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效 绿色长效 大开合教学观
在多年课改的过程中,提倡教学评高度一致,甚至每一步都要有设计性,步步为营,不敢越雷池半部。追逐高效,课堂高节奏大容量,压得师生高度紧张,这样不免有矫枉过正的感觉。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中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课堂教学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不应把追求高效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要眼光更为长远,回归灵性课堂,形成绿色长效的良性循环课堂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及经验,提出了促进每一位孩子发展的“大开合教学观”。“大开合”原指国画艺术构图遵循的一种理念。“大开合”在本文已经延伸为:在指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中,围绕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构建绿色长效,开放自然的教学状态。为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提供自我成长的机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自然的灵性的空间。
在深化课改中,强调学习应该指向学科素养的核心内容,提倡通过多元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或项目是学习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综合素养。促进每一位孩子发展的“大开合教育观”开启孩子智慧的通道,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一、大合——指向核心目标的大观念教学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即通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有效,更加长效。这就需要基于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那么美术学科核心目标应该怎样定位?出身美术教师的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阐述了应该以语言应用为导向,加强孩子对语言创造性的应用能力,培养孩子的高阶思维才是语文教学核心内容。美术教学的本质追求运用美术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问题的解决,在多角度的文化理解及实践中培养孩子的审美观,促进审美思维的形成及品格发展。中小学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发展方向是不谋而合的。对于一些高深学术理论的东西应该是大学老师及部分专家去研究,对于中小学教师只要带领孩子进行充分的体验,引导孩子运用一些基本的美学原理进行体验、分析、评价、创造表现即可,这也符合布鲁姆的金字塔理论。
在创造性的表现中孩子抒发了灵性,表达了情感,在情感的积累中形成独特的审美品质。其实,尹少淳老师所提倡的“大观念教学”,也正是如此。例如:我一直在研究的课题《物源书画》正是基于此理念而开发的一门拓展课。 在教学中将深邃的书法的笔法原理通俗化,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自然社会的事物而引发学生思考感悟对笔法的理解,通过一些笔法的实践练习及书写训练巩固对基本原理的深度理解,促进学生审美思维的发展。其中笔法是教材的核心内容,有笔法的研究学习,结构章法才有意义。教材在编写时积极围绕核心内容的学习序、知识序展开。每一课的基本内容,从观察大自然的物像开始到趣味笔法练习再到书法练习的实践运用,融合文化理解、审美素养的提升,进而上升到书画同源,生命同源的的观念感悟,为孩子们形成大观念下的审美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书画通融大观念的主题式、项目式学习指向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审美核心素养及人格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二、大开——构建绿色长效,开放自然的教学状态
前段时间,苏州听了几堂语文、数学、音乐课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课堂非常扎实,从知识的学习到知识的运用都是环环相扣,步步生成,孩子们的思维发展轨迹很是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想孩子们经过长期的,非常实在的学习肯定在应试上不成问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孩子们的深层次思维发展会怎样。我想也是值得深思的。我觉得课堂收的笼,也要放得开。
(一)高效不是唯一,绿色长效才是我们的方向
一幅国画作品大开合形式表现更能让观众的视线聚焦,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水面及天空大面积的留白就给了观者很大的想象空间。一堂课如此及对孩子的教育也应如此。高效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要有多把尺子来衡量我们的一堂好课。营造氛围充分的让孩子自主探究,教师提问不要急于回答,留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空间,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要在关键时间节点、关键的地方等等孩子,也许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由低效逐渐走向高效,现在我们更应该关注课堂教学应该由高效走向绿色长效循环机制。因为我们的教育不是一时的,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方向奠定基础,为孩子的人格品质发展保驾护航,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
怎样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呢?我认为还得从解放教师自己开始。我们首先要解放思想:孩子才是第一的,在活动中要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的教学即扎实又风趣幽默。管老师为了让不太自信,站起来沉默不语的同学开金口。管老师经过几次巧妙引导,学生还是难以启齿,一般的老师可能再也不会给机会了。但管老师用十足的耐心,边引导边等到孩子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再到小声的跟读,最后到大声流利的朗诵,足见管老师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孩子,行中有孩子。这才是课堂教学的大智慧,遇上这样的一位名师是孩子的福气。
现在我任教的303班也有两位孩子,原先在一年级时从来不会有整张的纸来画画,哪怕发给他们整张纸转个身就变成纸片,只会在不规则小纸片上乱涂。我并没有就此而厌弃他们,而是经常给他们残缺不全的画上打上星,并指出可以再画的完整些吗?他们每次都会进步一点点,三年下来已经可以完成整张完整的作品了。其实两位孩子对画画还是有天赋的,特别是那位每次画的满脸是胡子的某某,交作品总是最积极的那位。他的作品线条非常干净,画面交织着满纸的幻想童年。
(二)教学不可单一,开放自然是我们的学习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未形成自己对教学的深度理解,还停留在教教材或者说单课处理教材的水平。教育观是需要长期的总结与提炼的。只有在有一定高度的教育观的主导下,你的教学才会放得开而又不脱离主题。当下提倡主题单元式整合教学及通过多元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或项目式学习就是在一定主题下可以放开自然的教学,以此来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综合素养。
在2018年浙江省stam课程研讨会中,有部分教师展示的课,就很好的阐释了在具体情境中整合多学科知识技能,培养孩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一堂课中老师带领孩子们解决手机看视频或阅读不方便,需要做出一个手机支架。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方案的设计,再到具体产品的尝试设计制作,再优化迭代,制作出一个有一定审美使用价值的手机支架。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孩子们不断的尝试制作,不同学科方向的深度的思维,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学科的融合,孩子们之间的异质互补合作,让每一位孩子都有进步的空间,尝试到成功的机会,这才是开放自然有灵性的教育。
我们的教学可以开放更多的时间空间及组织形式,让学习在自然的状态下发生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角色,都有信心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大开大合——删繁就简,精准深入创造扎实而空灵的课堂
大开合的课堂教学需要删繁就简,删除课堂内容、教学环节多余的部分,为孩子发展披荆斩棘铺设了一条正道。大开合的课堂教学需要更为精准深入,要给课堂教学更多的留白,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角度的提问及自主体验活动,激发孩子深层高阶思维,培养更加有灵性的孩子。
创造扎实而又空灵的大开合课堂教学,为孩子成长助力,激发更多的孩子感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我一直在研究探寻的路上。
论文作者:胡双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孩子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孩子们论文; 高效论文; 长效论文; 素养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