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才培养工程培养跨世纪出版人才_人才培养机制论文

推进人才培养工程培养跨世纪出版人才_人才培养机制论文

推进人才培养工程造就跨世纪出版人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培养论文,跨世纪论文,人才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人才培养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新闻出版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阵地。新闻出版工作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整体推进的要求。为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1994年署党组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体制,推动新闻出版工作由以数量规模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实践证明这一工作思路是符合中央关于新闻出版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

事在人为,人才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对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阶段性转移在发展方面的目标是要实现新闻出版工作的高效益,高效益的前提是出版物的高质量,为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作保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八五”期间,伴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迅猛发展,新闻出版队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已初步形成一支编辑、发行、印刷、教育、科研、物资供应和外贸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从业人员队伍。这支队伍在数量上已具备相当规模,文化水平较以往也有较大提高。大批年轻同志进入新闻出版行业,给新闻出版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当前新闻出版队伍中的绝大多数同志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事业,勇于创新,为繁荣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当中涌现出了一批品德高尚、锐意进取、业绩突出的先进人物。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出版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已充分证明了当前新闻出版队伍素质总的看来是好的。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面对实现新闻出版工作阶段性转移的艰巨任务,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闻出版队伍还表现出相当的不适应。目前新闻出版队伍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部分从业人员法制观念、出版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少数从业人员放松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无视新闻出版工作的职业道德,把新闻出版工作当成一种单纯商业活动,为经济效益而牺牲新闻出版工作社会效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书刊市场秩序混乱,格调不高,粗制滥造,编校质量下降,宣扬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的出版物时有出现,有严重政治错误的坏书屡禁不止;制黄贩黄、盗版、走私活动猖獗,少数地区愈演愈烈;一些出版单位违反出版规定,出卖书号、刊号、版号,承印制作非法出版物,有的甚至还与犯罪分子勾结作案。虽然这类人员在新闻出版队伍整体中只是极少数,但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

2.新闻出版业务水平偏低。目前新闻出版队伍中大多数人或是从其他行业转来,或是新上岗的大学生,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在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前,没有经过系统的新闻出版专业技能训练,对新闻出版政策法规学习不够,不了解新闻出版工作的规律及其特殊性,对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基本要求也不太明确。而一些老同志,具有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丰富经验,但对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经营管理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知识了解较少。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适应新闻出版事业发展需要的问题比较突出。

3.年龄断层严重。随着新闻出版事业迅猛发展,新闻出版队伍急剧膨胀,吸收了大批年轻同志到新闻出版行业中来,缓解了新闻出版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但是,在专家、专业技术骨干和领导干部等高层人才中,年龄断层现象依然十分严重,高层次人才的后备力量还很薄弱。随着五六十年代老同志离退休高峰期的到来,人才紧缺问题将更加突出。

4.群体结构不合理。从知识结构上看,学文科、社会科学的较多,学自然科学的偏少。从专业结构上看,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新闻出版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版工作中急需补充大批经营管理人才、外向型人才、高科技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新闻出版队伍中这类人员奇缺,不仅数量少,层次也偏低。

5.新型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这些年来,尽管我们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并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但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形成一种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与新闻出版新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新闻出版队伍状况不适应新闻出版工作发展的需要,客观上已成为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二十一世纪是激烈竞争的时代。新闻出版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新闻出版工作要实现阶段性转移,需要进行跨世纪的艰苦努力,要使新闻出版工作保持持续健康繁荣发展的势头,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坚定的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干练而充满生机活力的出版队伍。在世纪之交的转折时期,要使新闻出版工作把一个良好的态势带入下一个世纪,加强队伍建设,加紧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且时间紧迫。

在充分认识新闻出版行业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满怀信心地看到:新闻出版行业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目标的实现具有充分的可能性。新闻出版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是一个需要人才、也能出人才的行业。历史上新闻出版行业曾经涌现了鲁迅、茅盾、巴金、邹韬奋、胡愈之、叶圣陶等相当一批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巨匠。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进入新的阶段,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纲领的实践,为新闻出版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和锻炼人才的难得机遇。我们有理由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新闻出版行业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各类人才。

二、跨世纪人才培养工作的提出和《纲要》的起草

这些年来,特别是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已经引起新闻出版行业许多有远见的领导者的重视,新闻出版署、各省局和许多出版单位都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

——岗位培训工作起步良好,正在健康有序地向纵深发展。以1994年10月昆明会议为开端,在全国出版行业开展了岗位培训的动员、组织和试点工作。1995年12月,新闻出版署和中宣部、国家教委、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出版行业开展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把岗位培训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目前,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岗位培训的局面已在全国形成。

——与岗位培训相配合的其他业务培训已形成制度。新闻出版署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举办了多种专业培训。1994年新闻出版署制订了《关于新批、新任图书、报刊、音像出版单位社长、总编开业前培训制度》。以提高在职人员素质为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的工作,已逐步在新闻出版行业形成制度。

——新闻出版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新闻出版专业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新闻学、编辑学、图书发行管理学、印刷技术等新闻出版行业相关学科专业教育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北京印刷学院正在进行专业调整,为实现人才培养工作与新闻出版工作全面接轨做积极准备。

——教材建设有较大发展。建国以来第一套全国统编的编辑出版专业18种大学教材至1997年底全部出齐。发行和印刷专业大、中专教材也在陆续出版。教材建设的发展促进了新闻出版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教育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地新闻出版单位的重视,近几年来江西、浙江、江苏、广东等省投入了巨资扩建校舍、更新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目前新闻出版系统已有职业技术学校26所,在校生5000人,毕业生近3万人, 职业技术学校已成为新闻出版行业中等实用技术人才的重要来源。

经过几年的努力,新闻出版行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认识,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在世纪之交,为了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新闻出版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了使新闻出版队伍建设适应新闻出版工作跨世纪发展的需要,有必要不失时机地把这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从更大的时间跨度,从全国范围来进行设计,更加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来进行人才培养工作,而且动用各方面的力量来加以保证。这就是“新闻出版行业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提出的背景。

新闻出版行业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我们以往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有较大不同。人才工程着眼于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着眼于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注重人才成长环境的营造。它涉及范围广,面向全国、全行业,时间跨度大,横跨两个世纪,不仅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还要有严密计划和若干配套措施确保其顺利实施。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培养跨世纪人才“要组织专门班子进行研究,精心规划”的要求,1995年5月, 新闻出版署组织成立了“新闻出版系统跨世纪人才工程领导小组”,并组织专门班子,从调研入手,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准备工作。新闻出版署设计、印发了一套新闻出版行业跨世纪人才培养规划统计报表,对全国除军队以外的出版单位、国家定点和省级定点印刷企业以及省、地两级图书发行网点的从业人员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统计,初步掌握了这些单位从业人员的基本构成状况。开展这么大规模的人员调查统计,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出版队伍素质现状,对照《新闻出版事业“九五”计划及2010年长远发展规划》、《新闻出版工作阶段性转移的目标体系》,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起草了《新闻出版系统跨世纪人才工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起草和修改《纲要》,我们还召开了多次研讨会,邀请了15个省局负责人、人事部门的同志、有经验的老专家以及国家教委、人事部的有关同志对《纲要》进行论证。很多老专家、老领导对《纲要》的起草和修改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心,令人感动。应该说,《纲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几代新闻出版工作者的心血。

三、跨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于新闻出版行业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的总体目标,《纲要》中提了两项:一是全面提高新闻出版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把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纪律严的队伍带入下一个世纪;二是在普遍提高队伍素质的基础上,加紧培养选择优秀年轻职工,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人才。

后一项目标说得更具体一些,是要用十到十五年时间,在全行业范围内培养和造就三个方面的拔尖人才:一是管理人才,包括行政管理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即能代表我国新闻出版业水平的各类业务带头人;三是大批的王玉良式的“能工巧匠”、技术工人。工人构成了我们全行业人员的大多数,要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克服全行业技术工人数量不足、技术水平滑坡的状况,从机制上、政策上鼓励工人钻研技术、岗位成才,这也是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目标。

人才培养还应该有分专业的培养目标。新闻出版工作中专业很多,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出版物等新的载体的发展,还将有更多的专业出现。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确定比较复杂,因此目前《纲要》中没有分述,待以后做进一步调研,条件具备以后,再制定专门的分专业的培养目标。

人才的培养还要注意层次的配比。《纲要》中对拔尖人才分了三个层次,力求对新形势下新闻出版工作中需要的“优秀”、“杰出”、“卓越”三个层次人才的条件作较为准确的描述。这三个层次的划分、界定是否科学,数量指标是否合理,还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讨。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不同的成长环境,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根据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研究制定不同的培养和管理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第三层次的人才是“巨匠”、“大师”,这一层次的人才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在大批第一、第二层次人才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涌现出来的,因此培养的重点还是第一、第二层次的人才,尤其是第一层次的人才。

四、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指导思想

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1 )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为指导;(2)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才观;(3)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4)坚持为新闻出版工作的阶段性转移服务。 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层面上,实质是要求处理好七个方面的关系:

1.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培养拔尖人才的关系。出版物是综合劳动的产物。能否做到优质高效需要新闻出版的各个专业、各个岗位协同工作乃至全国新闻出版业的全体职工共同努力。某一环节、某一岗位的失职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从根本上看,新闻出版事业的健康繁荣发展有赖于新闻出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全面提高队伍素质是人才培养工程的基点。再进一步说,高素质的群体,也是优秀的拔尖人才成长的基础。整体素质提高了,才易于成批涌现拔尖人才。搞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少数拔尖人才,必须着眼于提高整个年轻一代新闻出版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我们又要高度重视拔尖人才的带头、示范作用。拔尖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带动性战略,拔尖人才人数少,但影响大,有助于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新闻出版事业要繁荣发展,要出精品、出效益,必须有一批政治坚定、业绩突出、具有示范和带头作用的拔尖人才。我们要正确处理提高整体素质和培养拔尖人才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全面提高出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加紧培养拔尖人才。

2.德与才的关系。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用人路线和选人原则。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指出四化都很重要,革命化是前提。对新闻出版工作者来说,德的问题尤其重要。因为,新闻出版行业是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其产品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而实现自己的使用价值的,而且,这种影响与物质产品比较起来,具有影响程度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新闻出版工作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刻的新形势下,新闻出版工作者担负着落实“一个根本指针”和“四项主要任务”的职责。因此,培养新闻出版的跨世纪人才,必须特别强调政治要求,把“德”放在首位。新闻出版行业人才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讲政治、讲正气、决不能见利忘义。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必须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几个层次的人才标准上,不仅有衡量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而且强调了政治要求和职业道德水平。

3.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上,逐人落实培养措施,而且注重研究每个个体的特殊性,分析其长处和不足,把每个人都放到最能扬长避短的岗位。同时,在人员配备时,又要十分注意知识、专业、层次、年龄、气质等的合理组合,使之形成互补性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整体效益。一个单位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单纯看它高学历人员有多少,30岁以下的有多少,而要看它的人才群体结构是否合理。

4.培养与使用的关系。育人是用人的基础,用人是育人的目的。以往我们在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使用与培养脱节的问题。既有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也有培养了而又未能及时放到恰当岗位使用的情况。前一种情况固然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后一种情况也会产生不利人才培养工作的导向。要改变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这种被动局面,减少盲目性,提高培养效益,必须拓宽人事工作领域,根据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成长规律,进行包括人才预测、规划、培养、使用、配置、管理等各环节的全方位开发,把培养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使两方面工作互相促进。而要做好人才的使用工作,重要的一条是要出以公心。

5.重点和一般的关系。人才培养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突出重点,首先抓住对紧缺人才、对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才的培养,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当前,不少单位缺乏行政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发行人才、高级财务人才(如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懂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的人才、外向型人才,尤其缺乏现代复合型人才,应该抓紧培养。各地区、各单位情况不同,可以有各自的重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地区、各部门都应该无例外地把加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作为重中之重,选拔一批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政治敏锐、密切联系群众、业务扎实、年轻有为的同志进入领导班子,特别是配备好一把手,在新闻出版界形成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干练而充满活力的领导层。

6.人才成长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关系。内部因素是人才成长的依据,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对人才成长起促进作用。个人努力是前提,凡是在各种岗位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人才,都是经过个人自觉、勤奋学习和工作,特别是在基层工作,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一定要强调实践锻炼,强调个人的自觉努力,调动各类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决不能采取人为指定、揠苗助长的办法。同时又要看到,人才的成长也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最重要的就是在新闻出版行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必要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采取多种形势和多种渠道使青年新闻出版工作者得到实践锻炼,使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从而获得成才周期缩短、人才数量增多、人才质量提高的社会效果。

7.老专家和中青年骨干的关系。新闻出版队伍中有一大批经验丰富、业绩突出、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他们是新闻出版事业的宝贵财富,新闻出版工作要实现阶段性转移,不仅需要一批年富力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青年骨干力量,还要依靠这批老专家,特别要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中的作用。

五、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

跨世纪人才培养工作对新闻出版行业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开展这项工作重在落实,贵在坚持。要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管理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要保持指导思想的稳定性和主要工作的连续性,做到口号不变,思路不改,锲而不舍。既要满腔热情、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工程的实施中去,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各地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出各自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且本着由粗到细,由远及近的原则,将规划进一步细化,把其分解为若干个可操作性很强的子系统,制订出分门类、分专业、分阶段、分年度的实施计划,动用各方面的力量,一项一项地抓落实,保证年年有进展。要坚决反对搞形式主义。同时,《纲要》本身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发展。要注意对工程执行情况的反馈,并且不断地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及时对《纲要》进行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要对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动态管理。纳入工程的人选是重点培养对象,不是一次定位。仍然要公平竞争。要建立跟踪考核制度,实行滚动式管理,优胜劣汰。对于已纳入工程的人选一旦发现其不符合人选标准要坚决取消其人选资格,对于工作实践中涌现出的新的优秀人才,要及时将他们补充到工程人选中来。

要制定倾斜政策。在选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中,加大对中青年骨干的倾斜力度,制定破格晋升的细则。制定特殊政策,鼓励人才“冒尖”。注意潜在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创造条件使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能够充分地得到锻炼,施展才华,尽快成才。根据需要与可能,改善人选人员的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

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建立出版行业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是实施出版行业跨世纪人才工程的重要措施之一。人才的成长需要投入,决不能把人才开发投资视为纯消费性的投资。建立出版行业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就是一种导向,就是要使新闻出版部门的各级领导,在考虑事业发展问题时,要有一种超前意识,要把培养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舍得投入,包括资金的投入。为保证新闻出版行业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新闻出版署已建立“全国出版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成立了该项资金的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专项资金的管理章程。各省、市、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也有必要建立人才培养资金,为新闻出版人才的成长创造实实在在的环境和条件。

要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宣传力度。为了配合跨世纪人才工程的实施,我们已通过《新闻出版报》等新闻媒体开展了宣传。要使人才培养工作在新闻出版行业深入人心,使人才培养成为全体新闻出版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形成一个人人争取岗位成才的新局面。我们也要通过宣传使更多的部门和同志来关心、支持我们新闻出版行业人才培养工作,为我们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世纪交替之际的中国出版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革命和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为新闻出版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出版行业面临着其他相关行业的竞争,现代出版业已日益显示出多元的发展格局,广播电视、电子、电信等产业正不断地向现代出版业渗透。我们的出版行业能否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的产业基础,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形成新兴的支柱性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版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闻出版行业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工作不应也绝不能流于形式与言辞,而是必须纳入当务之急的工作日程,因为21世纪的脚步声已经临近。

标签:;  ;  

推进人才培养工程培养跨世纪出版人才_人才培养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