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慢性尘肺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论文_李聪玲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尘肺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136例慢性尘肺病患者进行实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常规性护理)和实验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各68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SF-36评分情况和护理后效果评价。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AS、SDS、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护理效果评价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尘肺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慢性尘肺病;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尘肺病是指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中吸入大量粉尘所导致的肺组织纤维化变异,继而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异常,在产煤地区发病率尤其高。目前尚无根治尘肺病的治疗方式,多以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缓解病情[1-2]。因此,除了进行及时的治疗外,健康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尘肺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笔者对我院136例患者进行了实验,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136例慢性尘肺病患者进行实验,所有患者具有尘肺病典型症状和体征,符合尘肺病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68例。常规组男40例,女28例,年龄30~58岁,平均(43.35±15.21)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12±2.06)年。实验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32~59岁,平均(43.42±15.18)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20±2.0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比较价值(P>0.05)。

病例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语言、意识、智力障碍,不能进行有效沟通;②近2周内使用过SSRIs等药物;③患者既往确诊为焦虑症、抑郁症;④合并重型精神病患者。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性护理,包括住院指导、常规锻炼指导等。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避免刺激因素: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详细介绍尘肺病的各种刺激因素,叮嘱患者尽量减少在公共场合活动的时间,以免接触到刺激因素引发呼吸道感染;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掉吸烟、喝酒等恶习,引导患者定期清洁皮肤,降低交叉感染率,注意个人卫生。②运动指导:对患者进行锻炼指导,注意遵循劳逸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患者保证每日足够的运动量和休息。对于个别病情严重无法下床训练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定期开窗通风,保证病房内通风良好。③氧疗指导: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氧疗的操作、功效和注意事项等,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氧疗指导,为患者维持8kPa的氧分压,提高治疗效果。④药物指导: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尽量以口服药物为主,减少静脉注射次数,向患者详细说明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止咳化痰药物;同时遵医嘱定期给予患者噻托溴铵等药物吸入剂进行治疗。⑤呼吸功能锻炼:对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全身性呼吸体操、呼吸训练器等练习,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从8~10min/d延长到10~20min/d,每日2次;可通过三色球了解患者吸气量。⑥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SF-36评分以及护理后各项评价,包括尘肺病认知率、自我管理能力的掌握率、心理调节能力掌握率、呼吸功能锻炼掌握率等。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组间X2检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面情绪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SF-36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护理,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SF-36评分显著上升(P<0.05),且实验组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SF-36评分情况比较(,分)

2.2 护理效果评价

实验组患者尘肺病认知率、自我管理能力的掌握率、心理调节能力掌握率、呼吸功能锻炼掌握率分别为95.59%(65/68)、92.65%(63/68)、89.71%(61/68)和88.24%(60/68),显著优于常规组的82.35%(56/68)、80.88%(55/68)、76.47%(52/68)和73.53%(50/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评价表(n,%)

3 讨论

尘肺病是指长期吸入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3]。合理、规范化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从避免刺激因素、运动指导、氧疗指导、药物指导和心理指导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SAS、SDS、SF-36评分和护理后效果评价等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刘敏飞[4]对100例尘肺病患者进行实验,数据表明,研究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和护理后效果评价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艳丽[5]对200例尘肺病患者进行研究,数据表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尘肺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泽,徐莉.尘肺病的治疗方法与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4):303-305.

[2] 汤春宜,邱新香,周宏珍,等.尘肺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16,43(3):292-295.

[3] 张宏宇.综合肺康复对尘肺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7,8(166):27-28.

[4] 刘敏飞.健康宣教模式在尘肺病临床治疗及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8(b):43-45.

[5] 李艳丽.综合肺康复对尘肺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4,30(6):744-746.

论文作者:李聪玲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对慢性尘肺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论文_李聪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