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精神文明理论研究--中国精神文明大系列述评_精神文明论文

重视精神文明理论研究--中国精神文明大系列述评_精神文明论文

重视精神文明的理论研究——《中国精神文明学大型丛书》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精神文明论文,中国论文,丛书论文,重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广东省的学术理论界,很重视关于精神文明的理论宣传与研究。十多年来,他们在报刊上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论文,出版了20多部著作,而且不断拿出拳头产品,真是有如异军突起,战果显著,值得重视与评介。

就以精神文明学的创建来说,在湖南省的王驰主编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概论》出版之后,广东的范英主编的《精神文明学论纲》(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张汉青主编的《精神文明学》(红旗出版社出版)相继出版了,这是当前国内出版的关于精神文明学的几本比较出色的专著。他们力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针对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庞大而复杂领域中的特殊矛盾性,从不同角度、范围和重点,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内容、目标、特征、规律以及建设的途径、手段和方法等,进行尝试性地探索。这些著作对这些方面的论述,不仅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且有许多新鲜的、独到的见解,各有自己的理论框架,获得了初步的成果,受到好评,对我国的学术理论战线是有贡献的。

在广东的精神文明理论研究中表现较突出的,是范英主编的一套《中国精神文明学大型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其中除了上述《精神文明学论纲》(这是“丛书”的总纲)以外,已陆续出版了《社会公德概论》、《社会公德漫话》(海天出版社出版)、《职业道德新探》(红旗出版社出版)、《精神文明与社会发展》(海天出版社出版)、《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精神文明与市场经济》(红旗出版社出版),《这一手非硬不可——珠江三角洲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理论》和《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论著等,总计近400万字;近期还将继续出版的尚有《当代中华凝聚力》、《民族凝聚学大纲》、《精神文明学简明教程》、《精神文明学百题回答》等书。这是一个研究精神文明理论的有一定规模的工程,他们在不断地为建筑精神文明学的大厦增砖添瓦。

从已经出版的《丛书》的几本著作来看,它们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各个方面来探索精神文明网络,这对于精神文明的实践建设与理论研究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就以《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这一大部头著作来说,作者们以邓小平同志强调的“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墟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这个思想为统帅全书的灵魂,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广阔范围为背景,以人文科学尤其是精神文明学的理论为基础,围绕着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纵横开合的探索,力图揭示市场经济与人的素质之间的互动关系,来提高人的素质,以促进现代文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具有“敢试”、“敢闯”、“敢冒”的精神,而且抱着“愚公移山”的毅力,从事长期刻苦钻研。他们对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一国两制”的精神文明建设、经济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都作了大胆的探索。尤其是对精神文明学这门新学科的创建,界定了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阐述了这一学科有关的概念、范畴、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的体系,这都体现了上述的“三敢”精神。另外,“丛书”的份量较大,涉及面广,在当前全国尚属首创,以及他们艰苦奋斗,锲而不舍,体现了甘为他人作“人梯”态度,都是值得赞扬的。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他们提出的问题和立论不是从本本、概念出发,也不是抽象的空论,而是从我国及广东的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甚至针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疑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索,有理有据,力图弘扬主旋律,富有时代精神,又具有岭南风味。例如关于社会公德的两本书的出版,是正值当时广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社会公德大讨论”的时候,为了适应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他们抓住了精神文明中最基本、最普遍、人人关心的社会公德这一重大主题而写作的,从而给这场大讨论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体现了理论研究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宗旨。

第四,善于组织写作队伍,通力合作,用集体的 力量来加强理论研究。这套“丛书”大都是集体编写的。例如《人的素质和市场经济》一书,参加写作的有40位老中青理论工作者历时三年写成的。再如《精神文明与市场经济》的写作者包括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副书记及一般理论工作者100多人,这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写作群体。同时广东省、广州市都设有精神文明的研究机构,也便于组织集体活动和编写文章;而且在理论著作出版维艰之际,当地的企业集团又出资赞助,这也体现了他们对精神文明理论宣传与研究的关怀。

读了这套大型“丛书”,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比如说,关于精神文明的理论研究状况,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是很不平衡的,在整个思想理论战线上也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为此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同志及研究部门、许多报刊、出版社应当重视这个问题,参考广东的经验,从而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适当措施,来加强关于精神文明的理论宣传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说,现在有些学者和理论工作者也不大重视这个问题,认为关于精神文明“没有多少值得研究的”,如花大力去搞是“小题大做”,他们对创建精神文明学甚至还持怀疑、冷视的态度。其实,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于精神文明的理论研究也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探索的广阔天地,又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不论从纵观到横观,从宏观到微观,从分类到综合,从普及到提高,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广东的理论工作者的初步探索及所获得的成果,都促使我们向这方面投入力量,加大研究力度。过去的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应当进行深刻地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当前建设中提出的许多新的问题,更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加强对实践的理论指导。

至于谈到精神文明学的创建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矛盾的研究,就构成了某一门科学的对象。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巨大领域,有它的特有的矛盾性和特殊的矛盾网络,值得我们大大地研究;而且建设的实践又迫切需要一门科学加以指导,这就是精神文明学。上面提到的几位同志主编的几本书,已对精神文明学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论述,并建立了各自的框架;尽管他们的论述还是初步的尝试,彼此有些不同的看法,有些重大问题尚未深刻论述,也有些纲目和论点是值得商榷的;但是他们总算创造了这门新学科的某些雏形和缩影,是值得重视和赞扬的。今后应当有更多的学者和理论工作者投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在已有的初步基础上,对许多重大问题问题加深研究,特别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规律更值得进行深入地探索。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钻研、讨论、论述和“争鸣”,将使这门新的学科日益充实、成熟、完善起来,这将会对我国的思想理论战线的发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都是有益的贡献!

同时党的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两个文明建设要同步前进;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作为六中全会的主题。这样,在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建设,怎样把民主法制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大量的“四有”新人,大大改善我们的党风与社会风气,努力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为此加强精神文明的理论宣传与研究就愈来愈重要了。

标签:;  

重视精神文明理论研究--中国精神文明大系列述评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