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顾正勤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顾正勤

盐城强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混凝土浇筑工作是整个建筑施工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一旦混凝土浇筑工作出现问题,整个建筑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进而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建筑施工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保证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前言: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和革新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施工企业要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分析,重视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保证工程的质量。

1混凝土分层浇筑方式

1.1全面分层浇筑技术

顾名思义,全面分层浇筑技术是指每一层浇筑都要浇筑好整个结构平面后再开始下一次浇筑,直到浇筑完毕。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虽然这种方式的效果最好,但限制于混凝土的性质,这种方式只能在结构平面比较小的情况下应用,应用于平面面积较大的区域则要提高建筑施工的资金投入。另外,在施工中,要按照从短边到长边、从边缘到中心的顺序进行浇筑,特殊情况下可以从中心到边缘浇筑,但是每一层浇筑都要等前一层完全凝固后按照前一层的浇筑顺序进行浇筑。

1.2 分段分层浇筑技术

分段分层是指将浇筑区域划分成几个小区域,一个区域浇筑完毕后才开始对另一区域进行浇筑。这种方式一般应用于全面分层浇筑技术不能实现的情况,即浇筑区域较大的时候,浇筑区域很大的时候,施工方所拥有的运输设备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而且由于浇筑强度较大,一般混凝土搅拌机工作速度跟不上混凝土浇筑速度,此时就要进行分区浇筑。这种方式可广泛应用于面积大、厚度小的浇筑区域,但是一旦浇筑厚度变大,浇筑所需时间就会变长,此时应用于分段分层浇筑技术就不合适了。

1.3 余面分层浇筑技术

余面分层浇筑技术是一次浇筑,从底部一次性浇筑到顶,但由于重力和分子间引力与分子间斥力存在,浇筑后会形成一个坡度约为 1:3 的斜面,这种方法适用于长度大于结构厚度三倍的混凝土结构。这种方法对振捣过程的技术要求较高,它要求施工时从结构底部开始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由于厚度大的混凝土结构截面积较大,所以受温度的影响也较大,极易出现结构裂缝,针对这个问题,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混凝土中添加一些外加剂(如粉煤灰等)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还可以采取增加浇筑面积、实施测温等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前期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原材料要符合规范,混凝土的施工选择中粗砂,而泵送的混凝土一般选择中砂,相关人员要检查水泥的具体信息,如:水泥的包装、水泥的种类、水泥的日期、水泥的出厂报告等,还要对水泥进行取样调查,看各项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如果混凝土经反复检验合格,则可以作为建筑的原材料。混凝土的搅拌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按顺序投放水泥、混凝土骨料和添加剂,并严格控制它们的量,使比例合理化,把握搅拌和浇筑的时间,注意搅拌一定要均匀。处理过的工业废水,污水不可用于混凝土的搅拌,可以是能够使用的饮用水,此外,还需注意,工程项目的用水不可以是海水。混凝土的运输环节也很重要,首先要在建筑施工地放一台托泵和移动泵,操作人员要熟悉它们的使用规则和性能,检查泵管是否安装妥当,是否还有混凝土的存在。相关人员要备齐托泵和移动泵的零部件,在发生故障时可以进行及时维修,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塔吊进行短时间的运输。

3混凝土浇筑中技术工作

浇筑技术。混凝土的浇筑要求选择合适的分层方式,根据建筑物的结构、钢筋的疏密度选择浇筑的高度,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 1.5m 以上,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 1.5 倍,与侧模应保持 50~100mm 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 50~100mm 深,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 100mm 左右是表面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在振动时要保证被振动的混凝土密实,混凝土密实是指混凝土不再下沉,其表面较为平坦。从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保证混凝土不发生离析,倾卸高度小于 2m 时一般不发生离析现象。倾卸高度大于 2m 时,可以通过串筒等设施下落,在高度超过 10m 时,需安装减速装置,此外,串筒出口下面的混凝土要及时处理,最好不要超过 1m。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完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责任,有效的实施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工作,建立一定的惩罚制度和职责约束制度。此外还要加强施工技术的档案管理,有效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强化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材料报告等记录工作。防止在浇筑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应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严格挑选原材料,了解用量,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裂缝现象,必要时在混凝土材料表面进行二次压抹,混凝土浇筑完成一天内,只能做一些其他的施工工程的前期工作,避免对没有完成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带来冲击振动,一天以后可以分批次的吊运一些小型的建筑材料,可以把旧木模板和脚手板铺设在混凝土的浇筑材料上,这样可以避免楼板产生裂缝。

4浇筑养护

养护技术措施。工程的承台混凝土以及基础地梁的施工必须要按照交叉筋上套 PVC 管、测量放线、浇水湿润、入场检查以及浇筑、振捣、找平以及养护的顺序进行。在进行顶板混凝土的浇筑以及框架柱施工的过程中则应严格按照模板清理、测量、搭设马道、处理施工缝处混凝土、入场检查、顶板混凝土浇筑、找平以及养护的顺序进行。在整个工程的施工测量过程中,应从标高的控制点往施工的作业面上面进行投射,随后把顶板 50 cm 的标高线往预先焊接好的短钢筋上进行引入,保证间距在 2 000 mm。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之前应首先进行与混凝土配合比大致相等的砂浆浇筑,浇筑的厚度保持在 30 ~ 50 mm。伴随着混凝土进行砂浆的浇筑,整体上应该保证提前 10 min。养护时间安排。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对于低塑性的混凝土养护应在混凝土完成浇筑之后进行喷雾的养护并且尽早的进行洒水养护的开展;对于塑性的混凝土则应在完成浇筑之后的 12 h 之内进行洒水养护;对于完成浇筑的混凝土要实行连续性的养护,并且在整个的养护期间要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湿润,整个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不应低于 14 d。

结语: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快速发展普及,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质量已经成为人们更加重视的普遍问题。整个建筑项目的施工,必须要结合相关方面对于施工的基本要求,进行具有较高合理性的施工方案以及计划,努力做好整个施工项目的总体资源配置,充分做好施工空间的布置以及施工方案的选择。力求能够为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以及工程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大志.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08:154-155.

[2]周安全.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12:70-71.

[3]王宏宇.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6,21:115+121.

论文作者:顾正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顾正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