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份问卷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_职业价值观论文

从两份问卷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_职业价值观论文

从两次问卷调查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次论文,问卷调查论文,价值观论文,趋势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变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方式,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三年前,笔者调查和研究了大学生新时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完成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一文(发表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年第4期)。三年来,国际、 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十五大的召开、香港的回归、东南亚的金融风波等等,这一切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于是,笔者于1998年7月又对429名大学生作了一次内容基本相同的调查,从两次调查结果的比较,我们可以窥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

一、关于职业的选择

1.择业因素的比较。

职业选择是一种从主客观诸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后作出的实实在在的决定。大学生的择业因素很多,我们列举了16项供选择,两次调查结果的差异见表1。

表1 在选择职业时您主要考虑的因素(允许选三项)

年度 1995年(%)1998年(%)

1.能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

50.9973.80

2.收入高53.9665.80

3.能实现个人抱负28.8038.90

4.领导开明

5.6811.20

5.轻松自由

8.11 9.80

6.人际关系融洽 19.2727.10

7.工作稳定

8.3213.90

8.社会声望高 5.48 5.10

9.有职有权

5.27 2.40

10.对社会贡献大 2.24 5.60

11.晋升机会多5.88 4.90

12.劳动条件好4.67 4.60

13.福利待遇好

12.17 9.00

14.便于流动 4.06 4.20

15.地理环境好8.72 9.00

16.离家近4.72 2.33

从表1,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 对择业因素的考虑主要有如下几点变化:

(1)从既注重发挥个人特长又注重经济收入, 演变为更为注重发挥个人特长。在1995年的调查中,大学生在众多的择业因素中,把“收入高”放在第一位(53.96%),“能发挥个人特长, 符合个人兴趣”放在第二位(50.99%);而在1998年的调查中,却有73.8 %的人选择“能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从横向上比选择“收入高”的比例(65.8%)高出了8个百分点,从纵向上比1995年的选择高出20 多个百分点。在“能实现个人抱负”的因素选择上,1998年比1995年高出了10个百分点。这说明,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对“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因素更加倚重。

(2)更加在乎工作环境和稳定。因此,在考虑择业因素中, 选择“领导开明”和“人际关系融洽”的百分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工作稳定”的要求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

(3)“有职有权”、“社会声望”因素越来越受到冷落, 选择比例进一步下降。这说明和其它因素相比,大学生更看中的是“高收入”和“自我价值实现”。

在大学生职业选择因素考虑的变化趋势中,有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对社会贡献大”因素的选择比例虽然仍然很低,但却比1995年有了提高。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时对青年学生提出的四点希望,对大学生是极大的鼓舞,使他们能更为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社会现实,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但这一比例总体偏低。所以,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工作,尤其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辩证地对待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摆正自我实现和奉献社会的关系。

2.择业自主性的比较。

关于择业自主性的调查,我们列举了6项指标,供大学生选择, 两次调查的结果见表2。

两次调查结果均显示出,大学生的择业自主性颇为强烈(倾向于听“自己”意见的比例分别为56%和57.4%)。择业自主性方面变化较为突出的是:倾听“父母”、“舆论”的比例也有所下降,而倾听“老师”的比例提高了。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否可以解释为,近几年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变化较大,很多家长并不能及时地了解这一点,已不涌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而教师熟悉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这一择业观念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活动。一是加强就业政策的指导和咨询,帮助大学生弄清当前就业政策的界限和要求,明确就业过程中,学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从而正确把握自己,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二是做好择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信息分析、心理咨询和择业技巧指导,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确定切实可行的择业方案,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个人成才和祖国建设事业紧密联系起来。

表2 您在选择职业时最倾向于听谁的意见

类别 1.父母 2.好友 3.老师 4.自己 5.舆论 6.其他

1995年(%) 23.30

10.302.8056.004.70

0.60

1998年(%) 15.70

10.107.3057.403.50

5.40

3.择业风险意识比较。

在“假如有这样几种机会,您会选择哪一种?”这一问题中,大学生两次选择结果见表3。

表3您将选择的工作机会

年度 1995年(%) 1998年(%)

几种工作机会

1.收入较低,但工作轻松

9.90 8.70

2.收入比1高50%,工作紧张,不努力可能失业 53.8348.00

3.收入比1高100%,工作很紧张,需全力以赴,35.1038.40

不胜任会被解雇

从中可以看到,大学生选择第一、二类工作的比例下降,而选择第三类工作的比例却在增加,说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职业风险意识也在提高。

二、关于职业的评价

1.职业评价尺度的比较。

职业优劣、好坏、高低的评价尺度,主要有社会意义、社会地位、经济报酬、劳动强度、技术构成等几个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人们对职业评价标准的变化。大学生的两次评价尺度见表4。

表4您选择职业的第一标准

类别 发挥个人经济收入 地理环境 社会地位

年度 特长

1995年(%)35.70

36.10 9.50 5.30

1998年(%)41.20

38.90 7.50 2.60

类别

轻松自由其他

1995年(%) 8.10

3.20

1998年(%) 5.20

4.70

从表4可以看出,1995 年大学生把“经济收入”作为自己择业的第一标准(36.1%),而1998年却把“发挥个人特长”作为择业的第一标准(41.2%),这一结果正好和前面择业因素(对发挥个人特长的关注)的考虑结果相吻合。另外,对职业的“地理环境”、“社会地位”和代表劳动强度的“轻松自由”的评价尺度更为不重视,比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2.职业现状评价的比较。

和1995年一样,大学生对职业现状的评价,我们不是通过他们对多种不同职业作出“很好”、“好”、“一般”、“差”的评价来获取的,而是根据他们本人毕业后愿意去的单位和愿意从事的职业选择来判断和分析的。两次调查结果见表5和表6。

表5 毕业时您最愿意去的单位(允许选三项)

年度

1995年

1998年

类别序号

% 序号 %

1.外资企业

3

32.302

46.00

2.合资企业

2

43.501

51.60

3.国有企业

7

18.506

25.40

4.金融机构

1

52.303

36.40

5.科研单位

5

18.907

23.20

6.高等学校

5

18.904

26.90

7.中、小学 104.40

102.90

8.国防军工单位

95.0097.10

9.私营企业

86.908

16.10

10.政府机关 4

27.204

26.90

11.其他

4.60 2.90

表6 毕业后希望成为(允许选三项)

年度 1995年1998年

类别 入学时 目前

1.企业家 52.7053.80 57.30

2.党政干部25.7026.70 29.30

3.艺术家 13.6010.80

9.00

4.科研人员31.3049.90 42.30

5.大学教师18.9024.40 25.40

6.中、小学教师 3.80 4.40

5.40

7.军人 4.40 6.40

4.20

8.个体户 14.2010.00 12.00

9.其他13.7010.30

9.30

表5显示,有着丰厚收入的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百分比分别增加了14、10个点。“高等学校”排序前进了一位,百分比也提高了8个点。科研单位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 选择比例不高且排序下降为第7,但百分比却有了一定的提高,且从表6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毕业后愿意成为科研人员的比例达到了42.3%,居于第二位。这说明,大学生对“科教兴国”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是有认识的,之所以愿意到科研单位的比例不高,是因为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报酬严重脱节,而不是不愿意当科研人员。政府机关的吸引力, 从表5比较,看不出什么差异,但从表6看却有提高,比例由25.7%上升到29.3%,在我们的分配实践中,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到税务机关、 海关等政府机关工作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十五大的召开,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具体措施上都达到了前所未闻的高度,使大学生对国有企业增强了信心,因而选择到“国有企业”的比例从18.5%提高到25.4%。在此引人注目的是:1995年大学生最看好的、以前都要有点门路才能挤进去的“金融机构”,在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下,明显失去了昔日的魅力,比例大幅下降,排序也从第1下降到第3。

三、结论

根据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众多择业因素中,学生从更多地考虑收入因素转变为更多地考虑自我实现因素,隐含着把自我价值的实现逐渐统一于贡献社会的可能性。这种由钱本位向自我本位转变的趋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然而,如何引导大学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促进自我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还有待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努力。

2.大学生的择业自主性更为明显,这一变化既给高校的就业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了契机。

3.大学生的择业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但应当看到,这种风险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获得高收入。如果达不到这一条件,他们对工作的环境和稳定还是在乎的。

4.大学生对职业评价的第一标准由经济报酬转变为社会意义。这一否定之否定的历史回归,体现了大学生对职业的物质因素追求到精神因素追求的转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近几年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有一定成效的。

如果说,1995年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还处于现代与传统、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的矛盾的交织之中,那么1998年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则显示出,他们已经从矛盾的痛苦之中挣脱出来,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并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要到达理想的彼岸,职业指导的任务还很艰巨。

从调查中,我们明显看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离不开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是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联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进一步变化,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演变会愈加剧烈,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既要看到外部环境变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要善于从环境的变化中积极寻找、利用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环境变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不利影响,审时度势,积极引导,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化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适应,让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在“科教兴国”中发挥更大的优势。

标签:;  ;  ;  ;  ;  ;  

从两份问卷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_职业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