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关注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政领导干部论文,理论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再次成为领导干部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从近两年到中央党校 学习的党政领导干部提出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看,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再次成为一个热点 问题。问题提出的角度很多,有的直截了当,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石和基本原理 ,问题的尖锐程度直接关系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存与发展;有的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与经典社会主义的比较出发,提出许多理论疑惑;更多的是从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入手,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领域,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反思。综合这些问题,大致有 以下几个方面: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到底能不能说清楚?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两者会不会趋同?
——判断社会主义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公有制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否还能成立?
——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如何看待“两个决不会”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反差?
实践呼唤着理论创新
在人类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阶段,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问题 再次成为党政领导干部关注的热点,是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的。
首先,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而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是不完全清楚的,这就 决定了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在内的广泛群体,关注认识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必然性。生活 在西欧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在批判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 弊端时,对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特征有过概括的描述。这些描述成为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 的起点,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也成为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标尺。列 宁对社会主义有新的认识,但他亲自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很短暂,并没有来得及对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做出完整的新总结,斯大林时期形成了一个苏联模式,对判断社会 主义制度的标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准都有了成型的规定,这些规定基本上被所有的社 会主义国家所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改革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兴起以后,这些标准中的 许多被实践所突破,能够被改革实践所接受的特征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零乱。苏联社会 主义搞了几十年,也没有完全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最后垮台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 的认识同样是不完全清楚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步认识到了什么不是社会主 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发展和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不抓精神文明建设也不是社会主义……那么,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呢?邓小平在其最后 一篇著作中用五句话做了一个高度概括。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五句话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但是直到今天,人们对这五句话的内涵理解也并不完全一致。可以肯定的是,自从社 会主义诞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在不断深化的。所谓“认识的不断深化”, 就是认识的变动性和标准的难以确定性。所以,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领导干部,始终关 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并想尽可能清楚地求解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就显 得十分自然和非常必要了。
其次,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重大的变革时期,社会实践鲜活而又生动,原有的指导原 则不断被突破,而理论创新的步伐又相对滞后,人们像没带测量仪的冒险涉水者,摸着 石头过河,不知前面河水的深浅,急切需要装备一个前行指导仪器。从历史和世界眼光 来审视,西方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都经历了几百 年的历史,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理论准备。从现实看,我国现代化发展走的是“后发追赶 型”道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论准备,只有实践先行 一步。说缺乏理论准备,并不是指绝对没有理论,而是理论太多、太杂、太不系统。用 传统的思维来认识社会主义显然行不通了,用新自由主义来认识社会主义人们也不能接 受,从宗教伦理角度来诠释社会主义也不符合现实生活,而改革开放正处于进行时,积 淀的有限经验也难以令人信服地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在这种情况下,用传统思维看新 事物,新事物不是社会主义;用新的思维看过去的事情,以往做的事情也不是社会主义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呢?人们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问题也就成 为热点问题了。
再者,实践呼唤着理论,实践也为新的思想理论的产生提供着丰富的素材。上面提出 的问题,表面看是思想理论问题,但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来自于具体的实践。如果不搞市 场经济,就不可能提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自然也就不会对剩余价值这 块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进行再思考;如果不存在收入差距的悬殊,就不可能提出公平是 不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如果资本主义没有长期的繁荣,也就不会提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 主义的必然性问题;如果腐败问题不那样严重,就不会提出社会主义信念问题;如果不 进行所有制改革,也就不会提出公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是不是决定着社会主义性质的 问题;如果我们走的还是老路,也就不会有人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等 等。总之,我们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无古人的新的社会实践,在新的实践中所有的思想理 论都需要重新检验,对所有问题的认识都需要进一步深化。但是不能忘记的一点是,所 有的社会实践都是在一定制度框架内进行的。理论、实践、制度三者的关系是:理论来 自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所有社会实践都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进行,而社会制度框架是根 据一定的理论设计的。当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并且成为实践的绊脚石,当依照理论所设计 的制度框架不能容纳实践时,就需要根据新的实践来修正和完善理论,或者用理论来规 范实践。所以,不论是思想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最终都将汇合到制度设计的理论 根源上。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在许多方面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制度安排,对原有的 理论进行检讨,并根据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势在必行。因此,重视和关注像什么是社 会主义这样重大的思想理论问题,当然就首当其冲地成为了热点。
认识社会主义要有新视野
认识问题可以从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寻找线索。从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来分析,有的问 题在提出的时候就明确地表露出了提问者希望得到的答案,或者表明了提问者对问题的 认识倾向;有的则给出了认识问题的基本素材、角度,或者隐含着求解问题的条件。从 上述提供的线索入手,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当前,认识社 会主义至少有三重视野:
第一,社会主义是科学,也是价值,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未来 社会时,本来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方面,他们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与社会主 义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原因在于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 然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说是科学的。另一方面,他们 也强调,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 发展的条件”;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 式”;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 种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崇拜物而轻视人,人的发展是畸形的,马克思恩格斯把人 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足见对人的重视程度。制度重要这一点 必须肯定,但制度是为人服务的,不同的制度对人的自由和发展的保证作用不同,这一 点更要肯定。维护人的尊严、保证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 的本质,这正是社会主义价值所在。要将科学与价值统一起来。科学给人以坚定的信念 ,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并非是永恒的,无产阶级发动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行 动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合乎规律的“替天行道”;价值给人以憧憬,感召和激励无产阶 级为自由和解放而英勇斗争。科学与价值的统一表明,社会主义既合乎客观规律,也合 乎人类理性。
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社会主义的时候,重视了科学性的一面,而轻视了价值性的一 面,结果造成许多问题不好理解。例如,既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必然规律,规律又有其客观性和自身的发展逻辑。这样一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 都成为多余的了,因为即使没有人的行为,社会主义最终也是会实现的。如果我们把社 会主义当作是科学和价值的统一,许多问题也就容易认识了,许多政策措施就会愈加趋 向合理。在认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时,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看做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包容性可能就会更强一些;在制定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时,多考虑一些对人的关怀和 人的发展,这样,在政策贯彻实施过程中社会矛盾可能就会更少一些。可见,许多问题 如能从价值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即便不能完全解决,至少也多了一个认识问题的视野 。
第二,社会主义是理想,也是现实,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哲人说:理想是无用之大 用。理想可以定义为对未来的美好想法。既然是未来的又只是一种想法,所以,理想看 不见、摸不着,是镜中花、水中月,不能当饭吃,不能做衣穿,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画 饼充饥”,这就是理想的无用性。然而,理想又是美好的想法,美好的想法有强大的鼓 励作用,总给人希望,引人向往,人没有了希望也就失去了追求。曹操的兵马正是活用 了“望梅止渴”,才得以渡过危机,这就是理想的大用。理想的无用还是大用,都是相 对于现实而论的,不要因为现实的不完美而失去理想信念,也不要因为美好的理想而忘 记活生生的现实。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美好理想,曾激励过无数的革命先烈。在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风 里来雨里去,抛头颅洒热血,砍头只当风吹帽,这种大无畏精神来自于共产主义理想和 信念。在今天,当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囚入牢狱之时,往往都留下一句悔恨的话:之 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因为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因此,只有坚定理想,才 不会怨天尤人,才不会屈服于环境,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坚定理想,才会直面现实, 才会百折不挠,才会备然前行。社会主义也是现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虽然已 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但物质财富还不算丰富,精神文明还比较 贫乏,民主政治还不够健全,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还存在,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贪 污腐败等行为还经常发生。这就是现实的一部分。只有不回避现实,勇敢地面对现实, 从现实出发,才能制定出切实的政策,逐步改善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状况,脚踏实地的向 理想迈进。用理想的社会主义来否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或者用初级阶段的现实 涂抹社会主义理想,这两者都不是正确的方法。认识社会主义既不要忘记理想,又不能 脱离现实,这是认识社会主义问题的另一个视野。
第三,社会主义是理论,也是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恩格斯很清楚地说,现代 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 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理论很早就产生了,后来 又有了不断的发展;发展了什么呢?发展了启蒙学者们提出的理性、正义、自由、平等 、人权、博爱等原则,使这些原则遍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 超出资产阶级狭隘的眼界,扩展到全人类;怎么发展呢?根据“物质的经济的事实”, 既根据实践发展。恩格斯这段话还可以用更为简捷的语言表达,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 识要与时俱进。当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理论到制度的飞跃后,社会主义就变成了轰轰烈烈 的现代化建设。这时,与时俱进地认识社会主义更主要的就是,要根据社会实践来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根据书 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 谈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也只能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主义这个视野后,就可以把第一部分的问 题再进行归类:有一类问题的答案是清楚的,不必要再进行无休止的争论;另一类问题 正处在实践中,现有的实践经验还没有为求解问题的答案提供足够的已知条件,只有随 着实践的发展来逐步回答;还有个别问题属于未来的问题,现在提出为时尚早。未来应 该做什么、采取什么措施、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做,未来的人们将会根据未来的实 践做出决定。
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党政领导干部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政治论文; 理想社会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