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莉
(徐州市睢宁县中医院 江苏 徐州 221200)
【摘要】目的:探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例)和观察组(n=1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值得借鉴。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296-02
脑梗塞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较快,该病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脑梗塞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据统计[1],60%左右脑梗塞患者会出现偏瘫症状,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次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探讨脑梗塞患者应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1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9例,女性患者有6例,患者年龄为50~76岁,平均年龄(63.2±12.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0例、5例,患者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4.1±12.5)岁。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用药指导、饮食干预、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具体操作如下:①给予患者体位护理:为了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医护人员在为患者翻身时,要注意翻身姿势,最好采用侧面翻身,确保动作轻柔,切实让患者感到舒适。②给予患者按摩护理:针对无意识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首先按摩头部,然后按摩上肢,最后对患者各关节进行活动,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按摩时间,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步增加按摩次数和时间。③给予患者患肢训练: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阶段训练,即卧位训练、坐位训练、立位训练、站位训练、行走训练,做到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确定训练计划。④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训练:医护人员首先指导患者进行手指训练,患者肌力达到Ⅱ级时,医护人员即可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左右移动身躯等运动,待患者肌力恢复至Ⅲ级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床下运动,从站立运动逐步过渡到上肢手握健身球运动,促进患者手指功能的恢复。
1.3 效果判断标准
我院严格按照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评估患者的护理效果。显效: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大于90%,没有出现残疾情况;好转:患者功能评分减少程度在45%~90%范围内,患者有轻度残疾;有效:患者肢体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小于45%;无效:患者肢体功能缺损评分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患者所占比例+好转患者所占比例+无效患者所占比例。
1.4 统计学的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正态计数资料→(%)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量资料→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据下表可知,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93.33%,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脑梗塞患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临床治疗脑梗塞患者组要采用药物疗法,但是效果不理想。有学者指出[2],在治疗脑梗塞患者期间,给予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能够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患肢功能。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没有给予患肢康复训练应有的重视,加之康复训练最初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所以许多患者不愿意配合康复训练。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时,必须要耐心向患者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作用,或者邀请恢复良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护理依从性[3]。针对脑梗塞患者,及时给予患肢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大脑皮层功能,促进患者恢复丧失的功能,而且康复训练还能避免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症状。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4]:第一,在训练前必须要耐心向患者讲解训练相关内容,让患者明确康复训练的目的、顺序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第二,医护人员必须要根据患者病情,确定训练时间,切勿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对患者展开训练,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增加训练量;第三,患者在训练过程中一旦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医护人员应该让患者立刻停止训练,并对患者血压、脉搏等临床体征的变化进行监测。
在本院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针对患肢实施康复训练。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者恢复肌力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综上所述,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在脑梗塞护理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安文峰.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4,28(36):257-257.
[2]张晓娟.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及效果探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1(8):242-242.
[3]荣福红.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以及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B,2014,07(9):181-181.
[4]徐道岚.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2(6):159-159.
论文作者:汤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5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脑梗塞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功能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