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接骨板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四肢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每组47例,微创组的患者实行微创接骨板术治疗,常规组患者实行常规方法治,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78.7%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采用微创接骨板术治疗四肢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微创接骨板术;常规方法;四肢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096-02
四肢骨折是一种常见性的骨外科疾病,高空坠落、受到撞击是主要诱因。临床上治疗四肢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规的方法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并发症较多[1],越来越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近年来,微创接骨板术在临床上治疗四肢骨折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院通过对比微创接骨板术和常规方法治疗四肢骨折疗效,发现微创接骨板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四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年龄21~71岁,平均(44.6±12.5)岁,经诊断均为爆裂性骨折,需实行手术,其中单节段骨折58例,双节段骨折37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子啊年龄、性别、病情等基础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常规组 对常规组的47例患者均实行常规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及传统的内固定术。
1.2.2微创组 对微创组的47例患者均实行微创接骨板术治疗。首先进行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然后将患者骨折处切开,用钢板进行内固定,再将胫骨骨折处切开实行内固定手术,将骨膜外深筋膜与骨膜分离,通过统一的切口从皮下组织隧道内逆行插入一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分别在两小切口用螺钉固定骨折远、近两端,然后在相应螺丝孔上做螺丝钉内固定。一般骨折两端各拧入4枚螺钉即可达到有效固定。
1.3 疗效判定
(1)优:术后12周骨折愈合,关节外展或屈伸没有疼痛感;(2)良:术后16周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度丧失10%以内,偶有疼痛感;(3)可:骨折延迟愈合,关节活动度丧失10%~30%之间,活动时有疼痛感;(4)差:骨折愈合不完全或不愈合,关节活动度丧失超过30%,一直有疼痛感[2]。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微创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这些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比较(s)
3.讨论
患者一旦发生四肢骨折,将会出现出血、四肢肿胀等,四肢活动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在临床上治疗四肢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采用骨折内固定术,骨折内固定术能够能够牢牢的将骨折处固定住,还可以让四肢实施早期、主动以及无痛的治疗,能够有效的避免骨折合并症的出现,促进患者运动系统机能的恢复,但是骨折内固定术会对接骨板下面的骨血运造成破坏,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等并发症,长期的骨质疏松会影响固定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研究中,微创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这些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3.6%,明显高于常规组78.7%,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可见,采用微创接骨板术治疗四肢骨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欣欣.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6):87-88.
[2]陈涛,甘振富.浅谈对于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J].中外医疗,2011,30(5):80.
论文作者:刘洪年,王存华,赵延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常规论文; 微创论文; 患者论文; 方法论文; 并发症论文; 高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