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古丈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416300
摘要:目的:研究臭氧妇科治疗仪以及药物同时应用于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76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依次设置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妇科治疗仪开展联合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手段的应用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联合组外阴瘙痒、肿胀及烧灼感消失消失时间为2.4±0.6天,白带异常、腰腹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6±0.5天、3.3±0.7天,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0.9天、2.5±0.4天和5.2±1.6天(P<0.05)。结论:臭氧妇科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应用效果显著,起效快,可在较短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臭氧妇科治疗仪;氟康唑;克霉唑;霉菌性阴道炎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role of ozone gynecological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fungal vaginitis. Methods:from August 2014 to August 2015 in our hospital 76 cases of mycotic vaginitis patient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se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mbination group,3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drug treatment,the combin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using gynopahty instrument to carry out joint treatment,application effect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treatment. Results: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94.7%,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1.6%(P<0.05);united group of genital itching,burning sensation and swelling disappeared time was 2.4 + 0.6 days,abnormal leucorrhea,lumbar and abdominal pain disappeared time were 1.6 + 3.3 + 0.5 days,0.7 days,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 + 0.9 days,0.4 days and 2.5 + 5.2 + 1.6 days(P<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ozone gynecological therapy instrument combined with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gal vaginitis is effective,quick onset,and can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in a short time.
[keyword] ozone gynecological treatment apparatus;fluconazole;clotrimazole;fungal vaginitis
霉菌性阴道炎属于妇科多发疾病之一,该疾病极易发生反复,治疗难度相对较大。近年来,广谱抗生素以及激素等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若以上药物使用不合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霉菌性阴道炎并发率出现上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临床上必须要积极探求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有效途径。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76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和药物+妇科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手段的应用效果,现将详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76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依次设置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8例。对照组年龄均在20岁至45岁之间,平均年龄34.5±5.2岁。联合组年龄均在22岁至48岁之间,平均年龄36.2±5.5岁。两组患者均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异常、腰腹疼痛等临床症状。本次研究对象排除妊娠期女性,排除糖尿病患者,排除长时间接受雌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排除近20天内连续应用大量抗生素药物患者,排除存在相关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症状等基础资料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氟康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299),按照每天3次,每次0.15克进行口服治疗,患者入睡前取0.5克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克霉唑阴道泡腾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678),给予患者塞阴治疗,按照4天/次进行用药。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通过臭氧妇科治疗仪开展治疗,治疗时间为生理期结束后3天,按照6ml/L选择臭氧对患者外阴阴道开展冲洗,单次治疗时间控制在5分钟至10分钟范围内,使用频率为1次/天。联合组及对照组均持续治疗1星期。所有患者均随诊3个月,每个月均于患者生理期结束后3天给予复查,分析其病情变化,并实施念珠菌检查。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不得同房,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外阴瘙痒、肿胀、烧灼感、白带异常、腰腹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通过SPSS23.0数据软件包对联合组和对照组相关研究数据开展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联合组接受妇科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有报道称,目前霉菌性阴道炎的并发率处于5%至10%范围内,病发率仍比较高,大部分患者是因为感染白色念珠菌诱发该疾病[2]。臭氧液杀菌因子实际上就是浓度较高的臭氧,其于经过过滤的自来水进行有效混合,形成一种特效消毒液,臭氧作为杀菌剂的一种,能够发挥广泛而高效的杀菌作用,且具备良好的氧化性,能够迅速针对细菌以及病毒等的生物结构进行有效破坏,使其丧失生存能力,其本身通过还原作用形成氧气,可对厌氧菌生长进行有效抑制[3]。臭氧妇科治疗仪通过空气中包含的氧气,借助臭氧发生器进行科学的臭氧制造,依靠搅拌系统针对已经过滤好的自来水以及臭氧进行有效混合,之后获取7mg/L的臭氧液。臭氧液表现出无色特点,使用结束后产生的废液能够在短时间内被还原,生成清水,可避免女性患者内裤被染色,同时防止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4]。针对臭氧机以及自来水管进行有效连接能够实现便捷化使用。臭氧通过其氧化性可迅速杀灭细菌、病毒以及各种微生物,有效改善患者阴道环境,刺激免疫细胞的形成,针对厌氧菌进行充分抑制,可在短时间内消除患者阴道炎症,减轻其病情。氟康唑作为广谱抗真菌药物的一种,其体内抗菌活性较高,能够针对真菌细胞膜上方的麦角固醇进行有效抑制,渗透力强,同时拥有较长的半衰期,可在各种念珠菌感染疾病中发挥良好疗效,因而能够促进霉菌性阴道炎症状改善[5]。克霉唑阴道泡腾片同样属于广谱抗真菌药物范畴,能够发挥良好的抗菌功效,对于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尤其显著[6]。克霉唑阴道泡腾片、氟康唑以及臭氧妇科治疗仪三者联合应用,效果加倍,能够在霉菌性阴道炎中发挥良好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发现,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联合组外阴瘙痒、肿胀及烧灼感消失消失时间为2.4±0.6天,白带异常、腰腹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6±0.5天、3.3±0.7天,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0.9天、2.5±0.4天和5.2±1.6天(P<0.05)。这也充分印证了臭氧妇科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显著。
总而言之,臭氧妇科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应用效果显著,起效快,可在较短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莫秀瑛,王燕娇.臭氧妇科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7:100-101.
[2]田彩霞.臭氧妇科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04:66-67.
[3]徐菽涓.超声波臭氧治疗仪治疗阴道炎、宫颈疾患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21:51+53.
[4]邹秋莲.臭氧妇科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6,20:4-5.
[5]李朝清.探究臭氧妇科治疗仪联合氟康唑、克霉唑阴道泡腾片对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6:83-84.
[6]瞿秀芳,熊瑛.臭氧妇科治疗仪联合用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13:21.
论文作者:彭承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臭氧论文; 阴道炎论文; 患者论文; 妇科论文; 治疗仪论文; 霉菌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