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欧洲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与信用膨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货币市场论文,货币论文,信用论文,供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欧洲货币市场货币供求的特点及其决定因素,并以其中最重要的变量利率为例分析了货币供求曲线形状与特点。
欧洲货币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影响。近年来国际领域里不测事件频频发生,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如何更好地利用它,控制它,扬其长而避其短乃是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对欧洲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略作分析,考察其特点与难点,然后再以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分析欧洲货币市场的信用膨胀状况,到底有没有信用膨胀,如果有,又有多大?
一、欧洲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
欧洲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较国内货币市场复杂得多。一般而言,人们之所以要到欧洲货币市场从事资金借贷,主要有以下原因:①逃避国内管制。欧洲货币市场最基本的特点是它不受官方管制,没有强制的法规法令约束,因此,在该市场上从事资金借贷自由度更大,而国内货币市场则不然。②欧洲货币市场的借存利率较其他市场优惠。因为该市场不受官方法令约束,经营自由,资金来源广,有规模经济优势,又没有存款准备金要求,并常享有税收优惠,因此,其放款成本较低,导致“薄利多销”,存款利率高于其他市场,而贷款利率低于其他市场。③国内资金紧缺或信用标准要求太高以致商号无法从国内市场筹集资金,只得求助于该市场;或国内资金过剩,放款或投资利小润微,从而转向欧洲货币市场以求更高利润。④欧洲货币市场资金流动快,币种多,手续简便、有利于套汇和套利。⑤对该市场有特殊偏好。
F(D)与G(S)的影响也颇大。
上述五个自变量对F(D[,1])和G(s)影响程度不同, 有的影响较大,有的则较微弱,C,Q[,d],p,o都难以定量分析,而|i[,e]-i[,d]|相对而言则较易分析,且利率在这个函数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较下面专门论述利率i对F(D[,1])和G(s)的影响。
分析的关键一点是将欧洲货币市场货币供求者分为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机构两部分,它们的货币需求与供给略有不同。非银行机构对欧洲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图1中的AB )主要由欧洲货币市场存款利率和国内存款利率i[,0]的差异决定,而银行机构的货币供给则主要由欧洲货币市场存款利率和它在国内的有效借款利率(受存款准备金比率影响)之间的差异决定。在没有外汇管制,且欧洲货币市场存款利率高于国内有效借款成本时,银行机构的货币供给曲线早率弹性无穷大,如图1中BC 所示。这是因为此时在国内市场借款再去欧洲货币市场存款即可获利。因此,因此,图1中货币供给曲线在BC段是水平的,此时, 欧洲货币存款利率等于国内有效借款成本。i[,3](欧洲货币市场利率)高于i[,0]是因为国内有存款准备金要求,我们用表示国内借款有效成本,其中rd表示国内存款准备金比率。
银行机构在欧洲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是由非银行机构的货币需求DG派生而来的,当欧洲货币市场的借款成本低于国内借款成本时,它便在欧洲货币市场借款。当这两种借款成本相等时,它在欧洲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就具有无限弹性。当时,这两种成本即相等。r[,d]和r[,p]分别表示国内存款和外来存款的存款准备率,i[,d]和i[,e]表示国内和欧洲货币市场利率。当等式左边大于右边时,在国内筹款成本较欧洲货币市场高,反之则反是。
图1
图2
图1中i[,3]与国内借款有效成本相等, 但如果外来存款也有存款准备金要求,那么只有不欧洲货币市场利率低于该水平(i[,3])时,国内银行机构才有利可图,图中关键是利率表示银行外来存款准备金比率。
i[,1]>i[,0]暗示着国内存款准备金比率要高于外来存款准备金比率。一般而言,国内利率和欧洲货币市场利差异在没有外汇管制的情况下,是由银行的国内存款和外来存款准备率所决定的。由于存在套利活动,欧洲货币市场利率基本上限制在i[,1]与i[,3]之间,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套利经常使银行的国内利率和欧洲货币市场利率保持一致,如果均衡被破坏,国内利率高于欧洲货币市场利率,货币供给曲线将左移,需求曲线右移。导致欧洲货币市场利率上升,即图2中货币供求均衡时的利率由i上升到i’。
二、欧洲货币市场的信用膨胀
有关欧洲货币市场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是,它究竟是象国别银行体系一样,具有信用创造能力,还是仅仅充当借贷双方之间的中介人。在一国的银行体系中,由于存在存款准备金要求和派生存款效应,中央银行发行一笔通货或增加一笔存款之后,总或多或少地会产生信用膨胀,在西方经济学中,这种现象叫作倍数原理或乘数原理,它是现代西方货币银行理论的核心。那么这个倍数(multiplier)是多少呢?
其中r表示存款准备金比率,1表示“漏损率”,1-l表示再存款率,即一笔存款被贷出去之后再回到银行体系的比率。
下面我们分别用定量定性方法分析欧洲货币市场的信用扩张情况。
1.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法就是用上述分析国内存款信用扩张的方法来分析欧洲货币市场的信用扩张。若用e表示欧洲货币市场存款准备率,1表示“漏损率”,则,我们不妨简化一下前面欧洲货币市场货币供求图形,即可看出这种膨胀效应。
右图中,新增一笔存款AB导致利率立即发生变化,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也由S[,0]变成S[,1],市场货币供给量增加了AC,即发生了信用膨胀。
欧洲货币市场货币供求
有人认为欧洲货币市场的M很大, 原因是欧洲货币市场没有严格的存款准备金要求,故e很小,得出M很大,但是,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①没有存款准备金要求并不等于银行没有存款准备金,影响存款准备金比率高低的因素除了官方存款准备金要求比率外,还有另外三个主要因素:净存款流量的不确定性,用σ表示;当银行发生资金短缺时的借贷成本i[,e],持有准备金所放弃的利息收入即机会成本i。 若r[,e]表示现实中的存款准备率,r[,R]表示官方存款准备金要求比率,则有
r[,e]=r(i,i[,c],r[,R],σ)
其中,i越高,r[,e]越小,i[,c]和r[,R]越大,r[,e]也越大,σ越不稳定,r[,e]越大。
虽然在欧洲货币市场上不存在r[,R],但其它三个因素并没有消失,即使r[,R]=0,r[,e]也不会为0,何况i,i[,c]与σ对r[,e]的影响至关重要,因而r[,e]不会很小,M不会太大。
②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意味着“漏损率”1较大。 国内银行体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虽然当一家银行将存款贷出时,只有小部分回流到原来的银行,但从整个银行体系来看,这笔存款不会消失,它没有外流。而欧洲货币市场则不同,它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资金经常流出流入,一笔货款发放之后,回来的可能性较国内银行体系小得多。从而1—l小,M不会太大。
M到底为多大,没有定论,有人估计在1.50左右, 笔者赞同这种观点:M不会远大于1。
我们所用的定量分析法是从分析国内银行体系货币乘数方法演变而来,其实,这种方法并不十分适用于欧洲货币市场,原因是欧洲货币市场的存款准备金比率e是不确定的,它的变动性太大, 到底等于多少不得而知,同样,欧洲货币市场的“漏损率”1 也较国内货币市场难以确定。因而这种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再对欧洲货币市场的信用扩张做定性分析。
2.定性分析。
稍加考察,我们会发现欧洲货币与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倒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不妨从非银行机构的信用创造作用方面来看看欧洲货币市场信用创造过程,非银行机构信用创造的途径颇多,在此不具体分析,但其根本点是:在现行利率下,它导致过度资金需求,或者在资金短缺时,能提供出银行机构无法提供的资金以满足社会上的资金需求。
欧洲货币市场信用创造的机理与此类似。一般而言,欧洲货币市场能否产生信用膨胀效应要看以下条件是否具备,即
①信用需求对较国内银行贷款利率低的欧洲货币市场贷款利率反应敏感,即信用需求的利率弹性大;②欧洲货币市场市场势力强大,以致于国内银行不得不降低贷款利率,并且信用需求对利率反应敏感;③本国存在过度资金需求,或国内信用需求标准太高,借款人只得求助于欧洲货币市场;④欧洲货币市场通过施加压力迫使借款者不必要地扩大借款需求;⑤欧洲货币市场作为金融中介能顺利地使资金从过度供给国家流向过度需求国;⑥借款者在国内无法借到以所需的币种计值的款项,只得求助于欧洲货币市场;⑦从欧洲货币市场借到的款项不能做为从国内借款的替代物。
以上七个条件中,有的能够满足,有的不能满足有的过去满足而现在不满足。信用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金融创新使得今日信用需求对利率的反应不如昔日敏感。金融体系的发展也使资金需求者面临较过去更多的资金获得机会,因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信用需求标准也不如昔日苛刻。至于第4个条件, 在八十年代债务危机之前较为现实。特别是两次“石油危机”过后,石油出口国国际收支顺差急剧上升,四处寻求投资机会,其中一条途径即是通过欧洲货币市场实现“石油美元回流”。拉丁美洲在七八十年代大举借债,而石油输出国有时不惜代价竞相放款,甚至迫使借款人不必要地扩大资金需求。债务危机发生后,资金供给方方如梦初醒,立即缩减或中止贷款。因而第4 个条件今天基本上不成立。第6个条件和第7个条件成立的可能性也不太大。目前,很多国家都实现了货币自由兑换或正在朝这方面努力,因此,在国内金融市场上也能较便利地借到所需币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款更方便,更合算,一般而言没有理由不能作为国内金融市场借款的替代物。
从以上分析可知,上述7个条件是不能同时成立的, 有的即使成立也有时间限制,因此,欧洲货币市场的信用膨胀效果不会十分明显,其结果可能与前述定量分析一致。
标签:银行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货币论文; 存款准备金论文; 金融论文; 银行信用论文; 银行借款论文; 供求理论论文; 利率论文; 存款利率论文; 信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