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经济”发展的表现与原因_新经济论文

美国“新经济”发展的表现与原因_新经济论文

美国“新经济”增长的表现及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新经济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新经济”增长的特征突出表现为“一高两低”,即: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

一般认为,美国经济年增长率有一个2.25%—2.50%的增长极限,起码的失业率为5.5%—6%,通货膨胀率可承受的限度为5%。当年经济增长率长期超过2.3%,失业率降至5.5%以下时,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

“新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美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利用外部资源的条件和不断扩展的外部空间;企业通过优化重组,提高了竞争力,为经济增长创造了高效的微观经济基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支撑;另外,美国政府灵活务实的经济政策和适当的发展战略是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和润滑剂。但是,对美国“新经济”增长起根本性作用的因素是其适时地进行了以高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环境科学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6大领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使科技研究开发和不断创新的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次由技术革命促成的产业结构升级都会带来一段时期内的经济繁荣。在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信息技术革命起到了支点的作用。实际上,美国在二次大战之后就开始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信息技术革命的结果是高技术产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不仅形成了一大批高技术产业,而且传统工业也被新的电子技术所改造,主导产业的导向作用和“辐射”效应推动了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据统计,1993年至1996年中,美国的经济增长有27%是由高技术通信和信息产业创造的,而传统支柱产业建筑业只占14%,汽车工业仅占4%。因此,“新经济”增长是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综合发展的结果。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美国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改造和优化了美国的微观经济基础。大公司通过合并实施强强联手战略,继续保持着在生产规模、技术开发、市场营销方面的优势,而生产过程中知识投入的日益增大弥补了中小企业在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方面的缺欠,为其在高技术领域中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美国率先完成了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结构调整,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使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占优势。在美国的出口商品中,40%以上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通讯设备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商品。199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出口增长11.6%,软件出口增长9.7%,通讯设备出口也增长了2.7%,服务业出口达到创纪录的2240亿美元。全球对高技术服务业的需求正处于起步期,而美国在知识密集型行业中的比较优势使得其企业在全球的高技术服务业出口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由产业结构升级而引起的贸易结构的优化为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收益,成为美国新经济增长的一个支撑点。

美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以原子能、电子、高分子合成和航天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是40年代末50年代初从美国开始,前苏联在发展空间和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也参与了这一进程。后来,科技革命逐步扩大到西欧、日本及其他国家,60年代达到高潮。进入70年代后,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涨”,阻碍了科技进步,使科技革命一度陷入低潮。到了80年代初,以微型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中心,科技革命又出现了更迅猛的发展势头。

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以此次科技革命为契机的。在80年代之前,其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进行,结构转换进程缓慢,高技术产业自身的创新不活跃,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也表现为渗透式的,这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处于量的积累过程。进入80年代之后,美国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调整进程大大加快。

里根政府时期的产业调整(80年代初—1989年)。80年代初,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有所下降,日本、联邦德国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向美国发起挑战。1980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轿车占美国汽车市场的28.6%,在半导体、电器行业方面也取得了优势,并接连收购美国的公司和物业,新闻媒体惊呼日本开始“购买美国”。而联邦德国也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大国。

面对这种形势,里根政府于1983年成立了由经济学家、科技顾问等组成的“工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该委员会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发现在美国经济中出现新的因素——高技术,这种因素的影响力将会超过18世纪末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美国经济已经分成两个变化的部分:传统产业竞争力下降,进展缓慢;而以微软公司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这批刚建立5—10年的、以信息通讯产业为主导的中小企业具有引导国民经济整体前进的能力。因此,该委员会提出,当前的全球竞争,利用外汇汇率、关税壁垒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是一种短视行为,要想从根本上获得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保持和巩固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就必须以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契机来调整本国的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为此,里根政府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通过压缩军费,减少联邦政府开支,实现美国财政收支平衡。为政府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财政环境。其二,对高科技发展采取倾斜性政策,国会授权全国科学基金会为科技发展提供拨款。

布什政府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1989年—1992年)。布什在1989—1992年任美国总统期间,继续推行里根政府的产业调整政策。这一时期,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压缩国民经济中军事工业的比例,并把高科技投资逐步从军事领域向民用领域转移,将研究与开发投资的重点向民用工业倾斜。

布什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具体措施是:大幅度削减军事开支在政府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在政府提供的科研经费中,逐步减少军事科研的比重,增加民用科研的比重;通过合并的办法,使军火公司的数量大大减少,以进一步缩减美国的军事工业规模。联邦政府还努力实现财政的收支平衡,于1990年10月颁布了实现美国联邦财政预算平衡的法案。该法案的通过,也为后来克林顿政府大幅度压缩财政赤字,平衡联邦财政收支打下了初步基础。

在发展高技术产业方面,布什政府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实施国家战略指导。1991年春,布什向国会提交一份名为《国家关键技术》的报告,其中与国家安全和经济实力有关的有六大领域的22项高技术发展计划。在六大领域中,“信息与通信”单列一类,在22项关键技术中,有7项是关于信息与通信的技术,主要是:软件系统、微电子和光电子工程、高性能计算机和计算机联网等。

经过努力布什政府的经济政策取得了成效。首先,国防支出平均每年降为2800亿美元,比里根执政后期减少约200亿美元;其次,减少军事采购数额,军事定货由里根时期平均每年2000亿美元降至1500亿美元左右;再次,军火公司数额减少;最后,军事工业部门的劳动力大幅减少,仅在1987—1991年间,美国军事部门的就业人员就由390万人降至310万人。

克林顿政府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1992年至今)。克林顿政府在继续压缩军事工业规模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了发展高技术产业上,加强了政府在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大力扶植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使高技术迅速产业化,国民素质大大提高,为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出来,国内市场供需两旺,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综合竞争力的优势。

美国产业结构的特点。产业结构逐渐“软”化。80年代以来,美国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总的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进一步减小,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只有第三产业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

军事经济向民用经济转移。战后美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军事工业,为了提高民用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给美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联邦政府从80年代中期开始调整美国工业内部结构,通过压缩军事工业规模,增加民用工业投资,促使工业结构的及时调整。据统计,在1981—1990年间,联邦政府军费开支占总支出比例年均为24.2%,而在1991—1995年间,这个比例已降到19.3%,减少了4.9个百分点。

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成为美国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中收入弹性高,并能带动其它产业的先导性产业,它能反映一国产业结构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信息产业在当前的美国经济发展中正起着主导产业的作用。

其一,信息产业的地位上升。从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扩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美国的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制造业的地位逐步下降,信息产品制造业则占据了重要的位置。1996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直播卫星电视的崛起,信息技术产业创造的产值已占美国当年GDP的33%。现在,美国的微软公司和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作为新兴产业已经取代了三大汽车公司的地位,成为美国“新经济”的增长点。同时,信息产业领域的投资迅速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撑点。美国政府及企业对信息产业大量投资加速了美国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信息服务型方向发展,经济日趋信息化、网络化。80年代以来,美国在计算机和通讯领域的投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以上。

其二,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高技术改造。信息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先导效应”方面,还体现在它对其它产业部门的“辐射效应”方面。近年来,在信息技术迅速扩展的影响下,美国的第二产业中的传统制造业也焕发出新的活力。美国的公司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具有产值“倍增效应”,运用到公司的生产、管理、销售各个环节,使得产品更新快,成本不断下降,刺激消费需求,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之中。这在汽车工业中表现得很明显。近10多年来,美国的汽车行业除进行设备更新外,还将信息技术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高技术革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又重新夺回了对日本汽车工业的竞争优势。

标签:;  ;  ;  ;  ;  ;  

美国“新经济”发展的表现与原因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