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马雪萍,杨秋

河南省省立医院 河南省 450019

【摘 要】目的:分析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原则将83例早产儿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早产儿使用常规的重症监护室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发展性照顾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温度波动、血氧饱和度、智能发育商。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多项生长发育状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机体免疫能力,推动早产儿健康生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发展性照顾;新生儿护理;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

发展性照顾起源于20世纪国外,是一种全新的新生儿护理理念,主要是将每一位早产儿作为护理的个体,并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个别性,注重早产儿行为方面的需求以及对生长发育环境的要求[1]。近些年,伴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护理资源条件的不断优化,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升,临床中对于早产儿的护理重视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也间接提高了发展性照顾的应用价值[2]。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本文对我院早产儿为例,采用发展性照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83例早产儿中男性早产儿63例,女性早产儿30例,体重1.5至2.5kg,平均(2.21±0.22)kg,胎龄30周至36周,平均(34.2±1.0)周。按照随机数字法原则将83例早产儿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患儿分别有42例、41例。两组早产儿的性别、孕周、体重都较为类似,差异并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早产儿使用常规的重症监护室护理方式,即出生之后予保暖、洗胃、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等。

实验组采取发展性照顾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模拟子宫环境。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肛周温度控制在37℃,皮肤温度控制在36℃,2至4小时检测一次体温。伴随着年龄提升将室内湿度从80%逐渐降低到60%,保障住院环境的绝对无菌,预防感染发生;2、在重症监护护理过程中,因为许多因素早产儿会遭受不良刺激,例如声光的刺激,不舒服的体位和父母分离都会影响新生儿正常发育。对此,需要严格控制声光刺激,采取遮光罩遮挡室内强光,同时在说话时控制声贝,护理动作轻柔,为患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3、抚触护理。抚触护理主要是在早产儿沐浴后及吃奶前进行的。在抚触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在双手上涂抹必要的润肤油,以免伤害到早产儿的肌肤。对早产儿进行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肤进行轻柔的抚摸,让新生儿的各个感觉器官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进而起到刺激受抑制的免疫系统的效果,每天可以进行一或两次抚触,每次进行15分钟;4、视听护理。定时给早产儿播放舒缓的音乐,每天定时播放3次,每次10分钟。以直径为5cm的红色气球或球体对患儿进行视觉护理,轻柔的转动小球从而吸引婴儿的注意力。

1.3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温度波动、血氧饱和度、智能发育商。在患儿6个月时借助格赛尔发育量表实行智能发育商统计与对比,主要评价动作能、应人能、应物能、言语能,评分最高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智商。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9.O软件实现。数据间的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临床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规范检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早产儿多项生长发育状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温度波动、血氧饱和度、智能发育商比较(例)

3.讨论

发展性照顾在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当中的应用优势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借助发展性照顾和多项护理措施可以让患儿在住院过程中保持理想体温,同时达到体重增长的目的,不存在护理并发症,可以让患儿更好的度过体温、感染、呼吸、喂养、颅脑损伤等阶段[3];2、发展性照顾可以有效的减少早产儿喂养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借助多种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早产儿的机体免疫能力,同时还可以让早产儿更加健康的生长,恢复速度更快,更符合早产儿个体性的需求[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早产儿多项生长发育状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发展性照顾的临床应用价值突出,可以在多个方面推动早产儿健康生长,具备较强的应用意义,可以作为临床中的常用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机体免疫能力,推动早产儿健康生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朝梅,何力,邵巧仪.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改善早产儿喂养的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7):776-778.

[2]黄玉琼,梁武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护 理杂志,2016,32(28):2227-2230.

[3]熊晓菊,陈锦秀,叶天惠.家庭参与式照护模式在加拿大NICU应用现状及对我国早产儿护理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7,31(6):652-655.

[4]白东梅,王春芬,白媛.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220-222.

论文作者:马雪萍,杨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马雪萍,杨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