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科学保护的传承与创新
王德蓉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博物馆,江苏 扬州 225200)
【摘要】 在任何一个博物馆里面,藏品都是博物馆一切活动开展的根源和基础,对藏品进行保护有利于博物馆开展历史研究、进行展览巡展以及文化传承等,其价值和意义难以估量。本文首先从藏品的保存环境和类型进行分析,积极寻找博物馆藏品保护的创新方法和手段,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其次,本文就藏品的收藏环境展开论述,重点指出了库房环境、修复环境、展陈环境、运输环境以及外展环境等。藏品会受到哪些损伤和影响,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预防措施;最后,提出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思路,从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基本措施和良好效果等方面,积极解决藏品的病害问题,以求最终实现藏品的有效保护。
【关键词】 博物馆;藏品;环境;保护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在文化思想领域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从博物馆进出的人变多了,国家加大了文化建设的步伐。在这个大背景下,各个地区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博物馆的建设上。作为博物馆基础的藏品保存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文物藏品都是较为特殊的物品,其寿命长短与自身材质和特征有关,还与其出土后所处的保存环境密切有关,如果收藏环境不符合文物的保存环境,且管理不善等,就极易导致藏品损坏。做好预防性保护,确保那些珍贵的文物得以很好地保存,为后世子孙留下文化财富。
一、藏品保存环境的类型和特征
在博物馆,大部分的藏品都不会一直固定在同一个环境中,会随着时间以及活动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改换。通常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环境:库房环境﹑修复环境﹑展陈环境﹑运输环境和外展环境等。
(一)库房环境
库房,顾名思义,就是临时或者专门存放文物藏品的固定地点,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有库房。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博物馆的库房环境就其合格和达标程度来说,标准化程度不够高。具体来说,例如,库房的科技化含量不高,没有特制的温湿控制装置,不符合文物对温度的要求;文物的封存性能不好,设施不够先进,时间长了以后,文物滋生微生物病害的现象较为常见,最主要的是博物馆没有健全的文物巡查制度,造成管理疏忽和文物损坏却无人搭理,一些文物的表面沾满尘土,并且细菌和病虫害没有及时清理。此外,对文物的移动和展览记录没有在第一时间登记造册入账,不便于管理和调动。
(二)修复环境
文物修复也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文物的修复需要特定的环境和设备设施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修复环境。修复文物是专业性加强的活动,需要配备操作间和工具,还有化学药品等,相当于一个实验室,虽然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有文物修复的专场,但是其标准和规格很一般,在这样的环境里修复文物的效果不会很好,而且也不利于文物的保护。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博物馆的修复操作台专业化程度不高,有些甚至没有配备专业的操作台,修复设施﹑修复材料和工具还比较缺乏或不完备,同时,修复人员的专业化能力不是很高,内部的修复管理制度化不强,这些问题都会造成文物修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对藏品的保护更是一个威胁。
Patients with RAS should be evaluated for revascularisation before fully committing them to a life of chronic dialysis.
(三)展陈环境
文物只有日常的陈列展览,才能被更多地了解和认识,才能使我们千年的文化得到传承,博物馆是文物的集散地,也是文物的归宿。文物的陈列一般是固定的,地方的文物出土都是就近收藏,特殊情况除外,因此,对于文物的收藏和展览,其室内环境是一早就审定好的,以此确保文物的寿命。不同的文物其展陈环境的设定,包括厅内大小和形式以及展柜等,都需要根据藏品的材质等特性进行科学的判断,以此为依据,要求制作单位按照标准制展柜,对展厅进行布局,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灯光等。参照有关的标准,察看通风系统是否完备,展柜密封性是否良好以及温湿度控制系统是否有误差等。
(四)运输环境
虽然我们的文物不会出现频繁移动﹑搬运的情况,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需要展览更换,从库房到展厅,有时候需要修复保养,从展厅到修复室,以及我们常见的文物外展,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制定问去进行包装﹑搬运和运输。值得注意的是,在包装时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以实现顺利运输,确保其安全。同时,文物的包装﹑搬运以及运输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不能抓取器物的薄弱部位,以免损坏,例如柄﹑口等部位。藏品外展时,双方要有效沟通,说明文物的展陈条件,展陈方要提前调节温度以及湿度,减少文物原本的展陈环境与现有环境的差异。
(五)外展环境
博物馆的存在,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进行民族文化传承和形象展示的窗口,是很好地进行文化宣传﹑爱国教育场所,可以对人的心灵以及情操给予引导,同时也是我国大力建设文化强国的手段和媒介。积极完善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的建设,使其有一个较为稳定且有利保存的外在条件,是文物得以流传的手段。
二、优化藏品的保存环境,杜绝环境污染
(一)规范库房保存环境,建立健全库房藏品保管规范
中国文明自信演进逻辑对人类美好家园的前景预期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倡导和引领新型国际关系的一面鲜艳旗帜,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纵观世界发展大势,顺应历史变革潮流,借鉴国际关系发展创造的理论成果。
(二)规范藏品修复的室内环境
②降低了杜家台分洪工程的运用损失。两次分流,均充分利用行洪道泄洪,蓄洪区内只有仙桃市新农垸、蔡甸区红星垸漫溃,在杜家台分洪工程历次运用中损失最小。
前面提到,在文物藏品室内修复环境不达标,对此,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首先,设立专门的来人接待室,确保修复期间的文物出入安全;设立技术照相室,在修复同时做好拍照以及记录建档工作;其次,为修复工作配备科学化的修复工具和材料以及相应的设备等。需要注意的是,从事修复的地方最好与库房距离较近,方便文物的出入库。
(三)优化展陈环境
展陈文物是博物馆的基础工作之一,可以传承文物的历史价值﹑传递文物信息,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传播。文物展陈需要特定的陈列室或展览室,且文物藏品的陈列方式和设备等,再加上长年累月的游客参观,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手机﹑相机拍照的闪光灯等影响,都对文物有一定的破坏,都会影响文物的寿命和保存期限。在以上遇到的问题中,除了一些大中型博物馆在文物的保存和游客管理方面比较规范外,其他地方性的博物馆及一些小型的博物馆,在文物的展陈方面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措施和制度。
(四)严格控制运输环节,改善外展环境
我们知道,一些文物或者藏品,不可能是一直在一个地方保持不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移动和转换地方,常见的比如,文物出土的时候,最多的可能就是到外地或者国外的展出,及内部的修复陈列的移动,这些都是文物运输环境的体现。而在这些包装﹑搬运的过程中,对文物的安全保护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那些极为珍贵的藏品,举世独有,如果保存不当或者损坏,运输方式不够科学,不仅减少文物的寿命,其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不利于文物藏品的传承。
在博物馆内,藏品的库房保存是一个极具技术性的工作。藏品在库房封存之前,首先需要做好消毒﹑清洗﹑除锈﹑杀虫等这些简单的基础工作,确保文物的整洁和后期保存。此外,要建立健全库房藏品保管的制度,促进其标准规范化,加强对库房保管员的培训,使其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巡检和管理制度开展工作,规范巡视的时间和次数,及时登记造册,做好库房的环境及制度建设,确保藏品的保护和传承。
三、做好藏品的预防性保护
藏品的预防性保护,有利于我们为后续的文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避免走一些之前走过的弯路和错误的操作。因为藏品的材质和体量差异,在加上文物都是历史的遗留,经历了岁月无情的锤击,最常见的就是病害和腐蚀现象,所以,就需要我们记录和建档以及拍照,随时了解藏品的保存状况,注重日常保养,一旦发现病害和腐蚀要及时修复,确保藏品得以长久保存。
(一)预防性保护及其意义
做好文物藏品的预防性保护,是文物发挥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延续的途径之一,可以让后世子孙,了解和学习我们五千年传统的优秀精神和品德。而我们熟知的“预防性保护”概念是由Brandi 先生提出的,他是意大利有名的修复专家,这个概念的提出,其目的就是认识到文物病变的成因,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文物所处环境进行人为干预,运用科学的手段,对于可消除的病变进行消除,对于可阻止或延缓的病变进行阻止和延缓,将一些可能危及藏品寿命的隐患及时消除和防御,尽可能维持文物的保存期。预防性保护与文物修复相比不是阶段性的行为,而是针对文物自身的要求要贯穿于文物保护的始终。
大多数文物除了在博物馆展览外,还需要到外地展览,以便进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我们知道,一般文物初始博物馆珍藏时,会有预先设计好的环境条件,以确保其得以长久保存,如果文物需要参加外展,那么文物固有的气候以及温度等条件就会改变,尤其是那些珍贵的有彩绘的藏品,会因为从温暖湿润到干燥寒冷的环境,而产生颜料变色等情况,如果表面发生粉化那就是非常严重的事情。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水藏文物,如果自身的压力改变会产生变形﹑膨胀﹑酥解等严重现象,对文物的损坏很大。所以,一些珍贵的文物一般不参加外展,参加时也必须做好接收准备,展陈环境要与其原本的环境保持一致,毕竟文物的保护是第一位。
EOLDs过程中如医生、患者、家属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需请伦理委员会辅助EDLDs。伦理顾问审查患者医疗记录,采访治疗患者的相关人员,综合评估和推断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根据相关政策,帮助医患双方解决分歧,达成意见一致,并保存此次伦理记录。实践证明,伦理委员会的介入没有影响患者的死亡率,但明显地减少了ICU的无效治疗。
(二)做好病害调查,建立病害档案
根据研究发现,鉴于文物材质和制作工艺的差异,文物的病害类型﹑病害特征和形成机理也是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梳理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依照病害标准和分类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自有馆藏品的特性,定时定期地做好藏品的检查工作。具体操作时,要制定具体的执行计划,并以此为总纲开展病害调查,做好统计工作,注重区分不同病害的类别,越详细越好,对病害的程度和风险有总体的把控;建立完备的档案管理,有具体的文字记录和照片以及影视资料等,在日常的检查和观察中,记录其动态变化,做到全面﹑及时﹑准确,一旦发生意外或者情节严重的情况,需要上报上级部门出面解决,以免出现延误。
(三)坚持日常保养,做好预防性保护
日常保养也是做好预防性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规范日常保养的工作流程,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有基本的工作责任感和执行能力。在日常保养过程中,要做好巡检和记录工作,重点查看文物表面是否有积尘﹑裂隙﹑病虫害等不良现象,并及时清除和修复,对于一些“疑难杂症”,要比对研究,不能马虎处理。对于那些容易潮湿和滋生微生物的文物藏品,要做好通风和杀菌工作,避免腐蚀。总之,这是个长期的过程。
宪法明确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各项制度的确定都是围绕人民展开的,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调动能力和组织能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可以集中来自各方的力量去办大事,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办实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政治权益得到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享有自治权,保障其当家作主的权利。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和保证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四、结语
在大力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博物馆文化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故而,对博物馆藏品的保存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解说了藏品保存环境的类型和特征;其次论述了由于藏品收藏环境的不同,藏品会受到哪些损伤和影响;最后,认识到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的预防措施,以实现对藏品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齐佳佳.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保护和利用[J].大众文艺,2018(4):53-54.
[2]佚名.改善保存环境 加强藏品保护——博物馆藏品保护与传承刍议[J].黑龙江史志,2018,389(6):45-48.
[3]王佩珍.关于加强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2):188-189.
[4]廖彬.关于新时期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的探究[J].艺术品鉴,2018(5):1-2.
[5]佚名.关于华侨历史藏品管理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18,240(6):25-26.
[6]汪全武.浅谈博物馆藏品管理和保护[J].艺术评鉴,2017(13):135-136.
【中图分类号】 G260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王德蓉(1982-),汉族,江苏扬州,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清代书画鉴定。
标签:博物馆论文; 藏品论文; 环境论文; 保护论文;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博物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