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的干预研究论文

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的干预研究论文

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的干预研究

黄 云,贺文均,赵 静

(石家庄学院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手段中,音乐治疗是目前的常用手段之一。课题组在对一例有情绪行为障碍的自闭症儿童干预过程中,应用音乐治疗方法开展阶段性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对治疗内容设计及计划做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 音乐治疗;自闭症;情绪障碍;干预研究

一、研究背景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导致交流、行为和社会交往三方面同时出现严重问题的综合征[1]。他们缺乏情感反应,有着始终如一的刻板重复动作,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哭闹、叫喊、退缩、焦虑、畏惧、自我伤害等都是严重困扰他们的情绪行为。这些不良的情绪行为,不但会对其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还会对教师的班级授课及管理造成困扰。因此,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情绪行为上的干预和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白志英,邓金祥,潘志伟,等.二维MoS2以及Pentacene/MoS2异质结的光学和电学性质[J].光子学报,2018,47(12):1231001

二、个案干预研究

(一)干预对象

小林(化名),男,2011年出生,父母是主要监护人,家中无既往病史。三岁时在医疗机构诊断为自闭症,不喜欢别人碰触,吐字不清,缺乏交流性语言,存在沟通障碍,和同伴基本没有语言交流,参加活动时较为被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听音乐、看视频。他一直在康复机构接受感觉统合训练,身体运动较为协调。课题组通过相关量表对其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评估。结果显示,小林的情绪不稳定,语言沟通、视觉注视、发音等方面的能力也较弱,尤其是情绪上的问题较为严重。如在陌生环境中会焦虑不安,双手抓紧熟人的手,有时也会情绪失控,尤其在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出现大叫、不停转圈的行为,甚至会拍打自己的头部和身体。

(二)研究工具

1.进口奥尔夫乐器一套,包括有固定音高乐器和无固定音高乐器。

前文已经有所涉及,在侦查决策过程中,作为决策主体的侦查人员往往会面临着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存在于侦查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侦查人员之间、侦查机关与社会其它机关,特别是与新闻媒体之间。这些方面的压力形成一种压力环境。而侦查工作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危险性、紧张性,侦查决策者长期处在危险、枯燥、紧张所带来的压力环境中,决策压力过大会使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和直觉能力下降,特别是在面临社会舆论和上级领导要求限期破案的压力下,侦查决策者往往会忽略当前所掌握的信息条件、应有的逻辑推理及案件客观实际情况等强行进行决策,这必然要增加侦查决策的风险性。

有固定音高乐器:八音钟、木琴、钢琴

皮革类:大鼓、小鼓、手鼓、非洲鼓等各种鼓击乐器。

金属类:三角铁、碰铃、镲。

散响类:串铃、沙蛋、沙锤、腕铃。

无固定音高乐器:

木质类:双响筒、木棒、响板、木鱼。

3.研究计划检验阶段。通过对比分析小林的前测、后测评估量表,可以发现小林的情绪有了明显改善,交流过程中基本可以做到与人对视,注意力持续时间有所提升,与治疗师的对话次数也有所增加,哭闹、拍门的发生频率有所减少。

《音乐治疗观察记录表》记录小林每次上课时的具体情况和主要上课内容。

(三)干预过程

2.治疗正式实施阶段。课题组成员每周给小林上1节课,每节课时长45分钟,共进行了24课时、三阶段(每8次课为一阶段)的训练。每周的治疗中,针对课上小林的具体表现进行行为观察记录,以便调整下次实施方案。每次的课程制定为半结构式固定流程:《你好歌》、不同形式的儿歌演唱、器乐演奏(包括打击乐器及带音高的音条乐器)、音乐律动、《再见歌》。小林参与第一次音乐治疗评估活动时,熟悉环境过程中有家人的陪伴,并未表现出过分的紧张焦虑,只是小手一直拉着妈妈的衣角,去哪里都会带上妈妈。直到看到钢琴,治疗师坐在钢琴前弹琴,他被琴声吸引,随即拉着妈妈走到琴前一通乱弹。治疗师试图通过钢琴弹唱《你好歌》和小林打招呼,小林初次听到歌声很诧异,眼睛一直盯着治疗师的嘴巴,在歌曲的最后环节,没有与治疗师握手互动。《唱名字》环节也未做出回答。整个活动开始后,由于妈妈已不在身边,小林的情绪有些不稳定,一直有拒绝参与的倾向。在接下来的几次治疗活动中,小林逐渐熟悉了治疗流程,每次进入活动教室,他都会坐在琴凳上弹琴,直到治疗师开始弹奏《你好歌》。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小林在《你好歌》环节与治疗师握手的次数有所增加,不再像最初把自己的小手从治疗师的手中抽回。《来敲鼓》的弹唱活动中,小林由被动来到治疗师身边敲鼓变为主动跟随治疗师一起敲鼓,并有四次敲对了鼓点。治疗中期,治疗师将《来敲鼓》活动改变了节奏,小林表现得很开心,整个过程一直围着活动室转圈,很长时间之后才停下来。歌曲《找朋友》是治疗师为小林设计的歌曲演唱加肢体动作活动。在这一环节,小林首次允许治疗师与他一起互动,治疗师拉着他的手也没有抗拒,表现出合作意识。治疗后期,当治疗师进行到游走活动《围个大圆圈》时,小林听明白了歌词的含义,并主动伸出手与治疗师一起围圆圈,还跟随治疗师唱了两句歌词。虽然唱词不是十分清楚,但我们可以听明白,曲调也基本正确。在随后的几次治疗活动中,小林的表现都很稳定。从最初的不让触碰到可以拉手一起围圆圈,从对各种小乐器的打砸到对各种小乐器的演奏方式基本掌握(知道沙蛋要摇,三角铁要敲,节奏棒要击打),尤其是从最初到陌生环境的各种不适应,如哭闹、拍门、打自己的头,到最后自己能够主动走进活动室进行活动,可见这段时间的治疗初见成效。

三、案例研究过程

本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1.研究结果。对小林进行的音乐治疗训练,达到了预期实验目的。小林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他的认知及交往方面的能力得到程度不同的提升。记得在活动室第一次见到小林时,他的情绪不太稳定、紧张,手紧紧地拉住妈妈的衣服。打拍子唱歌的环节也是如此,他不停地在找妈妈,嘴中喊着:“啊啊……”对治疗师的要求充耳不闻,即便治疗师走过去与他互动,拉着手打拍子,他的情绪仍不稳定,大多时候是自顾自地站在一边来回走动,参与度很低。经过治疗训练后,他开始出现变化,对治疗师不再抵触,甚至结束后还会抱下治疗师。

每次课为45分钟,一周一次,共24次。课程由被试小林、一名治疗师、一名辅助治疗师、一名观察记录人员、一名录像师共五人构成。音乐活动流程包括问候歌、名字歌、音乐活动(歌曲演唱、乐曲演奏、律动等)、再见歌,选曲大多是国内外儿童歌曲,自编即兴歌曲为辅。

2.评估量表。《音乐治疗评估表》[3]包括儿童的音乐感受力、认知能力、情绪、交往及使用乐器的情况等部分。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选择研究对象,落实所需各种治疗资源,通过访谈及行为观察,对研究对象进行一般的资料搜集;制订研究对象的音乐治疗方案和音乐治疗评估方案。经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问题行为有多种,情绪障碍最为突出。因此,课题组针对研究对象的情绪障碍进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牧区在饲养牲畜的整个过程中,如果健康牲畜与患病牲畜进行接触,那么极有可能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尤其是新疆等地区,由于靠近小反刍兽疫病毒流行区域,因此在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往来时,极有可能引进其他地区的病畜,进而导致牧区健康牲畜出现大面积感染,给牧区养殖户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牲畜贸易监督管理力度,及时做好检疫工作,通过控制疫病源头的方式,避免威胁牧区的健康牲畜。

公示语汉语语法存在错误。汉语语法有误,逻辑混乱时,译者更是骑虎难下。在介绍“薄胎刻纹铜器”时,是这样说的“纹饰錾刻细如发丝,线条流畅生动,描绘宴飨、狩猎等画面”。这句话的主语混乱,一会儿是“纹饰錾刻”,一会儿又是“线条”,“描绘宴飨、狩猎等画面”的主语不知道是什么。此类问题在其他中文公示语中也并不少见,将译者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2.结果讨论。通过本次的干预研究,可看出音乐治疗能起到如下作用:(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闭儿童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情绪逐渐趋于稳定。小林在音乐治疗训练前情绪易焦虑,有很强的防御性。通过音乐治疗训练,特别是将歌词改编加入他的名字后,小林开始逐渐地与外界接触,不再焦虑紧张德转来转去,并能接受治疗师与他近距离接触,最终可拉手转圈唱歌。(2)自闭症儿童不良情绪问题的改善,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这一点从乐器演奏活动《来敲鼓》中得到体现。在这一环节,小林主动分配鼓槌(哪一个是治疗师的,哪一个是辅助教师的),并用肢体语言规定由谁来敲鼓。(3)从儿歌形式上看,自闭症儿童比较喜欢歌词活泼简洁、律动性强的曲目,如《来敲鼓》、《汪汪汪》、《哈巴狗》、《找朋友》等,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在以上这些曲目中,根据他们的喜好,治疗师或多或少对歌词有所改编,使其更适合这些儿童的喜好。(4)从节奏来看,一定要选择简单、重复性较强的节奏型歌曲让患儿练习。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相结合的节奏型歌曲,很容易吸引患儿的注意力,相比其他节奏型的歌曲,患儿更容易掌握。如在《来敲鼓》的打击乐器环节,小林很快便可掌握乐曲的节奏,跟随治疗师一起演奏乐器。(5)对于多数自闭症儿童来说,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屏蔽周围的人和物。在音乐治疗中,治疗师通过音乐作为媒介,与自闭症儿童建立起情感,使自闭症儿童逐渐接受身边的人与物。

3.结语。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治疗师用音乐为自闭症儿童搭建一座桥梁。课题组在半年的时间里阶段性地完成了音乐治疗训练对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的干预研究,结果显示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障碍干预效果较为明显。

作为最早的“A了(嘞)个B”的构式语,“我了(嘞)个去”在网络上的崛起还得追溯于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网络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心情不愉快或是受挫时会使用“我了(嘞)个去”“我了(嘞)个擦”等词语。后来在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中多次使用,于是一夜爆红,风靡于网络。这个短语的产生只是简单的用来进行情绪的宣泄,其用法与“我晕”“我汗”等一样。后来泛化出了“喵了个咪”“晕了个去”“原了个然”“我了个球”“我了个去”“果了个然”“善了个哉”“我嘞个囧”“我喵个咪”“隔了个菜”“我勒个去”等。

参考文献:

[1]王冰.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实务技术[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38.

[2]高天.音乐治疗导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19.

Intervention of Music Therapy on Emotional Disorders in Autistic Children

HUANG Yun,HE Wen-jun,ZHAO Jing
(Shijiazhua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Shijiazhuang,Hebei 050000,China)

Abstract: I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autistic children,music therapy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s.In the course of intervention of an autistic child with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the group applie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music therapy,carried out the phased intervention,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At the same time,the design and plan of treatment content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music therapy;autism;mood disorder;intervention study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16-0063-02

收稿日期: 2018-07-20

作者简介: 黄云(1983-),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学院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治疗、音乐教育。

通讯作者: 贺文均(1987-),石家庄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  

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情绪障碍的干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