果理性,即首先设定目标,然后组织资源去完成目标,而是遵循手段导向理性,即首先看现有资源能做什么,然后从各种可能的资源组合中,挑选预期效果最好的一种加以实施。面对有限的资源,合作社企业家的手段导向理性越强,其想象中的资源组合越丰富,组合也越具有创新性,对组合的遴选也越精准。换句话说,面对既有资源,合作社企业家的手段导向理性程度高,就意味其最终选定方案的经济可行性水平高。Chandler等(2011)开发了手段导向理性量表,分别从做实验、可承担的损失、灵活性和预承诺等四个维度来测量。

      在50人规模预调查基础上,对有多个观测题项的5个量表分别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基于共同度和因子载荷大小的综合考虑删除了部分题项。表2列示了正式调查所采用的所有观测题项以及部分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表现。

      

      (三)结构方程模型

      本文拟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予以实证。图1是原始理论模型,VA和VB为外生潜变量,VC、VD和VE为内生潜变量,VF和VG为内生观测变量,e1~e20为对应观测变量的误差,r1~r5为对应内生变量的误差项,VA1、VA2等为潜变量的观测题项。由于内生变量既包含潜变量又包含观测变量,所以该模型为混合模型。

      在Barbosa等(2007)的研究中,创业者自我效能感量表包括18个题项、4个维度,这4个维度分别是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机会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新融资渠道开辟能力和忍受模糊性能力。本研究设计的初始自我效能感量表包括14个题项,根据这一概念的理论构建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最终保留了9个题项,分别归于3个维度,即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机会(VD1至VD5)、财务管理能力(VD6、VD7)和忍受模糊性能力(VD8、VD9)中。这3个维度分别被命名为F1、F2和F3。F1、F2和F3被作为自我效能感的观测变量放入结构方程模型,它们的取值是各自测量题项得分的均值。

      

      图1 原始模型

      四、实证结果及解释

      (一)数据处理与模型修正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2中的Amos模块。将观测数据代入原始模型后,得出结果不是十分理想。

      一方面:卡方值为391.559,显著性水平为0.000<0.05,从而拒绝虚无假设。同时,RMR的值0.135>0.05,GFI的值0.814<0.9,AGFI的值0.786<0.9。以上结果说明,理论模型与观测数据尚不能很好契合。

      另一方面:卡方自由度比值1.929<3,表示模型仍可以适配。原始模型的绝大多数待估计参数均通过t检验,误差方差无负值,绝大部分观测变量的信度大于0.5,这些都表明模型的基本适配指标尚可。

      随后根据协方差和回归系数的MI值进行逐步修正(原始模型运行结果显示方差无修正必要)。在修正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到理论合理性。修正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最大且可行的修正指标值22.934,增加了从VC到VD的路径;第二步,新模型运行后,根据新的最大且可行的修正指标6.084,增加了VB到VG的路径;第三步,根据新模型运行得到的最大且可行的修正指标值11.308,增加了e10和e11的共变关系;第四步和第五步,依次删除与较多观测变量有共变关系的题项VB4、VA1;第六步,根据新模型运行得到的最大且可行的修正指标值6.792,增加了e2和e5的共变关系;第七步和第八步,依次删除与较多观测变量有共变关系的题项F2和F3;第九步和第十步,根据修正规则,依次建立e8和e17以及e12和e18的共变关系。当模型修正进行到第十步时,修正后模型的拟合结果较好,而且进一步修正所带来的模型的改进余地不大。把经过10次修正之后的模型称之为修正模型。

      (二)修正模型的运行结果及解释

      1.修正模型质量分析

      修正模型路径图上显示了标准化估计值。可以看出,观测变量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在0.64~0.88之间,均大于0.6;单个观测变量的信度系数在0.41~0.77之间,均大于0.36。另外,标准化因子载荷、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均在0.05以上水平上显著,没有出现误差方差负值(这部分信息没有在图2上反映)。修正模型的卡方值为145.959,自由度为123,显著性水平0.077>0.05,接受虚无假设。修正模型的以上表现说明模型的基本适配情况良好,内在质量佳。

      

      图2 修正模型路径图

      表3给出评价结构方程模型优劣的四大类共16项统计量(吴明隆等,2012)。表3的第3列显示了修正模型的统计量取值。综合情况表明,修正模型通过拟合标准检验,这说明修正模型和数据有较好的吻合。

      

      2.假设检验

      表4显示了修正模型的主要路径系数及其假设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所有的标准化路径系数都为正,而且在0.05以上的水平上显著。其中,VB对VF的作用大小为0.22,H1成立;VA对VC的作用大小为0.32,H2成立;VA对F1的作用大小为0.19,H3部分成立。VC对VE的作用大小为0.34,F1对VE的作用大小为0.34,H4成立。VF对VG的作用大小为0.15,VE对VG的作用大小为0.23,H5成立。

      但是,修正模型也暗示了新的、可能的理论关系,有以下5个方面需要说明:

      第一,在模型的修正过程中,淘汰了题项F2和F3,这使得在探讨VD这一变量时,仅仅剩下F1一个维度。这说明,合作社企业家与社员的工作交换并非对合作社企业家自我效能感的每个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对“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机会能力”这一维度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另外两个维度——“财务管理能力”和“忍受模糊性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可能的原因在于,后两个维度的能力可能更多取决于个人财务知识、管理技能和性格,而第一个维度的能力则容易受到交换质量影响,例如,通过高质量的工作交换,社员可以向合作社企业家传授多年积累的生产经验。

      

      第二,VC显著正向作用于F1。这说明,社员进谏能有效提高合作社企业家“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机会能力”。众多社员都有其个人社会网络,这些个人网络连在一起,为合作社编制成一张更大的网络。而高质量的社员进谏使网络上附着的有价值信息能迅速传递到合作社企业家那里。例如,社员的亲朋好友都种植了什么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哪些市场走俏,各地的产品价格如何等。这些信息使合作社企业家能快速掌握市场变化,对新产品和新市场保持敏感。同时,集体智慧可以弥补个人智慧的不足,社员集体智慧也能进一步完善新产品。

      第三,VC—→VE和VC—→F1—→VE两条路径的系数分别为0.34和0.36、0.29,较之于其他路径系数偏大,这说明,社员进谏对社会创业的经济可行性水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什么社员进谏会如此重要?除了理论分析时所给出的原因外,可能还存在一个重要原因——社员对合作社资源如何使用有相当的话语权。合作社企业家要想搞规模经营,必须重新集中原本零散的资源,最重要的是土地,其次是人力和资金。其中,土地供给具有很大当地性或者刚性,也就是说,合作社经营所依赖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可替代性极低。因此,社员作为土地承包人,对土地资源使用有相当话语权。某些情况下,社员的反对意见能极大影响生产合作程度。例如,课题组在江西省赣州地区崇义县调查脐橙合作社时了解到,合作社理事长为降低脐橙生产成本,试图进行土地平整,以便统一使用农机和化肥。但由于土地平整可能消除现有的土地自然边界,大部分社员持反对意见,理事长的想法最终没能实现。

      第四,VB对VG的直接作用大小为0.36,远大于VF对VG的直接作用大小0.15。这说明,合作社企业家的社会创业意向除了出于感戴这一道德制高点外,更多的直接出于良好的情感交流。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前面的判断,社会创业意向的形成不是突发事件造成的,长期以来,合作社企业家同社员社会性交往的质量深深影响前者的公益心强弱。这种社会性交往通常可以追溯至合作社成立之前。可见,农村社区的村风村俗、和谐程度将对该社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和谐农村社区必然又是与其政治和文化治理联系在一起的,这又引发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未来究竟是走专业化合作社道路好,还是走综合性合作社道路好。

      第五,VB对VG的直接作用大小为0.36,远大于VE对VG的直接作用大小0.23。这表明,情感交换质量对合作社企业家的社会创业意向的影响力度超过了项目本身的经济可行性。这一结果是事先没有想到的。这一方面说明,合作社企业家队伍并非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唯利是图,他们的乡情对合作社忠实于其社会目的发挥了很大作用,一则有助于合作社事业的启动,二则有利于合作社内部公平的维护。但同时也说明,由于整体上合作社企业家对社会创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重视程度不够,正在开展的部分项目可能缺乏经济可持续性。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三点:第一,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之间的情感交换质量对合作社企业家的社会创业意向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第二,二者间的工作交换质量通过社员进谏以及合作社企业家的自我效能感,对合作社企业家的社会创业意向有重要影响。第三,二者间的情感交换质量较之于社会创业项目本身的经济可行性,对合作社企业家的社会创业意向影响更大。

      根据研究结论,对社员有两方面建议:一方面,重视与合作社企业家的情感交流。具体做法是,在做入社决定时,就合作社理事长在当地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威望进行评价,优先选择群众基础好、德高望重的理事长所在的合作社;组建新合作社时,推选公益心较强的人做理事长;在合作社成立后,继续与合作社理事长进行必要的情感沟通。另一方面,积极建言献策。社员应该摒弃搭便车的想法,主动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经验证明,社员完全可以通过意见表达,影响合作社经营管理,进而维护项目的社会目的。对合作社企业家的建议是,在形成社会创业意向前,不能忽视项目本身的经济可行性,因为要想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必须首先保证项目从经济上具有可持续性。

      此外,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在遴选支持对象时,不仅要听取合作社理事长的汇报,更要深入群众,考察理事长和社员的交换关系现状。对二者之间情感交换和工作交换不通畅的,要么不予支持,要么先调解再决定是否支持。特别要重视二者之间情感交换不通畅的情况,这样的合作社很可能会在将来偏离社会目的,最后变成理事长自己的企业。为了使支持更精准,政府可以考虑制作测量二者交换关系的问卷,在一定比例的社员中发放,然后回收问卷进行打分,得分加权后进入总分,最后根据总分分配政府资源。总之,政府在选取支持对象时,要充分考虑影响投资社会效果的潜在因素——合作社企业家和社员之间的交换。

      第二,在规章制度层面,为社员参与管理设置机会。既然社员进谏能够有效影响合作社企业家的自我效能感和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政府就可以考虑多给社员提意见的机会。例如,可以规定社员大会的最低次数限制;降低否决票数比例;要求合作社提供民主管理报告等。

      第三,定期为合作社企业家提供经济管理能力培训。情感交换质量对合作社企业家的社会创业意向的影响力度超过了项目本身的经济可行性——这一结论喜忧参半。合作社企业家忽视项目本身的经济可行性到一定程度,项目就无法达到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项目就失去存在的必要。所以,政府在肯定合作社企业家的公益心的同时,应该有计划地投入资金和人力,为合作社企业家提供定期、免费的相关培训,提高其决策水平。

标签:;  ;  ;  ;  ;  ;  ;  ;  ;  ;  

如何形成农民合作企业家的社会创业意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