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艺术特色浅析论文_兰南

毛泽东诗词艺术特色浅析论文_兰南

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在流淌的岁月长河里熠熠生辉。中国古典诗词是文化长河里的一颗闪耀明珠,诗人词人层出不穷,作品数不胜数,给后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由于从小受传统文化浸染,毛泽东不仅成为了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还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诗人。诗词创作贯穿了毛泽东一生,真实地再现了风起云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毛泽东诗词数量不多,1996 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集》,也不过收入诗词67 首,但多数诗词可以称得上是精品。一代文学大师郭沫若曾心悦诚服地说:“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足以见毛诗词的艺术成就之高,影响力之大。可以这样说,毛泽东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诗词精髓,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后一座高峰。

1 毛诗词语言生动、文采优美

毛泽东写诗作文态度非常严谨,非常讲究文采,对自己的作品质量要求非常高。为达到语言生动形象,文采优美,毛泽东在诗词中广泛运用比喻、对偶、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法。比喻如明喻、暗喻、博喻和借喻等。明喻如“残阳似血”,让人感到战争的惨烈,令人触目惊心。借喻如“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博喻如《十六字令三首》连续用四个比喻,表达出山之雄伟、壮阔、险峻、高耸等特点。诗词中还大量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结构整齐,音律和谐,形式匀称,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如“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白重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对仗何其工整,这样的例子在毛泽东诗词中还有很多很多。毛诗词中还运用了双关、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大量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诗词语言对比鲜明,内涵丰富,语言生动,文采优美。其两首《沁园春》可以看作是巅峰之作。

2 毛诗词内容凝练,情感丰富

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高度凝练,在极短的篇幅里传递出大量的信息内容,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例如十六字令,因全词仅十六个字而得名。由于其篇幅过于短小,无法表达出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因此十六字令很难写出名篇佳作。但是毛泽东所写《十六字令·山》却成为了其中的精品。三首共48 个字,把山之高、山之壮、山之险浓缩在这其中,让人读来感觉心潮澎湃回味无穷。更让人惊叹的是,这48 个字,在长征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危险的战争条件下,毛泽东竟然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推敲琢磨。此诗将大量的信息融入到这极其短小的篇幅,内容相当凝练。因此,毛泽东对艺术的追求是精益求精。

3 毛诗词洋溢着丰富的情感

从情动千古的祭母文可以看到,毛泽东对操劳一生的母亲文七妹一片深情;从《蝶恋花·答李淑一》可以看到,毛泽东对革命伴侣杨开慧的的一生痴情;从《长征》、《沁园春》等作品可以看到,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热情,对中国革命事业的一腔豪情。他的情感细腻又不缺乏豪迈,真实而又不矫情。毛泽东诗词是情与景、情与理的完美融合,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令人荡气回肠。

4 毛诗词色彩瑰丽、画面精美

他的作品就是一幅精美的图画读后,让人眼前仿佛马上就呈现出诗词当中的画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开始,作者便写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万山红遍”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既是四周层林如火,也是革命烈火熊熊燃烧的象征。湘江清澈透明,江面上众多船奋勇争先,天空辽阔,老鹰任意搏击长空,江水透明,水中鱼群清晰可见。作者从远望、近看、仰视、俯视等角度,抓住“万山”、“漫江”、“霜天”、“飞鹰”、“游鱼”等一系列意象,通过短短四句诗,一幅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秋景图跃然纸上。

再如《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一开篇,便点明了彩虹的七种颜色,色彩艳丽、形状好看,像有人在手持彩练当空舞一样,这也是动静结合的写法。读后,也会在头脑中清晰地浮现出那绚丽的彩虹、苍翠的山峰、飞舞的云朵等。

5 毛诗词境界开阔,气势雄伟

毛泽东诗词多数风格豪迈奔放,一是喜欢描写宏大的事物,如《念奴娇·昆仑》,当时红军长征疲惫不堪,革命形势危在旦夕,作者却着力描写巍峨屹立的山脉、铺天盖地的白雪、飞舞的巨龙等宏大事物,毫无悲观消极之情,可见其胸襟之豪迈,气度之不凡。再看代表作《沁园春·雪》中,以长城、大河、天公等形象充分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北国风光图卷,苍凉辽阔,雄伟壮丽。二是喜欢用表示宏大豪迈的字眼,名词常用天、山、海等,数词常用亿、万、千之类的。如《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就是比较集中的反映了豪迈奔放的风格。

6 毛诗词古为今用,用典巧妙

善于用典是毛诗词的一大艺术特色,通过用典,诗词在传统与现代中架起了一座自由来往的桥梁。毛泽东文化修养深厚,历史知识丰富,在他的诗词中,用典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常常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诗词中的典故,其内涵与时代紧密结合。他用典讲究:恰当贴切、风趣易懂、出神入化。当用则用,该用则用,绝不生搬硬套;含义浅显明了,绝不故弄玄虚;善于结合时代背景赋予典故新的含义,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如“到中流击水”和“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化用的庄子《逍遥游》中的“水击三千里”,表达出自身踌躇满志之意。再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就是化用的《南柯太守传》中的典故,此典故给整首词添加了巨大的表现力。

总之,毛泽东诗词语言生动、文采优美。内容凝练,情感丰富。色彩瑰丽、画面精美。境界开阔,气势雄伟。古为今用,用典巧妙。毛泽东完成了古典诗词的现代转型,以古典诗词用来反映当代生活,反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在流淌的岁月长河里熠熠生辉。中国古典诗词是文化长河里的一颗闪耀明珠,诗人词人层出不穷,作品数不胜数,给后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继承了古典诗词的精华且把它发扬光大,其许多名篇佳句,已成为当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是中华文化瑰宝。它不愧是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后一座高峰。

作者单位:四川省隆昌县委党校

论文作者:兰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毛泽东诗词艺术特色浅析论文_兰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