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村 现代农业发展必经之途——“中国特色村村官话说产业兴村”之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论文,官话论文,中国论文,农业发展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村的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15%,85%是第二第三产业创造的。”9月5日上午,“中国特色村村官话说产业兴村”论坛会上,来自辽宁大连市大魏家镇后石村的党委副书记陈玉圭出语惊人。“中国特色村村官话说产业兴村”作为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的分论坛,就当前我国农村如何发展二三产业、提高生产力,走上现代农业的道路进行深入讨论,陈玉圭是与会的200余名“村官”代表之一。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重要论断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进入城乡统筹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步入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是每一个与会代表最为关注的问题。
大寨经验
大寨,这个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村庄,由于承办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会再次为世人所瞩目。
改革开放后,大寨村在完成了“转轨”“转型”之后,开始步入“升华”的快速发展阶段。到2004年,大寨村域经济总收入实现1.1亿多元,比上世纪80年代末增长50倍,全村户均创经济总收入达到64万元,人均达到21万元。这个水平,已大体相当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村的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道霞认为,大寨的成功实践,打破了我们“三农”圈中的一种旧的思维定势:即认定“眼下东中西部发展差距的鸿沟是不可逾越的”,具有决定性意义。黄道霞将大寨的崛起定位为“穷村发展经济的模式”。他把大寨的经验总结为四条:一、“昔日农业样板,今日工商村庄”。大寨的崛起,首先最根本的是成功实行了以发展中小型现代工商业企业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先后办起了饮料、食品、服装、纺织、采煤、运输、酿造等新型工商企业群,使得村域经济财富猛增。现在大寨工商业在全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达到90%;二、坚持了大寨优良传统,种好庄稼。大寨农业比重现在虽然只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1%,但农业连年丰收,粮食等农产品保持稳定、增产。基本农田800多亩,保持得很好,坚持了农田基本建设,战胜了自然灾害,推广了科学种田,发展了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三、开发“大寨文化”能力是大寨崛起的基础。已经成为历史的“农业学大寨”创造了独特的“大寨文化”,这其中既有物质文化的遗留,也有精神文化的遗留,这些文化遗产成为大寨人的一种无形的资源优势。大寨人对它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并且适应社会需求,及时开发了大寨文化资源,解决了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使得大寨能够招商引资,找到协作伙伴;四、大寨观光、旅游业异军突起。大寨的自然之美和大寨的人文遗产使得大寨观光、旅游业火爆起来。他们采取“家庭经营”的形式经营了旅客的食宿。大寨观光、旅游业2004年的经济收入达到4600万元以上,农户是这一收入的主要受益者。
打破“就农业论农业”的调产思维定势
大寨的成功实践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行经济结构调整。但大寨与以往所提到的调产思维不同之处在于把调产重点放在了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调整,不是通常只局限于第一产业(农业)内部的调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间、农林牧副渔之间的调整等),打破了“三农”圈论发展、“就农业论农业”、不论发展工商业的思维定势。
放眼我国发达地区名村富村的发展模式,几乎都在走一条不约面同的道路:即打破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传统观念,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扩展。大连市大魏家镇后石村的党委副书记陈玉圭既是一名普通的村官,也是一家固定资产1.2亿元、社会产值超过15亿元的实业总公司的总经理。2004年,后石村的利税总额达到5981万元,村可支配财力1500万元,人均收入10971万元,已经超过了全国城市人口平均收入。后石村的成功,同样得益于他们更早地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实践。
江苏省农林厅厅长刘立仁作为农业发达地区的官方代表在“村长”论坛开幕会上的发言很值得我们思考。他认为“现代三农”精神当中的三个新亮点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重大转型、推动农民从务工潮向创业潮转变和引导农村“三集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重大转型,首先要给予现代农业准确定位。江苏省的经验表明。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高效、外向、生态、公关、旅游的农业产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而用工业理念指导农业的发展则是转型现代农业的必需手段。
国家“三农”问题专家指出,从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城市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置条件。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从经济上彻底打破传统农业所依赖的自然经济基础,使其面向市场,走上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之路。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非农就业比例的增加,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发展。
联系电话:0351-428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