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卫芬 河北省文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065800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要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通过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是品生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建构,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教学应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量多地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促进道德认知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下面就自己多年在《品生》、《品社》教学中应用的活动方式谈一些体会:
一、讲故事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运用故事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讲故事时,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学生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讨论交流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三、创设情境
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境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类型的情境。设计情境要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果。
如教学《家庭安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会拨打119,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消防接线人员和发生火灾的家庭成员,教师创设发生火灾的氛围,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模拟练习后大家指出学生在拨打电话中出现的不足,然后换一组学生再次进行模拟练习,这样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角色扮演
在思想品德课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以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五、社会实践活动
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
如教学《我的家乡》后我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了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了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再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我们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进行社会调查时,教师要事先作好准备,拟定调查的目的、内容、步骤,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的成功,避免负面影响。
六、树立典型
可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运用典型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典型,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也就是说要注意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的践行。
如学习邱少云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课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大大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论文作者:葛卫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4月总第15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9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典型论文; 教师论文; 目的论文; 品德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4月总第15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