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骨外二科 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搜集并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使用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35例。结果: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诊断明确,术后卧床休息2 d,第3天下地活动,第5~7天好转出院,第10~12天拆线,住院期间无护理相关并发症。患者18个月后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27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到91.4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系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腰椎微创手术的优势。
关键词: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主要是腰椎间盘劳损、退变,或体位骤变、腰部过度负荷,导致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中央的髓核从裂口向后突出,压迫了神经根所导致的腰腿痛症状。目前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主要有经皮切吸术、胶原酶溶解术、激光汽化术等。由于腰椎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量少、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微创优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的青睐。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使用该技术治疗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因L4~5节段椎间盘突出患者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1-54岁,均有腰部及下肢疼痛或麻木不适症状,术前均经腰椎正侧位X线,动力位X线,CT及MRI明确诊断。椎间盘突出应超出双侧上关节突前缘连线,排除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及椎间隙高度下降超过1/3。
1.2方法
及时完成患者入院时常规检查,术中准备亚甲蓝及各影像资料。术前指导患者戒烟及饮酒,做好呼吸道护理,注意保暖防治感冒。病房开窗通风2次/d,30 min/次,根据季节调节室温24~26℃,湿度50%~60%,手术体位分两种:俯卧位和侧卧位,前者适用于L5/Sl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后者适用于L3/4、L4/5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术前需要在C型臂下先行定位,确定椎间孔镜的进针位置,也就是旁开距离,即在上关节突最高点与椎体后上缘中点进行连线,沿髂脊最高点画一水平线,两线交点与棘突的连线,通常L5/Sl为12 cm,L4/5为10 cm,L3/4为8cm。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使用0.5%利多卡因沿穿刺方向逐层麻醉至上关节突周围。穿刺针位于透视侧位下椎体的后上角,正位位于后正中线。定位满意后注入碘海醇和亚甲蓝的混合体造影剂,对患处进行造影。椎板间入路需要使用环锯钻掉小关节突;椎间子L入路使用通道直接进入椎间盘,椎间子L镜在通道的保护下可清晰地分辨黄韧带、硬膜囊、走形根、出口根、患处椎间盘。用不同型号的髓核钳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用探针松解压迫的神经根,用射频消融系统成型纤维环。术后伤口仅为1 cm。
1.3统计学处理
统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本研究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0~30 min,平均为26.5 min;术中出血约为5~25 ml,平均为13.8 ml;手术后所有患者顺利出院,出院天数为3~6 d,平均为4.6 d;2例患者术后当晚出现明显腿痛,给予对症处理后第2天好转并开始下地行走,术后2周无明显不适症状。术前VAS疼痛评分为(3.38+1.60)分,术后为(2.15+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18个月后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27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到91.4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中青年患者,易复发,且部分患者伴有椎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患者大多数经历多次就医,且多次复发,对治愈缺乏信心,很多患者由于对腰椎手术恐惧,担心手术后瘫痪及大小便异常,因此在心理上往往对治疗心存疑惑和恐惧,护士要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原理,突出说明其微创和安全的特点及手术的效果,告知患者手术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采取神经阻滞麻醉,手术医生随时和患者保持对话。同时让患者与已完成手术并准备出院的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充满信心,能够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如果患者因存在精神疾患等原因,术中无法与术者进行交流,或患者对疼痛十分敏感,无法耐受局部麻醉手术,则不适合进行该项手术。一些老年患者的子女因工作等原因忽视了对老人的心理照顾,护理人员需与老人及其子女沟通,了解老年患者的需求,向其子女说明家庭支持的重要性,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家庭、朋友、单位对自己的关心,从而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
术前进行健康宣教,介绍手术的方式和大概过程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完善术前必要的常规检查,了解全身情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而且合理有效的摆放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需要侧卧位的患者,患侧在上,双手偏向一侧,持续1 h;对于需要俯卧位患者,胸部及腿部垫起,双手展开,头偏向一侧,持续1 h。嘱患者进行正确的平轴翻身,避免扭转或过度屈伸;增加患者直腿抬高练习,增加双腿肌肉力量,为术后下地行走做准备。训练患者进行正确的腰部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腰背部肌肉张力,还使肌肉和脊椎达到稳定和协调,避免术后出现腰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对于有并发症的患者,积极对症处理,以免术中疼痛刺激,出现不良后果。 因为该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因此术后减少因心电监护仪使用带来的不适感,根据医嘱使用血压计手动测量血压、脉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变化情况,与患者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询问患者症状有无好转,有哪些变化。术后需卧床24h,可以在床上自行轴线翻身,3d后患者仍以卧床为主,可佩戴腰围下床进行少量活动。护理人员需正确指导患者掌握锻炼要领,循序渐进,具体的锻炼方法为: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初次由30°开始,逐渐加大抬腿幅度;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2次/d,30min/次;术后1周指导患者进行床上“飞燕点水式”或“五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1周后改为“三点式”、“拱桥式”支撑法。锻炼应遵循时间由短到长、动作由轻到重、活动范围由小到大的原则,以患者不觉疲劳或疼痛为宜。指导患者饮水1500~2000 ml/d,多食绿色茎叶类蔬菜、富含粗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而使腹压增大,致腰椎间盘脱出。如以上方法无效可使用药物帮助排便。因为手术效果立竿见影,患者往往不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长时间行走,此时责任护士应给适当的功能锻炼指导,指导患者活动应循序渐进。
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微、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及贴心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术后使其能按计划严格进行康复锻炼,并帮助指导患者出院后坚持进行功能锻炼,改变平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提高术后优良率,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孔秋云,沈艳华,李雪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1):243-243.
2.张丽娟.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75-176.
3.方文君.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3):41-42.
论文作者:张吉玉,杨玉晶,杨友丽,杜鹃,陈坤,林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3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术前论文; 腰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