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党中央对农村的这一重大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我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从二十几年的“大锅饭”中解放了出来,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改革十多年来,农村的经济工作确实抓上去了,特别是粮食生产和乡镇企业打了大翻身仗。然而,在新形势下,伴着农村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反映暴露出了不少的新矛盾、新问题。生产经营责任制发生了变化,而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跟上,或未与此相适应,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必须改革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建立健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体系,必须加强和坚持党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这样,才能适应农村形势的发展和农村改革开放的需要,进而把我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一、解决新时期农村的各种复杂新矛盾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农村实行了一家一户的单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反映和暴露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一些基层乡镇干部,常为解决农村一些纷繁复杂的矛盾而感到苦恼头痛,特别是遇到一些棘手的矛盾和问题时,常常是“斩不断,理还乱”,这有来自上交款上交粮方面的矛盾;来自各种集资和增加负担方面的矛盾;来自计划生育方面的矛盾;来自殡葬改革方面的矛盾;来自争田边地角方面的矛盾;来自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方面的矛盾;来自各种打架斗殴方面的矛盾;来自政府行为硬性发展经济、推广良种良法方面的矛盾;来自各种价格差方面的矛盾;来自贫富不均方面的矛盾;来自各种不正之风方面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是过去集体生产时基本不存在的矛盾。如就我国的计划生育、殡葬改革来看,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影响,一些人思想深处根深蒂固地存在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旧观念,人死了要请阴阳先生看地形、用土埋等,而现在不管是生男生女,都只准许生一个,超生了要罚款,要结扎,人死了不管你有多少钱有多大势都要火化等,这样就产生了新的矛盾。还有现在的流动人口多,大量的外出务工多,也给农村带来新的矛盾。同时,一些农民一遇到某一事不顺心,或某个问题一时未来得及得到解决,动辄就不交国家定购粮,不交上交款。据来自农村第一线的反映,每个乡镇、每个村组,每年几乎都有不同程度拖欠上交款和上交粮的情况,多数是上清下不清。要处理好农村出现的各种新矛盾,解决农村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消除广大农民对乡村干部的对立和对党的某些不满,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水平,使之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思想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意识,从而积极完成国家下达的上交粮和上交款及其它各项任务,让社会主义的新思想去占领农村的思想阵地。
二、改进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解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薄弱环节。在教育的形式上是老模式、老一套,没有什么翻新,内容也陈旧、单调,在措施上也未形成制度,领导重视程度也不够,更严重的是缺乏一支有文化、理论强、素质高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就使得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的经济发展、两个文明建设、以及农村新时期的要求不相适应,导致影响了农村各项任务的完成,影响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四个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因此,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向前发展。个人认为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要改革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过去,我们一讲教育,就是把大家召到一块来,讲几句开场白,然后读几篇报纸或文章就散会。这种干巴巴的教育形式,可以说是对广大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起到多大作用。那么如何改进呢?个人认为应采取这样几种教育形式:一是改过去单一的小会为小会与大会教育相结合。所谓小会与大会教育相结合,就是小会以组社为单位召开,大会以村为单位召开。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增强村民的凝聚力。二是改过去会议室学习为室内学习与到外面学习相结合。这种形式很受欢迎,即在室内学理论,到外面参观现场学经验。这个外面,一是指组外,二是指村外,三是指乡镇外,有条件的也可出县外。开展这些教育形式,有助于开阔广大农民的政治视野,启迪他们的新思想、新思维,促进其思想解放和经验交流。三是改过去单调的读报念文章为学理论与观展览和电影录像相结合。采用这种形式,可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化娱乐之中。总之,在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研究教育的形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和效果。
2.要改革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容与形式,属哲学的五大范畴之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形式与内容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不可轻此重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很广泛,但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是政策、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方面的教育;二是科技文化方面的教育;三是企业管理、商贸信息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的教育。现在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光局限于单纯的政治方面,同时还要增加其他方面的内容。由于历史的和客观的原因,在我国这样一个文化普及程度不很高、经济还不很发达、并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里,对农民增设科技文化、商品市场经济等方面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仍然是过去那种单调地读点报、念点文章或文件,其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现在农村的改革,强烈呼唤我们要改革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即形式要翻新,内容要增加,政治、科技、文化教育要相结合,从而通过有效的教育,来振兴农村的经济。
3.要改革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过去,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靠村支书和文书,个别地方设立了村社读报员。开会学习,就由这些同志给大家读报念文件,似乎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几个支书、文书或读报员的事,这种教育结构显然是不尽合理的。在农村,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好的效果,首先要选好教育者,建立和合理配置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此,一是要选好支书、文书,二是要选配好村理论骨干教员,三是要选派好驻村干部。其次就是上下左右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和体系。这些教育者必须应由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组成。他们应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程度,要懂得农业科学技术,如种养殖、乡企管理等。现在农业讲产业化,经营讲规模化,管理讲企业化,生产讲效益化。如没有合理的教育队伍结构,就不能适应这些方面的要求,换句话说,要想对广大农民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一句空话。
三、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在农村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特别是最直接的乡镇党委,应重视和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应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党委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书记和组织、纪检、宣传委员以及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体抓、负分责。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建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班子。要抓好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级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要建立领导班子和设立专门办公室,选好配齐思想政治好、文化理论素质高的同志负责和抓此项工作。县以上由分管党务副书记,乡镇党委、村支部由书记、支书任组长,负责整个辖区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级财政要预算一定的宣传教育经费,确保各种宣传教育工作的开支。
2.建立健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任何一项工作,要让它坚持下去,就必须有制度来作保证。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在村,村的重点在组社,组社的重点在户。鉴于农村的实际情况,村每年至少应召开2—3次群众性大会,即年初、年中、年末各召开一次;组社每月应集中召开1—2次社员会。在大会上,要根据农村每个时期或季节的任务情况和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宣讲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农业技术、乡企管理知识、商贸信息等,然后分组进行带引导启发性的讨论,或进行有关这方面知识的咨询。每召开村组群众大会之前,宣讲员必须有充分的准备,需要群众了解掌握哪些方面的东西,会前要向群众提出具体要求。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组与组、村与村、乡与乡之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交流。这样来用制度的形式把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固定下来、坚持下去。
3.建立严格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奖惩制度。为使我国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搞出成效,确实让广大农民在政策、法律,以及文化、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水平有较大提高,小农思想有较大改观,必须建立对教育者的激励机制,要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乡镇党委的一项重要党建工作来考核,乡镇党委要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村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党建工作来考核,村党支部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对组社长的一项重要政治工作来考核。一句话,层层进行考核。在考核中,对搞得好、抓出了成效的乡镇党委、支部及个人应进行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对特别突出的个人,应提拔到重要部门和领导岗位使用。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促使广大教育育者热心此项工作,认真扎实抓好此项工作,并从中锻炼人才、发现人才,从而为农村培养一大批骨干思想政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