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文本 激活写作论文_周志丽

感悟文本 激活写作论文_周志丽

——浅谈小学高年级文本感悟式作文教学

周志丽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中心小学 511500

摘 要: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挖掘课文中的题材,找出文本中能够引起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材料,找准最能拨响孩子们的心灵之弦的句子,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渲染,那么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就会产生巨大的“磁场”,就会使学生和文本之间情、理、意、趣的“高端对话”。

关键词:高年级 文本感悟 作文

长期以来,在语文学科中,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严重脱节,讲课只是讲课,作文只是作文,两者之间少有关联。对于课文,教师逐一钻研,潜心体味:从句段到篇章,从大意到中心,从分析到归纳。备课不可谓不细,讲析不可谓不精。在作文教学中则过分强调语言文字的雕琢和技术性指导,每次的作文指导与讲评也循环着相同的步骤:审题、构思提纲、选材、一般启示及要求、佳文示读、通病例讲等,就作文论作文,较少对文本、对教材的理解感悟之作,我认为,在新课标的感召下,应让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让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比翼齐飞。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写作文是最头痛的,因为看到一个作文题目脑中空白,不知写什么,怎样写。老师作一些指导,他们就个个按照我说的去写,千篇一律。因此,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乐于写作文,必须精心组织活动,挖掘写作题材。回过身来,却发现教材本身就有最好的写作题材,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可挖掘课文中的题材巧练笔。因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教材是例子,学生可以对原文进行扩写、改写、续写等,不仅内化了文本,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

一、 理解文本,多元悟写

1.佳段仿写。

儿童最初的创造力始于模仿,学生的写作也始于模仿。模仿佳段不仅能加深对佳段的感知,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人们常常在观察模仿别人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提供模仿训练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学习、思考,进行积极的模仿。如:在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中描写桂林山水有这样一个排比句式后(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我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风貌的文章,提示学生模仿桂木山水的写作特点,将家乡的特点写下来。虽然这些句子带有一定的模仿性,但却是学生经过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2.延伸续写。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课文虽然结束了,但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延续课文,以原文的终点作为习作的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

如在学习完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人间天平”的几篇课文后,我让学生谈谈这单元的体会和收获,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关于规则的事?在引导学生明白到规则的重要性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后,我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件有关规则的事,进行单元的续写,学生在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的同时,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又如学完《穷人》一文后,我问:“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遗孤,以后的日子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课文。” 学生们根据文章的情节进行合理的想象,很快为渔夫和桑娜设想了两种命运:第一种设想是沿着课文愿意续写课文。一家人依旧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第二种设想是改变了课文的原意,渔夫和桑娜领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后,生活反而过得越来越好,一家人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样将可能发生的故事写下来,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拓展了学生思路。

二、感悟文本,自由写作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而且《语文新课标》中也提出:“语文教学中要整合教学资源”。 作文与课文历来是语文学科中的两大主要部分。那么,我在日常的阅读课堂教学当中,就通过文本精心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具有思维量较大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听、说、读的实践,对文本产生感悟,然后把留下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学语文的能力、水平。

1.想象拓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柳斌同志指出:“要有好的教材。有了好的教材以后,还要精心地钻研教材,采用先进的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的思想,建立教育教学的新的理念,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尽快地提高。”在教学中,我常常抓住课文的“空白”,激发学生写作。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略写。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篇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有利于降低习作的难度。如《天上偷来的火种》一文中有句话“他终日遭受着风吹日晒、霜打雨淋的痛苦”,我让学生抓住“风吹日晒、霜打雨淋”想象普罗米修斯受到的是多么可怕的刑罚。学生纷纷写出许多富有创意的想法:“夏天,普罗米修斯手上的铁环被晒得像执炭似的,烫得他的手上都起了一个个的水泡。”“冬天,寒风把他吹得东摇西晃,像刀子在身上一片片把肉割下来一样疼,由于摇得十分猛烈,铁环快要脱离山体,他随时可能坠入深谷。”“天空突然下起倾盆大雨,一下就几天,普罗米修斯被咆哮的风雨折磨得奄奄一息,但雨后,他又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坚强地站了起来……”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普罗米修斯被折磨的情景描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展了他们的想象。

2.情节扩写。

语文课不应教成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课,只记忆了名词术语、语法概念和写作规则,却不会讲简明流利的话,不会写文句通顺的文章。我们要努力废止繁琐分析,精心选择和设计变式练习,挤出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及时迁移,充分练笔。有些课文,由于表达的需要,某个地方写得很简单,甚至出现略去情节的情形。因此,我鼓励和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情形,进行合理构想或补充。但这种想象不是盲目地扩展情节,而是围绕中心,“添枝加叶”式的想象。如《凡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伙计让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知道了拿起家伙就打。”小凡卡是给老板当学徒的,可连伙计都要来欺负他,更加突出凡卡的悲惨。因此,我要求,学生以《救救他吧》为题,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想象,描写凡卡被伙计嘲弄,被老板毒打的情形,从而获得了知识上融会贯通和感情上的强烈共鸣的效果。

此外,新教材图文并茂,这是极好的写话素材。利用课文插图写话,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写话。

三、品味文本,个性写作

1.个性悟写。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在《自已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中有这位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对于这些写作的契机,我结合文本的精读点,创设情境,有机渗透,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达到读写悟思互助的教学效果。

2.专题创写。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会与之产生许多共鸣,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这是相当有价值的契机,指导学生写一些随感,这样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当学完《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时,我又和学生一起回忆了五年级课文《大姆指汤姆》,当学生体会到童话故事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有趣的情节的特点后,我接着又引导学生读了几篇童话故事,当学生对童话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请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自己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之后,学生们写下了一篇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通过以上的尝试,我意识到只要机会合适,激发起孩子表达的欲望,每个孩子都能写出好文章来。怎样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呢?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消极地等待、观望好题材从天而降,而要主动积极地为孩子策划一些思维,让他们想写,有话可写。

参考文献

[1]何莹娟 《小学作文“LOVE”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2010年,5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3]叶圣陶 《叶圣陶论语文教学》。

论文作者:周志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  ;  ;  ;  ;  ;  ;  ;  

感悟文本 激活写作论文_周志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