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效果观察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基础内科护理,研究组则接受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也均高于参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差异均显示为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增加预见性护理项目,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生存质量,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恶性心律失常;预后效果;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202-02
恶性心律失常通常是因患者出现突发性血流动力学障碍,进而引起的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颤动等心律失常类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等特点,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晕厥的情况,严重的甚至可能会猝死。在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从而提高其预后效果。为提高我院护理质量,本文对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较为理想,详情请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48,年龄区间为33~75岁,平均年龄为(52±4.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差异为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基础内科护理,主要内容为时刻观察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进行护理干预、用药干预等;研究组患者则在参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主要内容为:
(1)预见性心理护理:通常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病较为急、无征兆,因而患者普遍会存在惊恐、担忧等情况,此类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的病情。因而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多倾听,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并且适当的给予患者鼓励,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2)心电图监护护理:加强日常病房巡视工作,持续为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如发现存在心电图异常的情况,立即通知相关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3)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护理能力: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有效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护理能力,能够熟练应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4)备好相应器材及药品:为每位病人配置相应的除颤器、抢救器材和药品,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
1.3 效果判定标准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痊愈率;使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临床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数据对比为P<0.05的差异时,则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中共计有36例患者病情稳定并且逐渐康复,其痊愈率为90%;参照组患者中则有28例患者痊愈,其痊愈率为70%。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为χ2=5.0000,P=0.0253。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根据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详情请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讨论
恶性心律失常属于重症疾病,通常是因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律失常恶化而引起的,该病具有发病急、发展快、致死率高等特点,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常在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对其实施护理干预,但因护理内容较为基础,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导致护理质量不甚理想。我院为提高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对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会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病症特点作为依据,对于患者可能存在的潜在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该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避免一些危险因素,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从心理护理、心电图监视、加强护理人员急救能力以及准备好急救所需物品四个方面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心电图监视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异常的情况,进而能够及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护理人员急救能力越强,抢救成功的几率越大;提前准备好急救所需物品,能够为抢救争取时间,提高抢救质量。
因而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能够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红,闫振,孟倩,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8):1277-1280.
[2]胡玲.恶性心律失常的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3 (5):143-143.
[3]关红,孙哲,田宁.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8):3086-3087.
[4]张贤芳,甘晚芳.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2-83.
[5]陈苗苗,张仕华,周燕.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尘肺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22-23.
论文作者:赵晓红,赵荭,王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患者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预见性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效果论文; 两组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