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消耗越来越大,生态环境在人类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遭受重大创伤。如何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是建筑行业以及相关机构和企业的长久研究课题。本文对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根据生态文明下的建筑形态,提出了几条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筑设计;方法
前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全新阶段,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在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类和自然是极为重要的。建筑设计作为建筑施工、建设的前提,其质量和方向的优化对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
由于人们并没有对环境问题给予过多的关注,一些人类活动很可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由于人们的不重视与疏忽,地球上很多生态系统都已经失去了平衡,每年都有很多物种灭绝。林地的覆盖面积也逐渐减少,全球变暖日益严重,海水水位逐渐增长,能源资源出现供应紧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符,而人类活动就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应该努力修复或者重建失去平衡的生态系统,建筑设计工作一定要遵循这一点。部分建筑工程师在不断探索与创作过程中,创造出了很多具备区域文化特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优秀设计作品,为建筑工程走向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为生态建筑体系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很多方面,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建筑类型应当更具时代特色:
2.1节能型建筑
节能型建筑主要是从节约能源、节约物质资源方面考虑,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更多的节能理念、节能设计方法、节能材料的使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物质的循环利用。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太阳能将生活的废弃物质处理掉,并形成能源(沼气)供建筑使用。节能型建筑的发展预示着人类不断进步的技术成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取代终将枯竭的能源,为人类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2.2生土建筑
该类型建筑的特点是对覆土加以利用,通过覆土来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资源的损耗,以便达到节约的目的。这种建筑类型具有很多优点,与节能型建筑相比较,生土建筑更注重的是“全面发展”,其不仅具有介于能源的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震、防风、隔噪、减轻辐射等作用,在环境保护的层面上来看,非常洁净且安全,与传统建筑所带来的破坏相比较,生土建筑更利于环境的自然发展,有利用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发展。
2.3高技术建筑
高技术建筑所指的“技术”有许多种,从建筑材料角度来看,高技术建筑所利用的建筑材料可以是轻质的、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也包含各类低污染、少浪费的现代建筑实材;从建设方法角度来看,高技术建筑所采用的施工手段与技术可以是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控制围栏等技术实现的系统性修建,降低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污染和环境破坏;而从使用角度来看,主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ArcGIS等,实现固定建筑的生态反馈和调整,实现有效的能量与物质的交换,给建筑加上一层生态皮肤,增强建筑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降低对电、水、天然气等资源的利用,实现节能和保护环境的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生物建筑
该建筑类型主要从人与建筑的角度出发,将建筑视为有机生命体,进而研究建筑学的相关问题。该建筑类型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点:①生物建筑重新审视了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方法,倡导采取自然而非机械方式来记性采暖、通风等,且在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②建筑总体布局更多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并通过和谐的设计来展现“温和”的建筑艺术;③与传统意义不同的是生物建筑认为建筑对环境以及人们健康的影响,并不单单取决于建筑技术,而更多的是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态度等息息相关。
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建筑设计方法
3.1追求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理念
建筑设计环节中,要想使建筑结构整体纳入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功能和意义,首先要从“人”的角度入手,单纯地追求某种功能或一味降低建筑能耗,使建筑产品成为一项华而不实的摆设而对人类居住活动无所建树,很显然反而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因此,建筑设计中首先要以人为本,将人类对建筑的基本诉求作为切入点,在为人类活动服务的前提下,结合建筑的具体功能、经济效益、环境及文化特征等为基础,综合分析考虑各种有助于维系生态与人类活动之间平衡的各类方法进行建筑设计,使建筑长期有效的发挥功能,实现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
3.2强化建筑设计的生态化
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对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良好体现,不仅仅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对自然环境要素进行考量,还要对建筑工程能耗、建筑寿命等多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首先,建筑设计开始前要对建筑所在地的土地、气候、生物系统等自然因素进行全面的考察探析。在对自然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达到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统一。其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对能源消耗、技术手段等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进行合理的考量和选取。建筑技术手段和建筑材料的选取对建筑工程质量和自然资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设计中要有针对性地选取对生态环境伤害小、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和手段,突出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另外,对建筑设计生态化的考量,不单单是对工程中诸多要素的考量,还要分析和优化建筑的长远发展,在长远眼光的指导下进行建筑设计,切忌盲目对眼前生态性的重视而忽视了建筑寿命及质量的长远发展。
3.3加强建筑设计的一体化
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是公正、高效、和谐以及人文发展,建筑设计的一体化是实现建筑、人类与环境的一体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从平行角度来说,建筑设计的一体化,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综合考量建筑、自然和人类的因素,实现三者的一体化。通过建筑设计中绿色技术和环保节能型材料的选取,以及对人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一体化。从垂直角度来说,建筑设计一体化要实现当下建筑及环境情况与长远建筑及环境情况的一体化,保证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长远性发展。在具体设计中可以借鉴我国古代依山傍水的设计理念,通过对自然资源的遵从和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同时,可以通过自然资源的利用来满足人类的环境需求,达到人类需求与环境因素的和谐统一。
结语: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要求,在建筑工程设计中也一定要遵循这项原则,这样对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建筑设计需要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不断提高设计质量,进而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维维.生态文化视域下我国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化秋平.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7.
[3]崔铁宁.生态文明视域下循环发展理论及制度框架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3):30-35+51.
论文作者:马胜男,于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生态论文; 视域论文; 人类论文; 环境论文; 自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