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年轻一代传递改革开放精神
——专访陈锡添
文/林洲璐
陈锡添简介
陈锡添 1941年2月生,广东新会人。笔名白云。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任《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香港商报》副社长兼总编辑,曾获韬奋新闻奖。广东省记协第八届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武汉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林洲璐: 《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篇报道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陈锡添: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蜕变、苏联解体,国内“姓社姓资”的争论甚嚣尘上,严重束缚人们的头脑,改革开放在这个时期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这些情况,使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非常忧虑,他88岁高龄来到南方视察,发表了高瞻远瞩的南方谈话,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高潮。《东方风来满眼春》发了之后,全国人民看到了,知道了小平谈话,可以去认真地贯彻落实,是改革开放中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
林洲璐: 在《东方风来满眼春》描写的众多细节中,哪个细节让您印象最深刻?
陈锡添: 其中有一个细节很有趣。在仙湖植物园,小平同志被一种叫天鹅绒竹芋的植物吸引,他摸摸它的叶子,问植物园负责人,它长不长芋头啊?植物园的负责人告诉他,不长芋头,这是观赏植物。小平为什么问长不长芋头呢?他女儿邓楠说了一句话,我爸爸很喜欢吃芋头。报道见报不久后,一位湖南的年轻人给我写了一封信,说看了报道很激动,知道邓爷爷很喜欢吃芋头。他家里种了很多芋头,想给邓爷爷和我分别寄一些。最后,他一份寄给中共中央办公厅转邓小平收,另一份通过在深圳打工的朋友转交给我。
镂空表盘上的时针、分针直接位于机心之上,指向两个标有阿拉伯数字时标的计时盘。动力储存指示设于8点钟位置,两段式指针呈现立体效果。透过表背,镂空缎面打磨发条盒表桥一览无余。它构成腕表的整体背部结构,表面经过特别处理。史诗陀飞轮Histoire de Tourbillon 9号腕表的两个菊链式动力储存机制位于发条盒表桥之下。
陈锡添: 一方面,我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和培养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改革开放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劳永逸,改革开放的事业永无止境,要始终牢牢坚持。
陈锡添: 这是一篇长篇通讯,也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我认为入选语文教材是希望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方式和写作技巧。细节是新闻通讯的生命,《东方风来满眼春》铺陈了大量的细节,展现邓小平同志的幽默、朴实、人性化和平易近人。我把邓小平写成人,不是神。我相信,这对学生的写作有一些借鉴意义。另一层深刻的含义是,让学生知道,小平南巡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是改革开放的里程碑,希望年轻一代学习邓小平的改革精神,让邓小平的伟大形象深深地刻在年轻人的心坎中。
林洲璐: 您希望高中生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启发?
将渗流区域Ω离散化,剖分为m个互不相交的单元体e,单元含有M个节点,取插值函数为Ni,则单元体内任一点的水头表达式为:
林洲璐: 在您看来,《东方风来满眼春》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原因是什么?
林洲璐: 走过风雨砥砺的40年,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您认为,《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篇文章对中国当前的改革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通过校内跨境电商创业基地,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跨境电商一线的操作技能,这些技能是从任何书本都学不到的。通过跨境电商校内创业基地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岗位。
陈锡添: 《东方风来满眼春》中传达出的小平南巡的声音以及一些指示,到现在依然有现实意义,并不过时。改革开放初期那种敢闯、敢冒、敢试的精神,现在仍然很需要。改革开放是我们长期要做的事,我们要继承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理念和精神,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迈向更高水平。
(张宜虎对专访亦有贡献)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标签:改革开放精神论文; 陈锡添论文; 专访论文; 南方谈话论文; 90年代论文; 80年代论文; 苏联解体论文; 姓社姓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