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人民医院 青海海北 810400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在SAS、SDS分值变化比较上,实验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上,实验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提高患者的认知,值得普及。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症状危急,主要因冠状动脉供应下降或者中断,导致心肌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而坏死所致,属心血管疾病。患者因病情危急,且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以及经济支持,加之对病情缺乏了解,导致治疗依从性不高,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十分必要。我院对收治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旨在总结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为主要对象。男患者14例,女患者6例。年龄范围41岁到82岁,平均年龄为(53.3±1.2)岁。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心电以及心肌酶检查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不存在心源性休克、心衰、肝肾功能不全以及严重性心律失常。排除哺乳期、妊娠期女性。其中有13例患者为前壁心肌梗死,有7例患者为下壁心肌梗死。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例。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详细内容如下:
1.2.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并对检查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通过不同途径对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讲解辅导、宣传手册方法以及媒体宣传等,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康复内容、药物治疗等内容有更多的认知。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并对患者介绍疾病治疗的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信心。
1.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时间确保每天在半小时左右,同时采取不同措施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包括鼓励、解释、情绪转移等,稳定患者的身心状态,使患者保持积极正面的心态。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保持身心舒展。同时引入音乐放松疗法,通过让患者倾听舒缓的音乐纠正不良心理。
1.2.3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稳定机体的体重、血压、血脂以及血糖等。鼓励患者戒烟戒酒,并引导患者认知行为,鼓励患者参与有氧健身。运动可依据患者喜好进行选择,包括室内慢走、太极拳、室外步行、慢跑、健身操等,合理调节运动强度,每天运动控制在20分钟到40分钟,并逐渐调整。饮食注重低脂、低盐、低热量以及低胆固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心理情况越差。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主要结合以下标准对患者实施评估:(1)优:患者能够复述80%以上的健康教育知识,能够完整演示宣教内容。(2)良:患者能够复述60%到80%的健康教育知识,能够演示部分宣教内容。(3)差:患者能够复述60%以下的健康教育知识,无法演示宣教内容。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数据应用 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格式为率(%),组间数据比较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格式为(X±S),组间数据应用T检验,组间数据比较T检验,P<0.05则提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情况变化比较 如下表所示:
可见,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上,实验组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主要因急性心肌组织缺血所致,病情危急。患者急性发作时,症状痛苦,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患者因心肌梗死症状的影响,加之对病情以及治疗认知不足,身心容易出现负面影响,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病情恢复。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十分必要[1]。
健康教育主要以系统的教育活动为主,使患者对疾病有更多的认识,纠正患者错误的观念,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能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而心理护理则通过心理疏导,引导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身心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本院研究显示,在SAS、SDS分值变化比较上,实验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上,实验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尹白梅[2]的研究结果相符。
可见,采用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武玉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9):231-232.
[2]尹白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121-122.
论文作者:冶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