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岗教师“去职”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素论文,原因论文,农村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16518/j.cnki.emae.2016.02.008 一、问题提出 为了解决农村教师短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我国于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即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以下的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设岗位教师(以下简称“特岗教师”)聘期3年。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进一步指出,要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 特岗计划实施10年来,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结构,促进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农村特岗教师离开特岗职位(以下简称“去职”)的现象也不容忽视。“去职”规模有多大?原因何在?有哪些影响因素呢?笔者深入四川省N市进行调查。N市是一个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形以丘陵为主,经济属于欠发达地区,该市从2009年开始在其三个“两基”攻坚县中实施“特岗计划”。 二、调查概述 1.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制问卷《西部农村特岗教师“去职”原因及影响因素调查》进行实证研究。问卷内容包括入职动因、去职缘由、影响因素三个部分,共34道题,每道题采用利克特5点计分法计分。其中,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导向、人际关系、自我评价、职业认同、工作环境、地位与待遇等维度,设计了22道题。经检验,该调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953,信度为0.928,这说明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同时,我们查阅了N市(2009~2015年)教育年鉴,了解N市“去职”特岗教师的现状。 2.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跟踪“去职”特岗教师档案的方式,通过社会联系的渠道,深入到四川省N市的乡镇、县市级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辅以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或访谈。 3.调查过程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6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为97.1%;走访、座谈、电话或网络访谈“去职”特岗教师共计22人次,内容包括特岗教师工作带来的收获与困扰、对国家实施“特岗计划”的态度、对特岗教师生活的评价等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现状:近三成特岗教师“去职” 从表1可知,N市2009年至2012年四年招聘的特岗教师中“去职”的比例达到了21.8%(2013年、2014年招聘的三年期未满,未统计)。其中,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每年招聘的特岗教师的“去职”率分别为21.1%、25.2%、22.1%和17.3%。特岗三年期满转为正式教师后累计的“去职率”也较高,从表2可知,2009年至2011年三年招聘的特岗教师中“去职”的比例达到28.8%(2012年及以后招聘的三年期刚满,未统计)。其中,2009年、2010年、2011年每年招聘的特岗教师的“去职率”分别为26.5%、34.3%和25.3%。 在“特岗”岗位供职时间长短方面,从被调查的132人来看,“考上,未供职”的占去职总数的4.5%,供职“1年内”去职的占去职总数的18.2%,供职“1~2年内”去职的占去职总数的25.0%,供职“3年期满”去职的最多,占到去职总数的52.3%。访谈得知:由于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后就有了“编制”,“考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就有了可能,这也是三年期满“去职”人数偏多的原因。进一步调查“去职”特岗教师的去向,由表3可知,“公职教师”最多,达到调查总人数的63.6%,“公务员”次之,占到调查总人数的25.0%;而“在读研究生、国有企业职员、个体经营户”等,其比例均在5%以内,“待业人员”的比例不到3%。这说明,近九成的“去职”特岗教师以条件更好的“公职教师”或“公务员”作为再次择业的目标,同时,超过97%的特岗教师“先找到新的、更好的工作岗位”再去职。 (二)入职动因:“形势所迫”是选择特岗教师的首因 在“当年您选择做特岗教师的原因”这一调查项目上,罗列的13种原因皆可归结为“形势所迫”“自我发展”“价值主导”“环境影响”四个方面。从表4可知,为“形势所迫”设计的两个选项“大学毕业就业难”“先工作看看,再寻找其他机会,找到更好的工作再离开”高居所有原因的一二位,比例分别为79.5%和59.1%,这说明“形势所迫”是被调查者选择成为特岗教师的首因。为“自我发展”设计的四个选项“锻炼自己”“获得教师编制的机会”“为了以后考公务员、考研究生获得加分”“方便继续攻读教育硕士”,依次位列第3、4、11、13,这说明近一半的去职特岗教师把特岗经历作为“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有近四成的被调查者把特岗教师作为“获得教师编制的机会”,而选择“为了以后考公务员、考研究生获得加分”“方便继续攻读教育硕士”的很少,这说明他们依靠特岗向更高层次发展自己的愿望不高。为“价值主导”设计的四个选项“特岗教师工作稳定、福利有保障,且有寒暑假,有吸引力”“喜欢教师职业”“支援农村教育”“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社会地位也较高”,其选择比例均在20%以内,这说明很少的“去职”特岗教师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对教育的地位认同度较低。在为“环境影响”设计的三个选项“可以离家近一点”“同学朋友也考取了特岗教师”“家里人的要求”中,29.5%的被调查者选择“可以离家近一点”,其余两项的选择比例均低于15%,这说明“环境”对“去职”特岗教师当年选择做特岗教师影响有限。 (三)去职缘由:“条件艰苦”是特岗教师“去职”的主因 在“您去职特岗教师的主要原因”方面,调查罗列的10种原因可归结为“工作条件”“家庭因素”“福利待遇”“发展需要”四个方面。从表5可知,为“工作条件”设计的三个选项“交通不便,太过偏远”“工作的环境太差”“对这里的生活难以适应”,依次位列第1、2、9,特别是“交通不便,太过偏远”,其选择比例为56.8%,选择“工作的环境太差”的比例为40.9%,这说明“条件艰苦”是“去职”特岗的主因。体现“家庭因素”的“婚恋问题”选项,其选择比例位列第3,达到36.4%,这说明“家庭问题”是特岗教师决定是否“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体现“福利待遇”的“工资太低,待遇太差”选项,其选择比例位列第5,达到29.5%,这说明福利待遇对特岗教师“去职”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为“发展需要”设计的五个选项“工作成就感低,上升空间小”“考公职教师”“与自己的理想不符合”“考公务员”“借调”中,超过三成的被调查者选择“工作成就感低,上升空间小”,这说明不少“去职”的特岗教师非常愿意在现有水平上发展自我,同时选择去工作环境或条件更好的地方。超过93%的被调查者对当年离开特岗教师岗位的决定表示“不后悔”。 (四)影响因素:“价值取向”是“去职”特岗的内因 在特岗教师“去职”的影响因素方面,在罗列的六项因素中,得分由低到高(得分越高,影响越小,反之亦然)依次为:地位与待遇(m=2.78)、职业认同(m=2.95)、工作环境(m=3.05)、政策导向(m=3.75)、自我评价(m=3.86)、人际关系(m=3.9)。这说明在决定特岗教师“去职”的问题上,影响最大的是“地位与待遇”,其次是“职业认同”。“地位与待遇”影响价值取向,“职业认同”决定价值取向;“去职”特岗教师若内心“不愿”或至少没有长期为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服务的意愿,再加上“恶劣工作环境”的催化,会进一步加速其“去职”的决心。从这个角度来说,“价值取向”是“去职”特岗的内因,而政策导向、自我评价、人际关系等对特岗教师“去职”的影响较低。 1.认同政策导向作用,但对专业发展不受重视有微词 被调查者“政策导向”因素的均得分m=3.75,这说明“去职”特岗教师比较认同国家和地方对特岗教师的政策。在这一维度设计的四个量标中,“国家实施‘特岗计划’政策有助于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得分最高(m=4.32),其次是“‘特岗计划’政策在农村学校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m=3.73),再次是“地方政府有关于‘特岗计划’政策的配套落实政策”(m=3.64),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分最低(m=3.32),这说明“去职”特岗教师对专业发展支撑力量有微词。不少接受访谈的坦言道:农村教育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教育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国家实施特岗计划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到位,促进了当地教育发展;但也有受访者反映: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特岗教师专业发展重视不够,存在“特岗工作两年,从未参加县级及以上培训,就连岗前培训也没有参加过”的现象。 2.极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但未能完全融入学校 被调查者“人际关系”因素的均得分m=3.9,这说明“去职”特岗教师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方面非常用心。在这一维度设计的三个量标中,“我与同事和睦相处,关系比较好”得分最高(m=4.41),其次是“特岗教师群体与公职教师群体关系”(m=4.14),而“与领导的关系”得分最低(m=3.16)。访谈中,一位女性特岗教师谈了自己的感受:曾经工作的学校,公职教师与特岗教师基本上各占一半,公职教师中年轻、优秀的基本上都考走了,剩下的一般都在45岁以上,而特岗教师都是20多岁,年龄上两个群体有“代沟”,有“隔阂”也是很自然的;并且学校基本上不开展什么联谊活动之类的,两个群体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一位现在在税务机关工作的特岗教师说:“学校领导很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不重视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很少关心特岗教师的生活与诉求,很多答复都难以令人满意。”一位现在待业的女特岗教师则表示,她与校长发生了一点小摩擦,校长很“任性”,就把她惩罚性调到村小,一气之下去职了…… 被调查者“自我评价”因素的均得分m=3.86,这说明“去职”特岗教师对“自我”很认可,对曾经的特岗工作经历比较满意。在这一维度设计的四个量标中,“特岗教师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得分最高(m=4.18),其次是“我比较受学生的欢迎”(m=4.14),再次是“学生家长比较认可我的工作”(m=3.98),“我比较喜欢农村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得分(m=3.14)最低。 3.对偏远农村教育发展前景“信心不足” 被调查者“职业认同”因素的均得分m=2.95,这说明“去职”特岗教师对偏远农村教育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在这一维度设计的四个量标中,“我对农村学校发展持比较乐观的态度”(m=2.88)、“我对农村孩子有机会受到良好教育持比较乐观的态度”(m=2.93)、“我对农村教育发展前景比较有信心”(m=2.96)三个量标均未及格,只有“我对农村教师发展持乐观态度”的得分(m=3.04)能及格。进一步调查发现:超过八成“去职”特岗教师认为,虽然国家对于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有很多的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能够真正变为现实很难。这说明“去职”特岗教师对偏远农村教育及教师的发展持有比较“悲观”的态度。 这一结论还可从被调查者对“工作环境”满意度不高(m=3.05)上得到印证。对于“生活环境(m=2.84)”和“工作环境(m=3.09)”,一位姓廖的特岗教师表示:他曾经所任教的学校离县城100多公里,去一趟县城坐大巴车需要4个多小时,到了这个学校后给人感觉就与世隔绝了,很多时候一学期才能到县城去一次;对于平时的生活,由于学校没有伙食团,特岗教师又以单身为主,只能三四个特岗教师“合伙煮”,学校离乡镇较远,需要过河,买菜一次就管一周,很多时候到周末时菜都腐烂了,特别是热天没有冰箱更是“烦心”。一位姓张的特岗教师说:他曾工作过的学校办公条件较差,到校时大部分办公桌已被原来的教师占据了,特岗教师大部分工作要在家中进行,如备课、批改作业、自修等活动;教师住房大多数是过去的小青瓦老房子改造、加固的,多数住房阴暗、潮湿,家居环境很差;加上学校文化生活贫乏,信息闭塞,我们特岗教师都习惯了在城市读大学时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到农村任教后,文化娱乐少,上网不方便,所以感到业余生活枯燥、乏味。在学校管理方面,被调查者表示“对农村学校的管理比较满意”(m=3.13),“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为特岗教师发展搭建平台”(m=3.06),“学校领导比较重视特岗教师的发展”(m=3.11)。一位姓汪的特岗教师说:“学校管理落后,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维持的多创新的少;给人的感觉——把人招起来,没有人管。”一位姓杜的特岗教师说:“在学校领导心中特岗教师迟早要走,培养好了反而是别人的人了,所以,不怎么管特岗教师的发展,每次外出培训、学习都派的是公职教师,很少有特岗教师;就是学校的教研活动,一般也是听课、评课,由于教研文化未形成,大家参加教研的积极性不高,评课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参加教研后收获不大。” 4.认为特岗教师地位低,福利待遇未能达到预期 被调查者“地位与待遇”因素的均得分m=2.78,这说明“去职”特岗教师认为特岗教师地位低,福利待遇未能达到预期。其中,“我对特岗教师的地位持肯定意见”得分m=2.86。“国家为何一定要给我们扣上‘特岗’的帽子呀?特岗教师与正式教师的区别在何处?”,一位姓王的特岗教师很无奈地说,“以前不明白,到学校后才知道,特岗教师在学校就是低人一等,工作量大,加班是特岗教师的,学校包班的也是特岗教师……特岗教师在学校基本没有‘参政议政’的机会,即使有,很多时候都是说了当白说。”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去职”特岗教师对“特岗计划”政策知晓度不高,对政策的了解大多通过新闻媒体,学校很少宣传,所以,大家担心新闻媒体上说的特岗政策到时变成一纸空文;也还有超过九成的“去职”特岗教师曾经担忧个人的婚恋问题,担心一旦在农村学校“安家”,就意味着扎根农村。“我对特岗教师的工资待遇比较满意”得分m=2.7,这说明“去职”特岗教师对工作待遇不满意。进一步调查得知,N市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政收入较低,特岗教师工资只能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发放,高出标准的部分很难得到落实;特岗教师只能靠微薄的收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教师同工不同酬、同校不同酬的现象颇为明显。同时,特岗教师的贫困地区补助津贴很难体现出来,收入除了基本工资,其他福利待遇几乎没有。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特岗教师近三成“去职”,去职后近九成“考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当“公职教师”或政府机关当“公务员”,以改变工作环境为主要目的;特岗教师无论是最初选择还是后来去职的原因都很复杂,“形势所迫”是其选择的首要因素,而“条件艰苦”是其“去职”的主要原因,他们普遍认为特岗教师地位低,福利待遇未能达到预期,对偏远农村教育发展前景缺乏“信心”是其“去职”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建议 1.加强价值引导,让入职特岗教师“稳得住” 择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是对择业目的、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标准、择业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本调查表明,择业价值观是影响特岗教师去职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加强价值引导,让更多的优秀高校毕业学生“愿意来”和已入职的特岗教师“稳得住”。 2.完善政策保障,让入职特岗教师“下得去” 既要让优秀高校毕业生“愿意来”,还要让入职特岗教师“下得去”,政策是关键。本调查也表明,超过56%的去职特岗教师建议“完善特岗教师的相应制度”。为此,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招聘政策。要规范招聘程序,择优录取,吸引有志于从教、乐于从教、适合从教的优秀人才充实入农村教师队伍。在强调招考分数的同时,更应从应聘者的性格、意志、潜力等方面考察其入职的匹配度,以提高“特岗教师”的在岗保留率。二是要建立约束政策。虽然特岗教师入职前与相关部门签订了“合同”或“协议”,但这些协议在实践中对特岗教师的约束效果却不太好。为提高特岗教师的保留率,减少随意“去职率”,我们建议建立特岗教师诚信档案,对服务期未满去职的,在本属于特岗服务的期间内不得参加国家“公招”考试。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除了现在中央和地方制定的一系列激励和优惠政策(如“特岗计划”与“硕师计划”相结合;聘任期满的特岗教师在今后城市、县镇学校补充教师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聘用;报考公务员或硕士研究生享受加分政策;特岗教师录用后就是正式教师;等等),还可考虑根据农村学校艰苦程度的不同,给予特岗教师不同的工资标准和额外津贴;对愿意扎根农村的特岗教师,在评选先进和职称评聘时优先考虑;对在农村学校工作满一定年限(如20年)的特岗教师,可授予“最美农村特岗教师”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特殊津贴。 3.改善福利待遇,让入职特岗教师“留得住” 既要让特岗教师“下得去”,又要让其“留得住”,一定的福利待遇是保障。调查中超过八成的“去职”特岗教师呼吁提高现有特岗教师的福利待遇。因此,一是在劳动量相当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应努力提高特岗教师的地方性津补贴及社会保障待遇,使其所得的薪酬与当地教师持平,进而激发特岗教师的工作热情。二是要着力解决特岗教师的生活问题。政府要加大配套硬件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为特岗教师提供周转房等基本生活保障;学校要尽可能地建立教师伙食团,为愿意就餐的特岗教师解决三餐饭的问题。同时,要把校园局域网、图书室、文体活动器材与场所等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真正落实到位,为特岗教师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三是要重视特岗教师培训。学校要把对特岗教师的培训作为一种福利来抓,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引导特岗教师学习名师的先进经验;通过抓特岗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对特岗教师实行“传、帮、带”,加快特岗教师的专业成长。 4.优化工作环境,让入职特岗教师“有安全” 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和谐的工作氛围,对特岗教师去职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近九成接受调查的去职特岗教师希望“政府或学校改善工作环境”,增强特岗教师工作的安全感。为此,一是要加强特岗教师政策的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由于政策的宣传不够、人们对“特岗计划”了解不多,社会对于特岗教师有误解和偏见。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特岗教师政策的宣传,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提升特岗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每个教师都有光荣感、幸福感、成就感、使命感”。各级各类人员应加深对特岗教师的理解,尊重他们的劳动。同时,要让每位特岗教师知晓国家“对任期满后的特岗教师,只要愿意留任,便可以留任,保证有岗有编”的政策,使特岗教师无后顾之忧,对前途更加充满信心。二是要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要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让特岗教师获得充分的心理平衡,同时倡导健康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在同事间大力提倡团结协作、融洽相处,使学校人际关系充满互敬互重、亲密无间的和谐气氛,使每位教师能心情舒畅地放手在学校里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上。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特岗教师的业余生活。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使特岗教师的才艺得以施展,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特岗教师扩大交往范围,为他们创造择偶的机会和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农村特殊教师“离开”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特岗论文
农村特殊教师“离开”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特岗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