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527200
摘要: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麻剖宫产术后体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我院进行腰麻硬膜外麻剖宫产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即去枕平卧6 h;观察组护理内容更改为6 h 内不可以抬高头部,适当活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活动下肢和屈伸运动,每1 h的翻身按摩。结果 两组患者剖宫产术后6 h比较,观察组术后发生腰背痛、上肢麻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差异,而骶尾部压疮、头痛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体位的护理干预未增加腰麻硬膜外麻后头痛的发生,减少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产妇舒适度。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麻;术后体位干预;被动活动
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对提高其术后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产妇术后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及减少不良刺激,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是术后护理重点,常规情况下要求腰麻硬膜外麻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 h,腹部切口压砂袋。术后长时间保持平卧体位,导致多数产妇术后舒适度较低、发生压疮或皮肤损伤、腰背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生成、腹部胀满等不良刺激。
临床实践中发现,在麻醉手术的强迫体位使患者非常疲劳,术后麻醉药在体内已基本代谢完毕,生命体征恢复到平稳状态,采取头部垫枕的舒适体位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并无多大影响。对患者给予及时术后体位干预,如协助活动下肢,翻身等均有利于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我院2013 年8月至 2014 年7 月对100例剖宫产产妇进行术后6 h 内体位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 年8月至2014 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腰麻硬膜外麻下进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年龄22~31 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等临床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方法:
在术后6h内采用去枕平卧,适当活动手脚,可以抬臀,调整局部重力支点。
观察组进行术后体位干预:
在患者神志清楚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并督促其在术后6 h 内不抬高头部的前提下,适当活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活动下肢和屈伸运动,每1 h的翻身按摩使患者舒适,以促进血液循环。
1.3满意度评价
(1)舒适度。术后患者清醒后根据实际情况和主观感受自我评定,无疲劳感,关节活动自如、颈部以及全身肌肉无疼痛为舒适;存在部分不良刺激为不舒适。以不记名方式在15min内单独完成,并当场匿名投票。
(2)患者术后压疮多发生于骶尾部。以皮肤潮红、肿、热、麻木或疼痛为主要症状,极少数出现湿疹样红斑、细小水泡。
(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下肢肿胀、突发疼痛,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等处压痛,确诊浅静脉充盈或深静脉行径压痛。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显示静脉管壁出现增厚、毛糙、血流减慢现象,管腔内可见实性中等回声,血液局部充盈缺损。
1.4 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对两组患者研究数据采用独立样本χ2 检验,检验水准设定P<0.05,则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2 研究结果如表
3讨论
去枕平卧6 h主要为了预防头痛,避免颅内压降低以及脑膜受刺激,其头痛的程度与体位改变并无关系。而6 h内的不能活动的误解,加上平时垫枕睡眠习惯变成去枕平卧强迫位造成了患者发生腰背痛、上肢输液侧麻木、胀痛不适。对照组患者通过护士指导或协助活动、按摩后,腰背痛、上肢麻木症状均有明显缓解。
应用镇痛、麻醉药物有效解决了患者术中和术后疼痛,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但同样也导致患者术后主动活动明显减少。在抬高床头卧位时,患者身体重心患者骶尾部,加上身体下滑的剪切力,使皮肤血液长时间循环障碍,是导致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1]。恶露的排出导致皮肤受潮湿、摩擦、排泄物、分泌物等理化因素的刺激也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中虽然两组患者在压疮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及时翻身、更换护垫可以有效防止压疮发生,故在产后护理需加强预防意识。
腰麻硬膜外麻剖宫产患者术后,常因患者神智清楚后害怕疼痛而恐惧紧张心理,精神紧张、不自主憋尿而不敢排尿和麻醉药物未完全代谢,使膀胱过度充盈,导致膀胱括肌麻痹,再加上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以及产房环境影响最终导致尿潴留的发生[2]。活动、按摩使患者精神放松,根据患者特点调整排尿体位,从而使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体位的改变可引起呼吸和循环等机体生理功能发生相应变化[3],要注意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及补液情况,并在进行体位干预前后关注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如有明显变化应马上停止。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解除患者顾虑,协助患者变换体位要轻柔、缓慢,避免导管、引流管扭曲脱落,也要注意患者切口渗血情况。本研究显示变换体位没有明显增加患者术后切口渗血情况,这与细致的护理亦有一定关系。
在本研究中剖宫产术后6h进行体位干预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尿潴留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术后及时体位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尿潴留的发生。该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显著,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成莲.剖宫产术后压疮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5):190-191.
[2]周琼华,王海明,伍小敏.自由体位对硬膜外麻醉腹部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69-70.
[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卢海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体位论文; 下肢论文; 平卧论文; 发生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