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德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经验及对我们的若干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英国论文,中小学论文,启示论文,校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对校长进行有计划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跟上社会发展形势,是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英、德两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作法是:
(一)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作为中小学校长,由于都是出身于教师,又都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在培训上两国主要是针对校长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调研,然后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例如,德国莱茵茨——法耳茨州州立教师进修学院通过充分调研提供的翔实资料,依靠培训教师、地方教育行政官员、大学专家共同研究制定了1995—1996年最新校长培训计划。设置五门课程:领导艺术;开发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管理;学校发展;学会交流。
校长们初到学院培训,首先是请校长们对学校制定的培训计划提出要求和意见,学校据此对教学计划作进一步修改,然后确定正式的教学计划。每门课程都有教学指导小组。
与德国的培训相比,英国的培训内容更侧重于实际操作,特别是中小学校长的短期培训更注重实用性。英国校长协会在制定校长培训内容时,确定了如下十个方面的内容:
1.发展领导者个人的价值、视野及领导能力。
重点是:让准备接位的校长认清其职位的价值。
2.接位后,应对学校进行分析,了解其以前的情况。
重点是:校长应能更好地对学校的优势、弱点进行评估。
3.搞好教学管理,提高学生质量。
4.交往技巧:如何管理别人。
5.学校管理策略。
6.学校政策制订及执行。
7.学校财务及账目管理。
8.如何处理好与上级机关的关系。
9.如何处理好与社区、家长的关系。
10.正确处理个人所面临的挑战及作为领导的压力。
这些培训内容虽有学术性的理论讲座,但更多的是如何解决学校管理问题方面的内容。其重点是帮助校长懂得“如何管理”,而不是“管理是什么”,进行学校管理实际的研究,是一种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培训。通过这些内容的培训,达到发展校长管理技能的目的。
在培训内容上他们认为,如果说的理论与用的理论相违背的话,校长就会觉得学无所用。在我们考察中发现,英国许多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在对校长传授新的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学校管理的实际和校长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二)培训方法的实践性
英、德两国在校长培训的方法上,强调以实践为基础、开展多样性的培训工作。既有老师授课指导方式,又有学员分组进行专题研讨的方式;既有“课题——阅读——讨论”的培训方式,也有经验学习的培训方式。如纽卡斯尔大学教育系在培训校长时运用的方法是:
这种培训方法有四个环节:1.实际经验,是指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与教师、学生合作中获得的经验。2.让校长在培训之前仔细考虑经历、经验中都学到、得到什么,以加快校长对经验的思考。3.让校长形成整体概念。4.测试校长在经过几个步骤的培训后,在新的环境下如何运用所形成的概念处理问题,让校长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的实际经验。以上方式主要是循着如下的思考体系:“讲授理论专题——学习有关材料,特别是学校管理案例分析方面的材料——继续让校长学习一些材料——组织校长讨论”。英国这种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多样的培训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德国的中小学校长在进修学院的培训一般分作三步进行。
第一步,在学院听课学习阶段。
第二步,返回本地区,与参加学习的校长组成小组进行交流、研讨。
第三步,回到自己学校,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完成学院课题;这期间培训教师还要到学校进行具体指导。
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方法,实现了校长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管理能力,确实是学有所得。
(三)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英国和德国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上不作硬性规定,而是采取自愿选择的原则。为了吸引和推动校长参加培训,英、德两国的培训机构都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1.上岗培训。德国莱——法州进修学院对新任命的校长进行为期一周的强化训练。每天从早八点至晚十点,纲要性地介绍校长们所需要的知识,再从正式培训计划中选择重点专题学习。
2.短期的专题培训。
3.高学历培训。实际上英德两国的许多中小学校长在未作校长之前已经过了教育管理硕士或研究生班的系统培训,为谋求校长职位作好了必要准备。因此,为了竞争校长职位,未来校长们参加高层次学历培训已成为一种趋势。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为此设立了三种教育管理专业学位性质的培训班。
①研究生班(PGCE)。由大学与伦敦地区中小学联合举办。40%时间在大学学习,60%时间在中小学的指导教师指导下学习实践,毕业后授研究生学位。
②教师在职培训(INSET)。与世界其他地区学院联合办学,参加国和地区有巴西、香港、台湾等,采取学分制。假期在大学学习获得学分,平时在各地学习获得学分。要求修满120学分。毕业时按学生要求可获文学硕士、科学硕士或教育管理硕士。
③博士班(PLD)。主要是进行教育研究,可以在家学习,三年时间读完,主要通过EMail电子邮件完成学业。
德国教师进修学院为校长开设的五门课程(如前所述),每门课2年,每年开6次课,每次3天,由校长们自己选择。
这种多样式的培训方式满足了不同校长的需求,较好地解决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四)培训机构的网络和培训师资的优化
英国校长培训是由教师培训署负责全国的宏观管理。各种培训单位主要分为三类:高等学校的教育学院;地方教育局;专家个人。这些单位分别到政府注册登记。高等学校又分别由校长协会、中小学教师协会协调研究制定培训的基本内容。大学还与地方教育局或中小学联合办学实施培训。各培训机构及专家个人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工作的开展,培训署将组织评估,再确定哪些机构和个人具有校长培训的资格,其效果有待实践的检验。
德国的培训制度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教师培训一般分为四级:州立进修学院、区进修学校、地方教育局、学校。州立进修学院在本州及本州若干地区设置分院,负责校长培训。各州立进修学院每年召开全联邦的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交流、研讨、协调校长培训工作。
与这种培训体系相适应,英德两国都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专业化的培训队伍。如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伦敦大学,从事校长培训的教师大都是具有博士学位,并热心于校长培训工作的专家学者。这些培训人员一般都很重视与地方教育局、中小学校合作,共同研究设计培训计划,合作研究学校管理课题。并且在培训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受训校长通过培训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不但提高了校长的理论水平,并且直接推动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德国州立进修学院的教师,不仅有长期的教学经历,许多教师还担任过多年的校长。如莱——法州进修学院的莱德尔女士担任过规模很大的中学校长多年,又多次参加过校长培训。现主管该院中小学校长培训。培训教师每年还有14天的进修时间,可到各州大学听课学习。
由于有高质量的师资作保障,英、德两国的校长培训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两国教育界人士都认识到,培训校长的师资必须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高级人士,只有这样,整个培训工作才能不断登上新台阶。
(五)培训机制的激励性和物质保障
英国政府为激励校长参加培训,对每个接受培训的新校长提供了2500英镑资金,由校长自己选择培训单位使用这笔资金。同时,全国已有200多个培训单位在中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注册,各培训单位在培训机制市场化的条件下,通过自我激励,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信誉和知名度。另外,国家将于1996年实施中小学校副校长培训计划,并把副校长培训看作校长任命前培训的一种方式,以加大激励力度。
英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配备了满足培训需要的条件:一是中小学校长培训都有配套的培训场所和生活服务设施;二是运用电子计算机及电化教育设备等现代培训技术。
德国一般是校长向各个州立教师进修学院申请培训,由进修学院作出预算向政府申请,经费直接拨到进修学院。如莱——法州教师进修学院每年培训校长30人,每年2次,两年共拨给2万马克。为了激励校长进修,德国各州规定,校长培训期间工资照发。
通过上述对英、德两国中小学校长管理与培训经验的介绍,反思我国这方面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培训机构、校长三方面的积极性,以政府政策来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英国和德国政府对校长任职条件已经形成明确规定,培训机构按照对校长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英国对各类培训单位实行注册评估制度,推动培训单位主动改进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而校长为了跟上发展形势,自觉自愿地参加培训。此外,政府为培训工作提供拨款,也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增强培训机构的竞争性,增强校长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迫切性,我国政府应在政策法规等方面给予引导。
(二)应建立必要的民主管理与监督机构,保证校长成为独立办学法人
英德两国中小学校长都有很大的自主权,而作为监督机构(在英国是地方教育局,德国是学区教育局)不直接干涉校长的权力。在我国行政部门对校长管得太多,使校长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成为独立的办学法人。我国可借鉴英德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中小学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机构,发挥监督机构在学校规划、经费筹措、社区协调、学校评估等方面的作用,为校长的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让校长集中精力办学,从而达到提高办学质量的目的。
(三)应试行中小学校长岗位职业化、专业化制度,建立并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晋升和培训的法规政策
造就我国优秀合格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发展改革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将竞争机制引进校长选聘过程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国家教委已将《校长任免办法》列入《教育法》的配套法规体系,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对这项法规进行深入的研究,争取尽快出台。同时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作保证,建立起有中国特色具有公平性、竞争性、民主性和规范性的校长选任制度。
(四)应针对我国中小学的实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活动,尽快提高我国现任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
就我国中小学校长队伍现状来看,相当部分未受过高等教育(主要是农村),相当部分未受过师范教育,还有相当部分未有学校管理实践经验。针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及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我国中小学校长的实际状况,应把短期的专题研讨培训与系统的专业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提高培训相结合。在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行岗位资格证书的同时,推行继续提高培训证书制度,将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以调动广大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并通过试点,逐步实行相应的学位证书制度。
(五)要加快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增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培训队伍
英、德两国能够产生大批合格的中小学校长,除了有健全的选拔机制之外,国家统筹建立或确定一批培训基地,并拨出专款作为保证。我国除了完善原有的省、市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系统之外,应在各师范大学创办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也可采取培训单位与大学、重点中小学联合办学的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别地对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为了保证培训质量,要建立一支既有丰富的学校管理实践经验,又有教育理论、教育管理知识的人员选聘为教师,是我们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