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1
【摘 要】目的:评价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以及干预价值,为相关患者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8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参照组(n=40)、加行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40)。对比2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排便时间、便秘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排便所需时间短于参照组、便秘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改善患者排便情况。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便秘情况
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并发症情况较为明显,造成肠道反射功能改变,患者有大便失禁、便秘、腹胀等表现,严重降低患者健康、生活质量。针对此情况,患者康复所需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导致医疗纠纷问题。相关资料指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80例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比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选自2016年8月-2017年10月,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和国际胃肠组织的OMGE指南标准,总计80例。纳入标准:患者经CT、MRI检查确诊,伤后进行手术治疗,肠道失去神经支配发生排便功能障碍。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等患者。此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签署同意书,进行1:1比例分组。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介于18-62岁之间,均值(50.05±6.5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患者25例,高处坠落伤患者13例,其他伤患者2例。参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介于18-60岁之间,均值(50.12±4.5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患者25例,高处坠落伤患者12例,其他伤患者3例。观察组、参照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具有实验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知识,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建立和谐沟通关系,分析患者不良情绪原因并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患者治疗信心。(2)排便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可以通过药物进行辅助排便,包括开塞露、番泻叶等,视患者具体情况给药。便秘严重患者进行人工清洁灌肠排便。(3)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多饮水、食用水果以及蔬菜,禁食豆类食品,在软化大便的基础上促进排便。
观察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1)腹部按摩。辅助患者仰卧体位,护理人员以脐部位作为按摩中心点进行手掌掌根部位顺时针按摩,注意掌握按摩力度,若患者有疼痛感需减小按摩力度,2次/d,20min/次。护理人员进行手指刺激,即肛门牵张、括约肌训练,肛门牵张训练时辅助患者左侧卧体位、维持下肢弯曲,中指带上指套并涂抹润滑剂,缓慢插入肛门内,指腹沿直肠壁顺时针转动,2次/d,1min/次。肛门括约肌训练时体位一致,护理人员双手握拳进行肛门处由外向内按压,按压20次/次。(2)患者进行自我训练,患者仰卧体位,下肢合并两腿膝盖弯曲,轻抬起臀部并缩肛、提肛,20次/次。(3)针对性心理。患者康复所需时间长,心理负担严重,导致焦躁、抑郁、忧虑情绪明显,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分析患者不良心理原因,强调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恢复时间、康复训练价值,提高患者配合度,建立患者疾病可观认知。(4)运动指导。综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明确运动时间、运动量、强度情况,帮助患者养成规律运动习惯,通过运动加快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同时,加强患者盆底肌康复训练,给予直肠收敛药物,有效控制患者大便失禁情况。(5)排便管理。护理期间帮助患者建立排便习惯,固定排便时间、挑选排便地点,做好患者排便后皮肤护理。(6)居家护理。患者出院前告知患者、家属注意事项,示范肛门刺激方式。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排便时间、便秘评分、护理满意度。
1.4评价标准
1.4.1生活质量评分标准[2]
参考WHOQOL-BREF简表,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分数、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
1.4.2便秘评分标准[3]
1分——约每天排便1次;2分——约1周排便2次;3分——约1周排便1次;4分——超过1周排便1次,分数、排便障碍呈正比关系。
1.4.3护理满意度
科室自制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技术能力等,总分100分。分数90-100分为非常满意,分数60-89分为基本满意,分数<60分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8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实验观察指标以SPSS19.0计算。护理满意度以%形式展开,进行X2检验;生活质量评分、排便时间、便秘评分以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指标结果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参照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P<0.05观察组高于参照组。
表1 实验对象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当前,脊髓损伤发生率明显递增,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明显,以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最为常见,构成生活质量、健康严重影响。综合护理干预通过针对性心理护理、腹部按摩、患者自我训练、居家护理、排便管理、运动指导等多种措施改善患者心理、身体情况,促进患者康复[4]。周璇,刘双云,何慧文等人研究指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5]。
结果显示:观察组、参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排便时间、便秘评分结果对比,P<0.05观察组均优于参照组。和陈玲,詹秋庆,邓美定等人研究结果有一致性,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97.22%高于参照组68.57%,差,X2=10.3722,P=0.0012[6]。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排便障碍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具有推行价值。
参考文献:
[1]蒋玮,李青,张欢欢等.美国肠道管理指南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34):4877-4879.
[2]胡婷婷,沈朝辉,张付秀等.综合干预对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5):195-196.
[3]韦小梅,方芳,刘莹等.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障碍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7,32(12):109-112
[4]孟祥霞.运动疗法结合冷疗在高位脊髓损伤后痉挛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563-565.
[5]周璇,刘双云,何慧文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2):130-131.
[6]陈玲,詹秋庆,邓美定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3):76-79.
论文作者:易慧丽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0
标签:患者论文; 肠道论文; 脊髓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损伤论文; 神经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