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论文_穆贵勇

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论文_穆贵勇

穆贵勇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小学

摘要:作业,是一个矛盾共同体。把握得当,则可以服务于实践。把握不当,则成了教学的绑脚石。当前,农村数学作业依旧处于封闭式的滞后模式。学生的作业行为被动化、机械化,使得作业的本质出现问题,也失去其时效性。针对此,本文结合农村小学数学的基本实践情况,展开论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1有效数学作业的特征

对有效数学作业的特征判定,主要依据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但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数学作业应具备以下三个显性特征:

一是低负荷作业量,高效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作业量,要严格按照相关作业布置要求,合理安排恰当的作业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有效益。教师在设计与布置小学数学作业时,要在形式与内容方面贴近学生需求,要带有强烈的效益指向--形式多元、层次分明、开放拓展,引入多感官协同的操作作业、游戏类作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三是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效作业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而有效地学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的成功,学习成功又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励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成功。如此不停地反复,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持续有效学习。

2区域农村小学生作业现状分析

学生对作业的认识调查发现,69.8%的学生表示喜欢作业;25.2%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作业;5%的学生表示讨厌作业。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一是对作业作用的认识。74.6%的学生认为作业是巩固知识;25.4%的学生认为作业是完成教师的任务。二是作业对自己是否有帮助。38.2%认为帮助很大;40%认为有帮助;19.8%认为作用一般;2%认为没有作用。三是对待作业的态度。65.1%是认真做作业;24%是完成了事;7.3%是应付教师和家长;3.6%是不完成作业或抄写他人作业。综合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比较认同完成作业有益学习,完成作业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获得更优异成绩的有效手段。

农村家庭对学生作业的指导现状调查显示,当前农村中,直接关心学生作业或在指导学生作业的,父母占53.7%;爷爷奶奶占8.4%;外公外婆占31.6%;学生独立完成的占6.3%。此外,学生没有作业情况下,学生不做作业的占19.4%;自主复习、预习的占42.3%;自主设计作业的占18.8%;家长布置作业的占19.5%。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作业要求,作业管理还不能把过多的希望寄托在家长和学生身上,需要在学校的教学环节中就能完成作业。

学生作业负担程度根据本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小学生三至六年级的总作业量不能超过1小时,但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作业量超过这一要求的占65.4%,这表明学生当前作业负担比较繁重,极易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小学教学中重视语文、数学教学的现象在作业中也能初见端倪,学生的作业在学科分布方面不尽合理,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作业类型的比重调查中发现,数学作业中,单纯的计算题占60.2%;练习册及教辅书占80.3%;试卷占61.7%;自主复习占32.9%;动手实践操作占11.7%;提高题占27.8%;其他类型占5.1%。这就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农村小学的数学作业中,单纯的计算、练习册和试卷占比非常大,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有较大的限制。

综合来看,在当前农村小学教学中,作业的突出问题就是创新性作业少;封闭训练作业多;机械重复计算作业多;探究体验作业少。具体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题量大,学生负担重。如前所述,学生作业量超过1小时的占到65.4%。面对大量的作业,学生们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二是内容单一,脱离生活。学生无法冲破教材内容的束缚,无法向课外延伸。三是形式呆板,缺乏新意,难以激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四是要求统一,没有层次,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五是家庭教育的参与度和指导质量低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村小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比较端正,但农村家庭对学生作业的指导现状令人担忧,超过五分之二的学生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理,难以发挥家庭教育对教学的有效促进作用。六是教师在教学和作业环节的评价方式、机制单一且无创造性。

3结合基本实践状况,浅析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时效性

3.1根据农村特点,丰富作业形式。农村生活节奏慢,大自然资源丰富。数学教师把目光移向农村这一独特的方面,从中深挖数学资源、数学问题。并且将之合理糅合进数学作业中,教师才能够改变单一的数学模式。如,在《测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测量,体验到统一单位的重要性。那么现在布置大家一个任务,量一量田里的庄稼,野外的花朵,看一下你们平时喜欢的花花草草都长得多高。大家测量之后,请大家制作一个小表格记录下来,最后给这个小表格命名,提交给老师。这样的作业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本领,让学生能够学而会用。而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也极愿意参与这种作业活动。由此,这种作业模式也提升了学生作业的时效性。

再者,教师可以布置"合作型"的作业。在农村,几个要好的同学放学之后总会凑到一块儿做作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布置比较灵活的、不限人数的小组作业。如,学习《年、月、日》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时知识布置实践作业。也即,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小任务,就是自己动手制作日历。这个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小组中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务是记录下小组的成员名单、分工合作情况,并且负责监督工作。该模式的作业设计,学生将会在知识层面上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随即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也逐渐呈现上升趋势。那是由于这样的作业模式,学生懂得自身在集体中所应扮演的角色,思维中有了"集体"的一席之地。而教师的作业设计也极大地点亮学生的才情、才思。

另外,让学生发挥思维能力"繁衍"类型题,也正是优秀作业创设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不断地做这类型题,不如让学生学着繁衍例题,这是更加需要考验教师的教学艺术的一面。如,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这道类型题,让学生自己创作五道与此相似的题目,并且估计出结果。如此作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通。

3.2开展探究型作业模式。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需要学习者运用逻辑思维去不断探索。而如果教师能够通过作业的创设让学生体验一把破解数学未解问题的乐趣的话,那么这种作业形式也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同时,该模式的作业也能切实提升学生作业的时效性。在农村,资源丰富多样,生活多姿多彩,小学生对周边的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让数学作业,驱动学生充当一个"研究者"角色去了解世界。而当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之时,学生必然对数学这门学科有着独特的见解。如,在"掷一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这样的作业:同学们,大家自主探索一下,在商场做活动之时,有一个游戏,其规则是这样的:同时投掷两个骰子,但是投掷一次我们就得交给销售人员一元,而只有以下数字才有可能得奖:1和6,3和5,4和3,2和4。今天的任务就是让大家自行破解这种商业骗局。这种作业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用途。

4结语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矗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更令人兴奋!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孩子会自愿的接受,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生命的气息!

参考文献:

[1]占雪峰.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179.

[2]黄华.浅谈小学数学有效作业的布置[J].学周刊,2015(07):54.

论文作者:穆贵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论文_穆贵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