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妹
(苏州市广济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酒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9月—2018年6月至本院治疗的60例酒障患者的进行研究,采取拈纸团的方案进行分组,并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而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方案,护理完成后对所有患者的认知状况和相应酒精认知度进行调查评价两种护理方案的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对酒精的依赖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对过量饮酒的危害认知度较对照组更高。实验组患者的精神评分为(92.6±7.2)分,对照组患者的精神评分为(68.4±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酒障患者的心理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酒障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对酒精的依赖度,同时还能使患者意识到过量饮酒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危险认知,使患者能够保持健康的状态进行恢复,从而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护理方案;酒障;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217-02
饮酒是现代社会人群的一种常见生活习惯。适量饮酒能够对人体血液循环进行促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多数人群没有意识到过量饮酒的危害,所以近年来由于饮酒导致的精神障碍,在临床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方案对疾病加以改善,降低患者对酒精的依赖,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探讨心理护理在酒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9月—2018年6月至本院治疗的60例酒障患者的进行研究,采取拈纸团的方案进行分组,并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2~36岁,平均年龄(27.9±3.6)岁,实验组患者年龄为21~39岁,平均年龄(28.5±3.9)岁。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个人体质对比,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在入院时通过常规诊断,均未发现全身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且不会对本次研究造成影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进行治疗时,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配合,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指导,并根据患者的状况,做好日常随访工作。
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强化心理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心理素质进行评价,了解患者的心理诉求,并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的方式,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在住院时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如果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做好相应的个性化心理护理。
在进行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应当通过角色转换或其他护理方式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使患者能够将自身的诉求告知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后,能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加以疏导。同时,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一方面应当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要以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接触,了解患者的心理诉求,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合作度,改善护理效果。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责任护士应当根据疗程各个阶段的要求,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并通过这种方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改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当了解患者对酒精的需求,并在患者即将出院前,消除患者对酒精的心理依赖。一方面可以使患者认识到戒酒后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化验检验的方式来告知患者戒酒后的好处,以及饮酒过度的坏处,使患者坚定戒酒的决心和愿望。
在帮助患者戒酒期间,护理人员不仅应当以医院的角色对患者进行支持,还应当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家属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应当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支持,并鼓励患者积极戒酒,消除患者对酒精的负性认知和情绪。
在患者康复期间,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切不可放弃对患者的追踪护理,应当采用微信或电话的方式,积极,随访,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如果发现患者存在复饮的情况,应当及时处理,必要时要求患者回到医院接受再次治疗,这样才能保证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
1.3 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中自主制定的相关酒精依赖调查表,对患者的酒精依赖度进行调查,并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对酒精危害的了解状况。酒精依赖,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对酒精的依赖度越重,而患者的认知功能与酒精危害了解度,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各表格评分以及本文的一般资料中其年龄信息均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对酒精的依赖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对过量饮酒的危害认知度较对照组更高。实验组患者的精神评分为(92.6±7.2)分,对照组患者的精神评分为(68.4±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3.讨论
心理护理是随着近年来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精神医学和护理学共同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案[3]。这种护理方案不仅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关注,还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整体照顾,从而提高患者的身体质量,使患者能够恢复健康[4]。常规护理中难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满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5],所以导致这种护理方案难以对治疗工作加以配合。所以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配合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6]。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应用于酒障患者的心理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酒障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对酒精的依赖度,同时还能使患者意识到过量饮酒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危险认知,使患者能够保持健康的状态进行恢复,从而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玉艳,王萌.心理护理对酒障患者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4):214.
[2]徐秀玲.小组心理护理对酒依赖患者戒断症状和心理渴求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17-19.
[3]钱志梅,王曙光,李辉,徐晔.心理护理干预合并氯硝西泮治疗酒依赖患者53例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92-93.
[4]尤红,牛素英,刘春梅,于群英.心理护理联合生物反馈对酒依赖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5):4426-4427.
[5]高静,蔡壮.酒依赖与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33):3078-3079.
[6]冯红梅.酒依赖患者的药物治疗及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医疗前沿,2008(21):125.
论文作者:曹红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实验组论文; 酒精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