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辽宁大连 116000;2.大连市血液中心财务科 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全麻手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手术治疗患者86例,术中均实施全身麻醉。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麻醉,对两组患者术中麻醉与术后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与术后24h镇痛药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后与拔管后各项指标较麻醉前更加平稳,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老年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起到明显的镇痛效果,从而减少患者术后痛苦,可广泛开展应用。
关键词: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老年患者;全身麻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治疗中开展老年全麻手术也越来越多,老年患者多存在身体素质较差,耐受能力不强,术后恢复较慢的特点,因此,术中良好的麻醉效果与术后镇痛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十分重要。在麻醉药物的选择上,应当选择能够保持术中稳定的血液动力学与具有良好镇痛效果的药物。我院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取得了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术中患者均需全身麻醉,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7.44±3.15)岁,依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其中Ⅰ级17例,Ⅱ级26例;对照组患者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6.42±3.51)岁,ASAⅠ级19例,Ⅱ级24例。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另外需排除存在严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长期服用麻醉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者;体重超标、血压不稳以及阿片类药物过敏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食12h、禁饮4h,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同时静脉滴注平衡液,常规监测患者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有创动脉压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方案,麻醉诱导使用瑞芬太尼0.35μg/kg+舒芬太尼0.15μg/kg;对照组使用单纯舒芬太尼麻醉方案,麻醉诱导使用舒芬太尼0.3μg/kg。两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初始剂量为2μg/L,每隔2min递增浓度0.5μg/L,直至患者意识完全消失,当BIS<60时进行气管插管,同时根据每组患者不同情况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并于术前1h停止。观察组使用静脉推注泵持续推注舒芬太尼0.2μg/(kg·h),并使用丙泊酚微量泵持续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间断推注丙泊酚与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h、12h及24hVAS镇痛评分,方法为医师在纸上画一段10cm长线段,0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在线上做标记。对患者术后使用镇痛药剂量进行记录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对两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后以及拔管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4h、12h、24hVAS评分与术后24h镇痛药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4h、12h与24hVAS评分分别为(2.52±1.03)分、(2.21±1.12)分、(1.83±0.91)分;对照组以上几项分别为(5.38±2.01)分、(4.55±1.95)分、(2.87±1.17)分。观察组术后24h镇痛药用量为(28.44±6.17)mL,对照组为(49.35±7.81)mL。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与镇痛药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及拔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
手术麻醉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拔管后以上三项指标均较麻醉前有所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插管后及拔管后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老年患者外科手术中,出于其耐受力较差,术后恢复较慢等情况,多使用全身麻醉。全麻术后患者清醒后仍然存在难以忍受的疼痛,因此,目前临床多使用持续静注镇痛药的方案,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芬太尼、舒芬太尼以及瑞芬太尼。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镇痛效果是芬太尼的5~10倍,作用于体内阿片受体从而起到镇痛效果。舒芬太尼是一种脂溶性较强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且其在人体肝脏代谢后产物仍然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因此其镇痛效果可持续较长时间。临床相关文献报道,舒芬太尼具有安全阈宽、镇痛时间长、呼吸抑制小、术后恢复快以及术中躁动发生少的优点[1]。瑞芬太尼易在组织和血液中水解,因此其麻醉起效快、作用明显、术后恢复时间短,但维持时间同时也较短[2]。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取长补短,从而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和镇痛药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插管后和拔管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对照组更加平稳,波动较小,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老年全麻手术中联合应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可获得满意的麻醉及镇痛效果,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卫国,李林佶,冯麟,谢颖,罗栩伟.舒芬太尼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炎症及疼痛介质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7,29(11):1507-1510.
[2]阎叔华.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7,34(6):10-12.
通讯作者简介:李菁(1978—),女,汉族,辽宁大连人,高级会计,工作于大连市血液中心,从事会计管理和数据管理研究。
论文作者:韩俊1,李菁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患者论文; 芬太尼论文; 术后论文; 两组论文; 老年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