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论文_朱卫家

例谈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论文_朱卫家

朱卫家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 231600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应用应当着眼于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不同的角度。本文中以“细胞呼吸”这节知识为例,系统讲解了如何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结合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积极尝试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1-009-02

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素养在于生命认知、理性思维、科学探索和社会职能,在这四个类型当中,试着以“细胞呼吸”教学为例,恰当地配合生物教学的规律,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乐趣,充分利用生物教学培养新时代下的公民全面发展。新形势下高中生物课堂应不断改善和创新,将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高中生物学素养实际正是三维目标里的理论、技术、情感心态和价值观的整合,位居中心的正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应具有必要的处理问题的技巧,所以,教师制订教育方针时要以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作为指南。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以核心素养,通常是指在课程学习之中,学生应当具备的关键行为能力和优良品格。这些能力和品格关乎成绩是否优异,未来学习是否顺利,能否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和谐友好的相处,真诚友善地交流等等。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是一个复合体,是国家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而高中阶段的生物核心素养,是指高中学生通过认真学习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能够形成对于生物科学的正确认识,具备基本的科学实验能力,从而提炼出在生物学科之中关系到个人今后长远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良好品格和科学研究能力。

总体而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共有四类:生命认知(类型一)、理性思维(类型二)、科学探索(类型三)和社会职能(类型四)。高中生物教学的起点就是对生命的观点和正常的理性思维,另外还应正视学生对于科学研讨的兴趣和水平,在高中生物教育的历程中逐步建立同学们的社会理想和国家情感。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育方案中,老师应以生物核心素养为方向,并且遵照同学的认识过程和知识层次,帮助学员自己建立学科认识系统,从而领会有关的生命状况和内涵。

二、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和原则

(一)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学习与研究

当前教育呈现多元化,而教育所产生的国民的核心素养,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判断标准。在20世纪初期,许多国家就已经意识到国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在教育中进行充分的渗透和有意识的培养,并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和热点课题。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核心素养已被列为改革的核心目标,成为了课程改革的内涵和灵魂,但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如何界定,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融合和渗透,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学习的研究。核心素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动态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在一线教学过程中,结合现实情况,深入调查研究,使得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应用更加科学,更加贴近现实。

(二)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

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特别注重与学科逻辑的有机融合。以高中生物为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之中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需要依照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和特征,同时要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中生物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有关于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更是要教会学生生物学科的逻辑思维方法和科学实验方法,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贴切的教学场景,将学生引入到生物学习的最佳状态,与现实紧密结合,将生物的学习建立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场景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自己科学探究的正确思维。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实验课、小组探究、概念辩论等多种教学环境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辨识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科学现象,探究背后本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那么,怎样在高中生物课堂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本文“细胞”呼吸为例,简要探讨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应用。

1、情景引进,建立生命认知体系

生物学科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结合,在教程的引进过程中,老师可运用和日常生活贴切的报告或事物,引发同学的心理共情,令他们快速进入课程。根据学员现有的知识水平,使学生能够为看到的生命现象和它们的关联性作出阐释。学生在试着阐释的经过中学到生物学的常识、理论和思维方式,逐渐建立生命认知体系。

“细胞呼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是非常常见的,笔者在尊重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前提下,联想到寒假时与朋友一起去色达看雪时的场景。在美好的夜景中色达非常绚丽(放映图片),但是在观赏的经过中,朋友由于缺氧要戴上氧气罩来维续呼吸。因为身体要从呼吸中来保持长时间的生命代谢。而身体的细胞也需作细胞呼吸。这样,细胞呼吸和一般常说的身体呼吸是否相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细胞呼吸的学习环节。

同学查看图片,仔细考量并初步有了大胆猜测——不等同。老师经过旅游图片引起同学的关注,然后用氧气罩呼吸来触发兴趣,最终引起学员主动考察问题。提示他们两者区别至少是宏观性和微观性的区别,对于生命缺一不可,初步形成了“新陈代谢观”的生命观念。

2、自发学习,养成理性思维方式

自发学习主要在高中的时候培养和运用起来。高中生物课程的教育中,老师指示自发学习不但能够引起同学自动探索未知的兴趣,还能引起学员在重视实践和实际的前提下,用缜密和正确的理性思维来探索、理解生物现象和理论。

在“细胞呼吸”一课的学习中,教师指出身体呼吸是人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吸收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而细胞呼吸是有机物在细胞内的氧化作用形成二氧化碳和其它产物并合成ATP,是细胞、分子层次上的过程。老师提问:如果无氧气细胞就没法呼吸吗?让学生自主在教材中找到关于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介绍,一步一步理性推断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的存在。

3、积极实验,培育科学探索能力

生活过程最有力的展示就是动手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酵母菌的呼吸是否必须有氧气、酒精是有氧还是无氧下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还是无氧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下同时产生的条件、有氧和无氧释哪个放能量多?然后启发同学积极设计实验:①A器皿是酵母菌什么呼吸方式;②B器皿是酵母菌什么呼吸方式;③A器皿上放弹力膜或气球的目的;④怎么检测酒精存在否;⑤怎样检测二氧化碳存在与否;⑥怎样对比二氧化碳的多少。

设置目标:为学生提供A、B器皿做出对比、沟通、探讨前述问题,预测结果,并最终回归的课程上的知识。

4、联络生活,肩负社会责任使命

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对以往更加注重公民思维方式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科知识,还要处理实际问题,彰显社会职责、国家使命、人文精神等。

“细胞呼吸”一课中,相关的原理应用可以思考下列问题:①是否要选取通透的创可贴包住伤患之处?②是否在农业生产中给水稻做好定时排水?③花瓶中土块硬化,植物发育不良,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引导学生回答:①防止厌氧病原菌的生长。②避免水稻新根在少养条件下作无氧呼吸释放酒精中毒。③要尽快松土通气。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但是很多学生欠缺农业生产经历,老师要做出简洁的说明,让同学们明白劳动人民在现实中节省资源,灵活提升土地产量的经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核心素养已被列为改革的核心目标,成为了课程改革的内涵和灵魂。高中生物课程应在核心素养的指向下,持续改善、创新,还要有反馈和实践,最终要真正培养出合格的新时代公民,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加力。

参考文献:

[1] 高怿.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J]. 考试与评价, 2017(3).

[2] 陈海波.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以“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为例[J]. 中学生物学, 2017, 33(2):20-22.

[3] 张永剑. 摭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形成的途径[J]. 高考, 2018(12).

论文作者:朱卫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例谈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论文_朱卫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