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多发人群为老年群体,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方法,是帮助白内障患者早日恢复视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反之,如果不及时实施有效方法治疗,有可能会存在较高的致盲风险。本文为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6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正文描述:1 一般资料所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共60例,并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为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 方法观察组:给予行超声乳化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在显微镜直视下,给予患者超声乳化机治疗,采用3.2mm穿刺刀作为角膜巩缘隧道切口,用角膜剪扩大被切开的结膜,用撕囊镊完成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把黏弹剂注入切口内,保障水核分离,再对晶体核进行超声乳化,尽量吸除干净残留皮质,再次注入黏弹剂,扩大切口至5.5mm后,把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吸除黏弹剂,不对切口进行缝合。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及妥布霉素,单眼眼垫遮盖,手术完成。对照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硬核白内障手术。待麻药起作用后,在白内障眼部角膜缘进行切口处理,做巩膜隧道至透明角膜处,刺入前房后将黏弹剂注入,分离晶状体皮质与核,转移到前房内,完成劈核后将晶状体核取出,将人工晶体囊植入到囊袋,拨动到适宜处,注水后恢复前房原状。注吸前房残留的粘弹剂。卡巴胆碱注射液0.5~1mL缩瞳,切口缝合1针或不缝合,包扎患眼,患者安返病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 观察指标在患者术后1d、术后30d及术后3个月均对患者的散光、视力的变化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其中,对照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观察组。其中,50例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良好,10例患者手术中发生上方虹膜损伤3眼(1.5%),后囊破裂6眼(3.1%);1周内均消退。4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加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χ2检验。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减轻术后散光方面,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效果优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术后视力恢复率为96.6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8.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讨论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用眼习惯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白内障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之趋势,对人们幸福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其中,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佳途径之一。超声乳化技术与小切口手术的方法各不相同,在实施手术治疗中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为保护好患者角膜内皮,以免内皮细胞的丢失。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均保持比较稳定的眼内空间且术后眼后段压力变化不大,这样对患者悬韧带以及视网膜等眼内组织产生的刺激相对较小,该术式具有更高的应用安全性,操作起来更简便,能够有效抑制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说,只要术者准确掌握适应症,术中操作熟练、精确,耐心地应对术后并发症,既能有效降眼压,还可以增进视力,具有显著效果。而且在减轻术后散光方面,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效果明显要优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综上所述,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白内障发病率和致盲率较高。在老年白内障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疗效明显,优点:手术时间较短,费用低、疗效好、且创伤小,无需昂贵设备,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还降低了手术的风险,促进手术成功,全面维护患者健康,促使患者早日恢复视力。故此,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袁会勇.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加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19):165-166.[2]郭建立,姚方方,曹晋,等.改良梯形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超大核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161-163.[3]戴子娴,张宏,林妙英,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0):227-228.[4]高萍 .小切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 .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2008(30):903-905.
论文作者:赵术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白内障论文; 患者论文; 超声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切口论文; 小切口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