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信息产业的发展与产业转型_产业转型论文

澳门信息产业的发展与产业转型_产业转型论文

澳门信息业发展与产业转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产业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纪末,经历了百年苍桑的澳门将要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全体中华子孙翘首以待,并为之欢欣鼓舞的盛事。在这历史性的时刻,保持并推进澳门经济的稳步发展,对澳门的政治、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关系到澳门回归之前的平稳过渡及日后的继续繁荣,关系到继香港顺利回归之后“一国两制”伟大战略的又一个典范的实现。

目前澳门经济正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政府应及时引导、支持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有重点地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元化高科技工业园,建立完整的信息体系,并以信息技术改造推动经济体系的转型。这是澳门经济和工业转型的有效途径。

一、澳门信息业概况

经过长期的发展建设,澳门的信息业已有相当的基础。

1.电讯业

目前澳门与世界各国和地区联系的电话线路共有164条, 其中联系香港的有128条,葡萄牙3条,广州11条,其它地区11 条, 私人使用的11条。1984年5月30日,卫星通讯地面站建成投入使用, 通过印度洋上空的人造卫星与世界各地直接通讯。

1996年底,澳门共有161485条电话线路,平均每100人拥有45 部电话;当年使用国际长途电话总通话时间达到180万小时。

1988年11月1日,澳门正式开通移动电话服务,1992 年底模拟式用户已达10000多户。1995年推出数码式(GSM)网络,至1998年4 月,用户已接近45000户。

澳门传呼服务业开办至今已有20多年,目前设立的传讯公司有广星、电讯及和记3家。传呼服务在澳门电讯业中占有相当大的市场。 其服务范围除传呼、私人秘书外,还提供更多更广的信息服务,服务区域亦扩展至内地和香港。

1997年4月,澳门推出了视像会议服务,至今已先后开通了葡国、香港、上海、英国、美国、澳洲、台湾及日本等地。

为了加强澳门的通讯服务发展,澳门电讯公司1998年共投资3.5 亿澳门元增加及改进设施,其中1亿元用于建设连接欧亚两洲30 个国家的“法新欧亚海底电缆”工程和引进GSM/800数码流动电话系统。

2.邮政业

一般的邮递服务由澳门邮电司直辖下的邮政厅和商业厅直接经营,1995年的邮件出入总数达950多万件。随着澳门对外交通运输的发展, 特别是澳门机场通航与多条航线的相继开通,为澳门的邮政事业提供了较好的便利条件。近年特快专递、速递点不断增加,现在澳门邮电司可提供特快专递服务的国家及地区已近70个。

3.广播电视

目前澳门有澳门电台和澳门电视台。澳门电台设立于1930年,1948年由政府收购,现时全天24小时分别以中葡文2个频道广播。 澳门电视台于1984年开始试播。同样以中葡文2个频道播出节目, 每天播放时间为12小时。除了本地的电台、电视台之外,澳门还可以接收到中国中央电视台以及多个邻近地区,如广州、珠海、深圳、香港等地的广播电视频道。

4.国际互联网应用

1992年澳门大学开始利用电话线拨号接上INTERNET,主要用于交换电子邮件。1994年改用专线通过香港与INTERNET联通,并在澳门大学科技学院建立了WWW服务器,开始提供信息服务, 内容包括澳门大学简介、澳门历史、专题、人口、语言、交通、政府机构、旅游资源、出入境手续、相关法律等等,从而成为澳门第一个拥有全面INTERNET功能的信息服务机构。

1995年3月,澳门电讯公司(CTM)正式向公众提供INTERNET服务,开放网络给私人及公司机构设立互联网络服务器。至今,澳门已有政府、大学、电讯、商业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应用国际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除政府资讯和教育、学术信息外,也开始发布商业广告以及产品推销信息,并开始向澳门以外的地区辐射。为推动澳门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和提高澳门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做出了新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澳门欧洲信息中心于1992年9月投入服务。 该中心是由葡国储金局、澳门投资促进局及大西洋银行合作开办,该中心与欧洲210个信息中心电脑联网, 可以迅速地向澳门商人及亚洲国家投资者提供欧共体有关开发计划、法律、投资、贸易、科技、统计资料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该中心是亚洲目前唯一的一家可全面提供欧共体信息的机构,需要索取信息资料时,仅需支付相应的电讯费用即可。

5.电脑业

1991年,澳门电脑公司已有30多家,主要销售电脑硬件,并开设辅导课程协助推广产品。近几年,软件系统市场逐步得到开发,其中50%的市场集中在政府部门和工商界。1992年电脑业平均增长15 %以上, 1993年亦有15—20%的增长率。

二、澳门中小企业与产业结构

澳门经济起步于60年代中期,从起步至80年代末的25年左右,是澳门经济逐步发育、成长及迅速向多元化、现代化提升阶段,形成了一个以出口加工、旅游博彩、金融、建筑地产四大经济支柱的外向型经济体系。

在澳门整体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微不足道,仅有渔业一项,产值约占GDP的0.5%以下。第二产业以加工业为核心,1996年制造业总产值达1335亿元,生产总值占GDP的38.27%,是澳门经济的第一支柱。包括旅游、金融、地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80年代后期起,一直未曾遇到太大的阻力,连年保持较高的增幅,其中1997年旅游业的税收达1.01亿元,博彩业税收达178.2亿元。在三次产业中, 就业结构分别为:渔农等第一产业约占0.62%,第二产业约占42.4 %, 第三产业约占56.7%,其他占0.2%。

从表面上看,澳门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是基本合理的,就第三产业中以旅游博彩业为主亦无可厚非,这是一个地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问题在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内部,其结构及生产力水平、技术手段已大大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本地生产总值的38%来自于制造业,产品近百分之百行销全世界,劳务人数占总劳动人口的30%。由此可见,工业是澳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制造业中,以中小型工厂为主,规模小、分散经营。劳动密集,生产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产值比较低。

据1991年较为详细的统计资料显示,全澳门共有工厂2069家,员工为61380人,平均每家工厂29.67人。其中雇员在500人以上的仅有4家,占0.19%;而雇员在4人以下的则有873家,占总数的42.19%; 大多数都是在100人以下的小型工厂。

1987年全澳门1175家工厂中,81.9%的厂家固定资产不到80万元;54.8%的厂家平均年产值不到80万元。在新开办的工厂中,平均每家的投资额由1982年的120万元,跌至1985年的平均50万元,跌幅达6成。1991年全澳工厂合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94883万元,平均每家工厂45.86万元,其中4人以下的873家工厂合计新增固定资产1348万元,平均每家仅1.5万元。

以上资料显示,澳门制造业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以小型企业居多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过去,凭借着它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然而,由于澳门制造业组织规模较小,随着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已经很难顺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澳门产业结构的调整,采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改造中小型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已成为澳门经济发展,社会持续繁荣稳定的重要保证。

三、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澳门的一些中小企业应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及生产流程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澳门的产业转型提供了借鉴的范例。

1.侨光集团电脑织机厂1991年投产之初,使用旧式手摇编织机。1994年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日本90年代电脑织机,改造传统工艺,一是增加花色品种,可生产拨花、挑花、担绳等各类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产品档次。二是全自动化运作,一个工人可同时管理5台织机, 生产效率比手摇织机提高10倍以上,因而大大增加产品的数量和产值。三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毛的损耗率低于5%,次品率降低。

2.利源制衣有限公司于1994年斥资600 万元第一家引进由加拿大设计, 美国生产的电脑控制成衣生产流程系统(INA Unit ProductionSystem)。系统通过电脑设定生产工序,然后按照工序流程,用最短的时间,将每个产品由配件起,逐件送至生产岗位。原材料及半成品都整齐有序地准确传送,与传统模式相比,生产率提高了30—50%。同时电脑系统全面记录各工作岗位的生产情况,增加了信息反馈,从而准确掌握产量、品种和落货时间,出现错误也可以及时改正,减少了成品存仓,降低了生产成本。系统运行仅两年,便全部收回了投资。

3.胜生制衣厂建于1987年,主要生产牛仔裤,出口到欧洲和美国等地。1993年投资100多万元改造设备,1997年再次投资200万元购买美国GERBER电脑控制成衣生产流程系统,特别是最近使用先进的PDM 电子商务管理系统,在贸易和办公自动化方面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可以利用电脑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的客户沟通,直接与工厂订货,既准确又省时,使产品扩大销路。

4.贺田工业有限公司在澳门从事工业制造业已达30多年,进入80年代,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澳门工业多元化发展,尤其是欧共体提出澳门出口的玩具必须由澳门配套制造微电机的严格要求,公司即行投资开办爱华制造厂,并采用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CAD/CAM设计生产微电机,其质量达到了国际水平。一方面使公司属下各厂从设计到制造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扩充了生产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又满足了澳门玩具同业的需要,受到客户的好评。

通过这些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应用电脑信息控制技术,使一些中小型加工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生存空间。第一,帮助产品升级换代,设计生产出高档、高附加值的产品,实现了产品从低档向高档的转型。第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第三,帮助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扩大与外界的交流与流通。电脑信息控制技术在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均发挥出了显著的成效。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澳门产业转型

产业转型实质就是产业的升级换代,通常是由支柱产业的转换来表示出产业结构的变动,它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过程和一个质的飞跃。衡量产业转型的标准可以是三次产业的比例变化,也可以是劳动、资金、技术三者分别在产品中投入的密度和比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应着不同的产业结构,因此产业结构的转换也就成为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标尺。产业结构由低一级转入高一级便构成产业的升级换代,也即经济转型。及时的、合理的经济转型能促进经济的稳步高速发展;而落后的、不合时宜的经济结构不能得到适当的转换,必将制约经济的发展。

澳门产业转型的目标,是把澳门建设成为区域性旅游、出口加工、金融、信息和贸易中心,成为中西交流的枢纽和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海岛城市和香港的区域性副中心。

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以高科技为主导,世界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及地区的经济结构正在向知识密集转型。人类亦将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信息技术是世界科技革命的前卫。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对澳门产业转型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首先,如上文实例所反映,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生机。使企业内部的运作更为合理有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对整个经济社会来说,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改善投资环境。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业的发展,有助于本地与世界的交流,及时获取信息,增加贸易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够给企业的改造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在这一方面,澳门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1992年7月,由葡萄牙政府、中国政府和澳门政府共同筹资3000 万美元,联合国大学组织运作的联合国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成立。这是第一个为发展中国家的软件技术而成立的国际研究和培训机构,负有填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软件技术缺口的任务。研究所经常参与科研项目、开办培训课程、担任科研顾问及软件推广应用等。

1994年1月,北京清华大学、 澳门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和宝法得玩具有限公司在澳门合作成立宝法得技术开发中心。其服务对象是需要加强对内及对外竞争能力的澳门各行各业;服务的内容包括研究适用于企业活动的新科技,并将其应用于企业活动,引进产品、生产程序以及品质管理技术和信息市场新概念,为顾客提供信息援助,提供培训等。中心成立以来,成功地开展了企业革新计划,协助企业实现工业自动化,例如TPIC集散式微机自控系统的推广应用,数据舆及通讯介面技术应用,商业软件开发等。

1993年3月,澳门电脑与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该所由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基金会、葡国电脑与系统工程研究所、澳门邮电司、澳门电讯公司、澳门电力公司和澳门机场管理公司八家公共或私营机构组成,其目的是汇集优秀的信息、通讯、电子及电力系统,为促进澳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帮助澳门经济转型。其研究领域包括国际互联网、人工智能系统、信息和资料库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微电子及集成电路等。

第三,信息传播和咨询服务业的发展也是澳门作为大陆窗口的一个要求。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也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澳门有独特的拉丁文化背景和广泛的国际联系,岛内通讯信息又较发达,完全可以与世界信息网进一步对接,发展其信息与咨询业,不仅为自身的经济发展服务,也为周边地区服务,成为区域性信息与咨询中心。

总之,在面向21世纪和澳门回归祖国的重要历史时期,澳门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经历了几十年的澳门现代产业经济,到了转型提升的阶段。在人类文明和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将为澳门的繁荣稳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注释:

①陈欣欣:《澳门发展现况》,广角镜出版社1993年版。

②黄汉强、冯少荣:《澳门研究》,澳门基金会1997年版。

③李世源:《澳门1999》,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④刘羡冰等:《澳门今昔》,(香港)三联书店1999年版。

⑤澳门政府新闻司:《澳门简介》,澳门政府新闻司出版1998年版。

标签:;  ;  ;  

澳门信息产业的发展与产业转型_产业转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