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麻醉恢复室;低温原因;保温护理干预
在患者进行完外科手术治疗并转入麻醉恢复室后,有时会出现体温下降至平均水平的情况,这并不利于手术的预后,同时也容易导致并发症的产生。为防止术后低温对患者术后造成影响,通常需要在患者转入麻醉恢复室后实行相关的保温护理干预[1]。本院将针对上述情况开展一项研究,来探讨麻醉恢复室中患者术后低温原因及护理方法。其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30例于2018年4月-2019年6月麻醉恢复室收治的完成外科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应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常规组(共65例,男性32例,女性33例,年龄在21-75岁之间,平均年龄45.3±9.4岁)与研究组(共65例,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在23-74岁之间,平均年龄45.1±10.2岁)。以上患者一般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常规组术中给予麻醉恢复室护理,即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基础的保温措施,如调整麻醉恢复室温度、为患者提供棉被等,做好相关止血和抗菌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行保温护理干预,具体步骤为:
①在手术前就将需要注入患者体能的溶剂放置于恒温箱当中,并将箱子温度维持到37-38℃以内,以保证输入的药剂与患者体温相近。
②手术时气管导管上接湿热交换器以保持呼吸道内恒定温、湿度。双下肢绑血液循环泵加压带和套脚套以促进静脉回流和保暖。
③对出血较为严重且体温已低于36℃的患者,应及时止血,并做好复温处理。并在手术结束前30min通知病房调好麻醉恢复室环境温度和床位的保暖。
④在患者换成手术前派遣一名护理人员调整麻醉恢复室温度,将温度控制在稍高于常温(25℃)的温度上,以27-28℃为宜,术前缩短患者皮肤的消毒时间,当患者完成以上操作后应用恒温水毯保温,并在手术时将手术室的室温降至常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⑤将盖于患者身体上的恒温水毯温度调整至略高于常人体温,以37-40℃为宜,在麻醉剂效果消失前一直将毯子维持到该温度。
1.3 疗效标准
在患者完成手术并转入麻醉恢复室后对比患者手术后体温情况,低体温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体温判定: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一次低于36℃的情况则可判定为低体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以上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n=65)手术后体温为(36.6±0.4)℃,其中出现1例低体温患者,发生率为1.54%,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常规组(n=65)手术后体温为(35.8±0.3)℃,其中出现13例低体温患者,发生率为20.00%,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对比为(t=12.899,P=0.001,P<0.05);患者低体温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别为(χ2=11.527,P=0.001,P<0.05);(χ2=5.909,P=0.015,P<0.05)。
3.讨论
外科手术是医院治疗部分较严重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术中患者需承担的风险较大,同时预后性较差,使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根据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造成患者低体温的原因主要有:①手术进行时,手术室内的室温较低,无法达到保温效果;②麻醉或是大量常温体液注入体内引发神经紊乱;③手术流程长导致病灶暴露时间过长;④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血量过大;⑤术后麻醉恢复室保暖措施未做好。因此在外科治疗及术后麻醉恢复期间要做好患者的保暖护理[2]。
保温护理干预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外科手术当中,针对患者温度管理的一项技术,从手术开始前便进行温度的管控,通过恒温水毯一直维持患者的体温,并通过气管导管上接湿热交换器与药剂温度调整至常人温度,来保证患者体内温度维持在正常水平,进而达到保持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防止低体温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
经以上研究可知,应用保温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体温明显优于常规组,且低体温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在麻醉恢复室中应用保温护理干预,能有效稳定患者体温,降低低体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盛淑红,钱丽英.麻醉恢复室患者术后低温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10):399-400
[2] 马国蓉.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患者低温的护理分析[J].全文版:医药卫生,2016,23(5):104.
[3] 许美养,陈碧莲,吴蓓蓓.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低温的保温护理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2):196-197.
论文作者:陶胜男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20年1期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