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焦虑、抑郁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论文_陈白霞

(德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冠心病患者为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分别在护理前后,评价患者的对比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与治疗的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与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和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焦虑;抑郁;依从性;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275-01

我国冠心病患者逐年增加,其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迁延反复,难以治愈[1]。冠心病患者往往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感。不良心理情感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较严重的影响,导致治疗的依从性差,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2]。本次研究分析了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8例。其中观察组有男26例,女22例,年龄在52~70岁之间,平均(57.5±8.6)岁,病程1~3年。观察组有男28例,女20例,年龄在50~71之间,平均(57.8±8.5)岁,病程1~3年。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本次试验报批我院医学伦理会的审核同意,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临床治疗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冠心病患者常规的冠心病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具有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原因,做出细致的分析,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给予患者安抚和开导,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应认真进行解答。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想哭泣、发怒时,可鼓励患者进行发泄,认真倾听并帮助患者进行分析和排解。鼓励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家属帮助患者树立勇气和信心,为患者争取更多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通过沟通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从而缓解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音乐、影视作品、书刊杂志等方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认识到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1.3 评价标准

分别在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良好者有43例,治疗依从率为44.79%;观察组有87例,治疗依从率为90.6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较多的临床资料提示,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会对其临床治疗和生活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是冠心病患者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且患者的冠心病病情越严重,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也越明显,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在针对冠心病心理状态的调查中,发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同时有研究资料提示,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负面影响[3]。冠心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影响,长期受到病情反复以及病痛的折磨,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也长时间伴随着患者。长此以往,患者就会对自身疾病产生一种冷漠、绝望等消极态度,对与临床治疗不抱有希望,依从性很差或者抵抗治疗,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由此可见,焦虑和抑郁状态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的原因进行分析,给予患者言语上的宽慰和理解。指导和鼓励家人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关爱,给予患者充满正能量的指导,逐渐帮助冠心病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而治疗的依从性比对照组高,说明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素勤.新型网络平台在冠心病PCI术后优质护理体系中的构建及应用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6):28-30.

[2]贾惠娟,王要鑫.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267-267,268.

[3]胥加艳,龚晓霞,张莉等.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1):2984-2986.

论文作者:陈白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焦虑、抑郁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论文_陈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