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美的现实性_科学论文

科学美的实在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论文,实在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 2529(2000)02-0011-05

一、探讨问题应该从实际出发

传统美学把美的种类划为现实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中未经过艺术处理而处于自然状态的美)、艺术美,或者说划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而以艺术作为研究中心。在这个体系中,此外就没有别的美种了。在我国学术界,有的学者就是以传统美学为主要立论依据,来否认科学美的存在的。[1]

探讨问题应该从实际出发。世界的实际情况是,除传统美学划入的美种以外,还有科学美、技术美。认为传统美学未曾划入的美就不是美的种类,那显然是用传统美学的框架来剪裁客观事实,是对美学理论的发展和审美创造都不利的。

当然,我们承认科学美(以及技术美),并不是要否定传统美学主要的、科学的成分。把美的种类划为现实美和艺术美,是传统美学主要的科学成分之一,是它的一大贡献。然而承认科学美(以及技术美),并不等于否定现实美和艺术美,而是为了尊重事实,使传统美学随着社会实践和人的认识的发展而得到丰富和发展,使美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和人们的生活更具有指导意义。

关于美的种类或系统的区分,从现有的实际情况和我们的认识水平出发,有如下表:

以上美的系统中的五个子系统,各自又由多层次多系统的美构成。

下面,就着重探讨科学美。

二、科学美的定义和系统

什么是科学美?科学美就是在揭示自然界(是否还有社会,尚待探讨)运动规律和内在结构的过程中用一定手段塑造的科学形象的美。所谓一定手段,是物质载体及其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写科学论著、造科学模型。而所谓科学形象,则是把抽象的科学原理、理论等形象化。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科学理论,他通过自己的《天体运行论》这部巨著把这个理论形象化了。这部巨著提供给读者的,是这样一幅恢弘的美丽图景: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火红的太阳位居中央,喷射着万道光芒;由近及远地排列着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六大行星,它们沿着各自的轨道绕太阳运行;土星的外周是不可数计的恒星组成的恒星天圆周;月球围绕着地球运行;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各处引力不同,所以引起了地球的潮汐现象。这个伟大的形象,对于任何读者都会激起崇高的美感,谁也无法否认它是人们的审美对象(当然也是求知对象)。然而这个审美对象,既不是自然美(因为它是科学论著中塑造的),显然也不是社会美、艺术美和技术美,而只能是科学美。北京天文馆内有星空楼,人们在其中可以看到恢弘的宇宙图景,各种星云、星系、星座、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以及它们的运动情况都呈现在眼前,引起惊奇感和无穷遐想。这显然也是一个审美对象(当然也是求知对象)。这个人造宇宙模型是现实宇宙的再现,是世世代代天文学理论成果的形象化,当然不属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技术美,而只能是科学美。仅从上述两例中就不难见出:科学美是存在的,是在揭示自然界运动规律和内在结构的过程中用一定手段塑造的科学形象的美。

科学美作为美的一个子系统,其下又包括多层次多系统的美。主要有科学品格形象美、科学形体形象美、科学风格形象美。它们各自又包括多层次的更小的美的系统。

科学品格形象美,指科学论著、科学模型所表现的科学理论符合真理。科学理论有品格高下之分。越是符合真理的,就越对人有益,品格就越高。反之亦然。科学理论的真伪,决定着科学论著和科学模型的真伪,从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学论著和科学模型的美丑,成为科学形象的美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要素。科学品格形象美是构成科学形象美的极为重要的部分。这对于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来说,并不难通过自己的眼睛对科学论著和科学模型的形象的观照来加以识别,从而对具有高品格的形象形成美感,对低品格的形象形成丑感。

科学形体形象美,是科学论著和科学模型的形体美,包括结构形象美、图形形象美、论据形象美。结构形象美指科学论著和科学模型符合辩证法、形式逻辑、形式美规律。符合者便构成科学论著和科学模型的美的结构。如果矛盾百出、乱麻一团、七拼八凑,那就只能构成丑的结构。虽然辩证法、形式逻辑、形式美规律自身不能成为人的视觉形象,但是由它们支配形成的科学论著和科学模型的美的结构是能为人的视觉器官所直接感知的。图形形象美指科学论著中所描绘的图景、所绘制的模型、所建立的公式、所使用的符号,以及科学模型自身,诸如此类的能够揭示客观对象运动规律和内在结构的美的形象。它们虽然不同于艺术形象,但是富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其中有些(如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塑造的宇宙图景)能够成为一般人的审美对象,有些(如科学公式、符号)则只能成为具有相当科学素养的人的审美对象。论据形象美指科学论著中具体生动地描述的论据事物。它是大量地存在于科学论著中的。其中不少也是能够成为一般人的审美对象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就是通过大量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画卷来论证生物进化理论的。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的画卷,可以把一般读者带入活生生的动物王国,激起惊奇的美感。

科学风格形象,指科学论著和科学模型所表现的作者创作个性和特色,诸如宏大的风格与轻靡的风格、粗犷的风格与典雅的风格、繁缛的风格与简明的风格等等。科学风格形象美是一种个性美,是指一种科学理论以及表现这种理论的科学论著和科学模型能够创新出奇,不一般化。读者和欣赏者只要善于比较鉴别,是不难看到科学风格形象美的。

科学美就是起码由上述多层次多系统的美构成的美的系统。一个科学美形象往往由多个子系统构成,但是各个科学美形象所包含的子系统和构成方式又往往是不同的。

三、科学美和其他种类美的同异

科学美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一是形象性特征。美的形象,包括三个类型:一是视觉形象,即为人的视觉器官所能直接感知的形象,诸如前述《天体运行论》中的天体形象、北京天文馆星空楼呈现的宇宙形象;二是听觉形象,即为人的听觉器官所能直接感知的形象,诸如前述星空楼出现的表现天体运行的音响;三是视—听觉形象,即为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所能同时直接感知的形象,诸如在同一时间既能看到的星空楼星体活动又能听到的它们活动音响所构成的形象。一切种类的美无不具有这三类形象,但是就审美对象个体而言,却是有的纯属视觉形象,有的纯属听觉形象,有的则属于视—听觉形象。所有这三类美的形象,都具有两种特性:一为具体性,即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稳定性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前者如星空楼所呈现的天体,后者如这些天体运行的声音。二为直接可感性,即能够为人的视、听器官直接看到、直接听到,或同时直接看到和直接听到。但是所谓“直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思:狭义者,仅凭人的肉眼、肉耳所能直接视、听到;广义者,还包括人借助科学仪器由眼、耳所能直接视、听到。形象有了具体性,才是直接可感的;只有直接可感的,才能成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视—听觉形象。没有具体性的东西,例如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不可能被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不能成其为形象。但是,没有具体性的东西一旦以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则可构成为形象。当科学家的思维成果用与之相适合的科学论著、科学模型等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构成了具体的形象,于是科学美也就出现了。

二是悦情性特征。任何一个具体可感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形象。美的事物有美的形象,丑的事物有丑的形象。因此,形象性虽然是美的事物一个不可缺少的特征,但又只能作为美的事物的一个非本质特征而存在,而不能作为美的事物的本质特征而存在。作为美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即与丑的事物区别开来的根本属性,只是形象的悦情性。所谓形象的悦情性,就是美的事物内在的由真实性、本然性、活力性、益人性、出类性(前述四性都出类拔萃)有机构成的整体悦情功能。[2] 人们进行审美活动,首先就是用自己的感官去直接感知对象的种种美的现象(形状、动静态、色彩、色泽、声音、肌理等),并进而使自己的求悦功能与对象的悦情功能融合,从而形成高级情感愉悦即美感的。如果一个形象没有悦情性这种美的本质,那它就不是美的形象,人们看到或听到它的时候就形成不了美感。但是,对象的悦情性并不等于对象自身的情感,而是能激起审美主体情感愉悦的功能。对象自身有情感者,如人,只要他是能激起审美主体高级情感愉悦的,他就是具有了悦情功能。对象自身无情感者,如自然山水形象、科学形象,只要它是能激起审美主体高级情感愉悦的,也就是具有了悦情功能。前述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给读者提供的壮丽图景,是基本上真实的,即具有真实性;是符合天体运行规律的,即具有本然性;它否定了在西方统治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是天文学上的伟大革命,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3],而这些又都说明它具有活力性、益人性、 出类性。正是它的这些美的属性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它对人的整体悦情性,成为科学美的形象。

三是创造性特征。美的创造性特征,有两层意义。第一,指一个美的事物富有独创性,具有与同类其他美的事物不同的特点,而不是模仿之作。一切真正的科学成果(论著、模型等),都是科学家创造性思维的结晶,都有别具一格的美,都有新颖的审美价值。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以及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美,情形也无不如此。第二,是指美的事物,亦即美或美的形象,都是人的社会实践创造的。即使是未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事物的美,也是经由人的社会实践由自然物转化而成的,说到底也离不开人的创造性。

科学美和其他种类的美除具有上述共同特征以外,还具有相异之处,这主要是内容和形式的不同。

美的内容,是美的事物或美的形象内在诸要素的总和。自然美的内容,是天体气象、山水草木、花鸟鱼虫等等自然物(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美,其内容还包括人的脑力和体力);社会美的内容,是人、人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其中有些部分划归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而相对独立出来)、人在生产和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关系;艺术美的内容,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创作素材,作者的思想感情、艺术手法、创作实践,以及适合表现艺术形象的物质载体;技术美的内容,主要是由人发现和创造的高科技机器工业产品的实用性机理、审美性机理、融实用性机理和审美性机理于一体的原理及实践,以及适合表现这些机理的物质载体;而科学美的内容,则主要是由人揭示自然规律及自然事物内在结构所获得的科学认识,以及适合表现科学认识的物质载体。

美的形式,是美的内容诸要素按照形式美规律形成的结构或组织,是美的内容存在的方式。就是说,按照形式美规律使美的内容诸要素组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并互为作用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美的形式。形式美规律,是一个规律群。它包括整齐与节奏规律、对称与均衡规律、比例与和谐规律、分层与有序规律、多样与统一规律。科学美和其他种类的美,都是符合形式美规律的。但是由于它们的内容不同,要求存在的方式不同,所以它们并不是相等地符合这些规律的,因此便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美的形式,即自然美形式、社会美形式、艺术美形式、科学美形式、技术美形式。

美就是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同时也是美的本质和美的现象的和谐统一)。科学美就正是前述科学认识及适合表现这种认识的物质载体这些美的内容与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科学论著和科学模型等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其他种类的美,也无不是它们各自美的内容与符合形式美规律的形式的和谐统一。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有各个美的种类区分,一个美的种类不可能为别的美的种类所替代。

从上述科学美的定义和系统、科学美和其他种类的美的同异中,不难见出:科学美的存在是无法否认的事实,科学美是一个与其他美种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的独立的美的系统。

四、对承认“科学中的美”却否认科学美的观点的简析

在否认科学美的言论中,有一个令人费解的观点,即既承认“科学中有美。研究科学中的美应当是美学的一项任务”,又认为不存在科学美。那么,其所指“科学中的美”是怎么回事呢?据说:“科学中的美主要是形式美”[4]。

所谓“科学中的美主要是形式美”,可以给人以两种不同的理解。

其一是说“科学中的美”既有内容美又有形式美,但形式美是主要的,内容美是次要的。如果这种理解符合作者本意的话,那么就无异于说,作者是承认“科学中的美”是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的。既然如此,那么“科学中的美”又是哪个种类的美呢?是自然美?是社会美?是艺术美?抑或是技术美?显然都不是。本文前面对科学美以及其他种类美的分析,已经说明它只能是科学美。

其二是说“科学中的美”只是形式美,没有内容美。如果这种理解符合作者本意的话,那就带来一个应该如何理解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在我们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美的事物(亦即美、美的形象),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当然还有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任何一个事物,既没有不具内容的形式,也没有不具形式的内容。客观事物在内容上的美,是客观事物各种组成要素具有悦情性这一美的本质。科学美的内容美,主要是精神材料要素方面的认识上的真。而真,就正是美的一个本质属性。而且,真这种认识,即科学认识,又是具有活力性、本然性、益人性和出类性这些美的本质属性的。因此,真这一科学内容,不仅具有长人智慧的功能,而且具有悦人情感的功能。此外,科学美还有诸多的内容美:在精神材料要素方面,有对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的正确运用,有科学风格等等;在物质材料要素方面,有构造科学模型和科学论著的各种优质材料。这些精神材料要素和物质材料要素,也程度不同地寓有真实性、活力性、本然性、益人性和出类性这些美的本质属性。上述种种内容要素的美的本质属性的有机结合,便是科学美的内容美。科学美的内容美,如同其他种类美的内容美一样,其精神材料要素是不可能为人的视听器官所直接感知的,其物质材料要素则是能够为人的视听器官所能直接感知的。因此,从总体上说,科学美的内容美自身,还不能成为直接可感的美的科学形象。美的科学形象亦即科学美,只有按照形式美规律把有关美的内容要素组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即具有了形式美,才能确立。可见,科学美就是科学内容美与科学形式美(以及科学本质美与科学现象美)的有机统一。承认科学中的形式美,否认科学中的内容美,从而推论不存在科学美,是既有违客观事实,又不符合辩证法的。

收稿日期:1999—11—18

标签:;  ;  ;  ;  ;  ;  

科学美的现实性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