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对策与委托实现机制_供应链系统论文

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对策与委托实现机制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对策论文,企业间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背景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的出现,以动态联盟为特征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出现,使原有企业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顺应这一变化的是供应链管理。集成化供应链是以资源外用(outsourcing )为特征的集成企业网络(扩展企业模型),它改变了原来的“纵向一体化”(verticalintegration)模式,向横向一体化模式转变, 市场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联盟之间的竞争,即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原来那种单枪匹马的企业竞争策略已不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需要学会如何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的策略与技巧;同时,在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而加入某一供应链连盟的过程中,又需要竞争的优势与策略,这就是供应链结盟过程中的“合作—竞争”模式,这种竞争是核心能力的竞争,“核心能力”——美国的C.K.prahalad和Gray Hamel认为是“一组先进技术和谐组合”,这种技术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还包括生产与组织管理,如产品开发技术,制造技术,成本控制技术,营销技能和售后服务、市场反应能力等。因此供应链管理(SCM)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 它强调企业如何凝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去和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而每一个企业都集中精力去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业务,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通过技术程序的重新设计和业务流程的快速重组,做好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的必须长期控制的比竞争对手更善长的关键业务,这就是供应链合作模式——“双赢”(win—win)。

供应链管理研究和实践表明:增加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提高信息共享程度,用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决策系统代替缺乏柔性和集成度差的决策体系,使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都能清楚地观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以达到更好地协调,降低供应链成本,降低各个环节的延迟时间,消除信息扭曲的bullwhip现象,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通过建立面向供应链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MRPⅡ(或ERP)敏捷供应链系统,为企业供应链的运行提供了基础保证。目前关于供应链管理(集成化、敏捷化供应链)的研究,基本上遵循一条既有侧重点又有一般的研究思路:将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内在机制视为由相互协作的智能代理模块(agents)组成的网络,每个代理模块实现供应链的一项或几项功能:每个代理模块又与其他代理模块协调运作。

然而,从战略伙伴关系的企业集成模式看,这只能使供应链达到中观集成和微观集成,而宏观方面的资源配置、合作对策和委托实现机制,并没有实现。通过MRPⅡ/ERP实现了中观集成(信息流集成),通过DRP(distributionrequirement planning)或LRP(logisticresource planning)实现工作流的集成,而要实现协商代理和合作对策的只有建立面向决策高层的EIS/NDSS,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集成模式

从经济学、市场学的角度看,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经营策略由原来的零和竞争发展成为合作性竞争是全球竞争趋势。合作性对策问题(cooperative game)是目前对策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团对(group team)和自我管理团对(self-managing team )为形式的新的企业管理对象,合作性(cooperation)、竞争性(competition)和独立性(independence)已成为未来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建设性对话(constructive controversy )和群体协商(group negotiation)将发挥有力的作用。在供应链管理中, 如何发挥群体协商机制的作用,目前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1 )企业联盟中信任问题(confidence)。Thoreli(1986)以强调可靠性预期为标准, 强调合作伙伴的可靠诚实,遵守承诺,认为信任与不信任的真正差别在于双方信心(faith)的飞跃:彼此相信对方关心自己的利益, 在没有考虑对彼此的影响之前谁也不会行动(M.kumar,1996),这实际上强调了合作协商的重要意义。(2 )交流(communication)。 尽管通过Internet/Intranet供应链联盟成员获得了相互有用的信息资源,为信息交流提供了保证,但谁也不保证为个体利益而隐瞒私有信息的存在,信息不对称性问题是协商理论又一个棘手难题。(3)交易成本问题。 交易成本包括①达成双方满意的协议的成本;②使协议适应预期不到的突发事件的成本;③实施协议条件的成本;④中止协议的成本。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降低用户成本(customer cost), 如何在合作伙伴间合理分担交易费用(合作经营分成模式),降低用户成本是供应链合作对策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存的委托加工式的供应链是核心企业委托经过挑选的企业来完成一部分业务,自己则集中力量完成市场调查、产品设计、销售及服务和本企业的生产管理。但是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导致供应链运行成本较高。在委托—代理(principle-agent)关系中,存在两种代理问题(agency problem ):一个是信息非对称性带来的悖逆选择(adverse selection)(对委托人言); 另一个就是败德行为(moral hazard)(对代理人而言)。典型的委托实现机制是规划问题的求解,考虑的约束条件主要有: IR条件(个人理性条件,individual rationality constraints);IC条件(激励相容条件,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constraints);PC条件(委托人可信条件,principals credibility constraints)。

委托—代理问题研究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现实背景):国有资产流失和三角债务问题(严格来讲,国有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不属于自由市场经济中的供应链结构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国有企业存在两种委托—代理模式:纵向的政府到企业经营者间的分层次的多级委托—代理链,横向的企业间业务合作关系中的委托—代理模式)。

2 现阶段我国企业合作模式与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

脱胎于计划经济的我国工业企业,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企业机制和管理思想都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 缺乏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 我们的实际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外部资源利用低,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还没有形成战略伙伴关系等具有战略联盟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我为主”的自主经营思想仍然在许多企业存在,跨地区、跨国界的全球供应链为数不多。

2) 许多国有企业虽然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但是在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方式上,仍然习惯于按照计划经济模式办事,没有进行科学的协商决策和合作对策研究,缺乏市场竞争的科学意识。

3)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的委托—代理模式, 委托代理的“激励成本”(incentive cost)远大于市场自由竞争的激励成本,代理问题中的“败德行为”(moral hazard)相当严重。

4) 国有企业委托人的典型特征是委托人的双重身份, 双重角色(既是委托人又是代理人),代理人问题比常规代理人问题更复杂。

5) 企业合作关系中短期行为也普遍存在。 由于委托代理人问题的特殊性,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短期行为。企业的协商过程带有很强的非经济因素和个人偏好行为。

6)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 )现象的存在,企业在合作竞争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此外,我国目前市场资源的结构配置机制并不符合规范的Pareto配置模型,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交易成本较高,委托代理实现过程中的信息非对称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都让人棘手。

7) 基于Internet/intranet 的供应链模式是供应链企业合作方式与委托代理实现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是我国许多企业没有充分利用EDI/Internet等先进的信息通信手段,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传递工具落后。与此同时,在利用Internet/intranet进行商务活动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合作对策委托实现机制,1998年,发生了海南某公司和香港某公司进行在线电子商务时我国首例电子商务诈骗案,充分说明我国企业在进行全球供应链活动中进行合作对策与委托实现机制研究的重要性。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供应链管理思想在我国企业中应用受到的阻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而企业改革的深入又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因此,完善供应链管理思想运作方法,解决我国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企业合作对策与委托代理实现机制问题是关系到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否在我国得到很好实施的关键。

3 国内外研究的动态

供应链管理(SCM)思想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 一些著名的国际公司如IBM、惠普公司、宝洁(P&D)公司等都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思想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吸引了更多的学者和企业加入SCM 的研究与实践中来。从最近一两年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明显看到关于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文章的增多,但是,前几年对供应链问题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供应链的运作层次上,解决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问题。但是敏捷制造和动态联盟的出现,计算机集成制造不再是单一企业内部的集成问题,而是企业联盟的集成,是联盟企业的信息与资源的优化重组,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扩展到所有加盟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特别是关于合作制造(虚拟制造)与战略伙伴关系问题的提出,企业合作与对策问题以及委托实现机制问题浮现出来了,但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开展,有关文献相当匮乏。

国内对供应链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是最近这几年的事情,但研究工作已走在实践的前列,起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大学都把供应链管理纳入了863/CIMS 的研究主题中开展研究。吴澄等人在“供应链建模与管理的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998第4 期)中提到供应链管理中的利益分配问题,认为“如何评价各成员的贡献,确定各成员应该得到的利益,以及在成员之间建立一种信任机制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李芳芸等人在“基于协调中心的敏捷供应链系统的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998第4 期)中关于供应链的管理与运作方式中提到要利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如定义交易策略、规则,使得各成员遵从所得的承诺,建立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协调机制等。王荣良等人在“基于因特网的敏捷供应链管理技术初步研究与探讨”(第五届全国CIMS学术会议论文,1998年,成都)提到在SCM系统中, 经营决策过程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用要机综合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

4 结论

研究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合作对策与委托实现机制对我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适应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发展趋势,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与竞争能力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习惯于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缺乏合作对策与竞争策略,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屡屡吃亏,在与外商合作投资中由于没有科学的合作对策和建立合理的委托实现机制,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我国国有企业要建立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首先要学会如何与外商合作和实现合作。

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敏捷供应链是供应链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如何利用网络信息降低代理成本并且安全可靠地实现委托代理业务,是网络虚拟供应链实施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行代理制是企业改革的方向,但国有企业的“代理人问题”,如激励成本过高,败德行为等阻碍了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国有企业的实施。因此,建立合理的委托实现机制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标签:;  ;  ;  ;  ;  ;  ;  

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对策与委托实现机制_供应链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