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辉蓉[1]2001年在《高师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人力资源主宰其经济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使得知识成为主要生产要素,最重要的生产力。知识经济是依赖于人才创新的经济,创新人才的培养依赖于高质量的师资。高师院校作为专业的教师资源开发部门,在长期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高枕无忧的办学作风,使得所培养的师范生专业知识面窄,师范技能低下,适应不了现代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新世纪教育体制改革的挑战,高师在自由招生、自主管理和双向选择的教育体制下,只有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办出特色,才能寻找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本论文所探讨的高师人力资源开发是指通过高师院校提供专业的、具有丰富现代教育科学知识和相当学科知识水平、善于培养从事各级教育的教师的稀有高师资源和教育、管理、服务,使初进高师初始形态的人力资源(学生)得到加工改造,成为具有相当品质水平、健康水平、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合格教师资源的过程,本文在客观分析现行高师人力资源(学生)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面向21世纪进行高师人力资源(学生)开发的战略意义,通过展望21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制订科学的高师人力资源(学生)开发目标和落实开发目标的实施对策。
臧慧金[2]2013年在《高师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中提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叁级课程管理,这使得学校有权自主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从而使校本课程开发成为21世纪初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而课程资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有着重要的联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校本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开发两个方面。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学科呈现形式,是在音乐教育领域的特殊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中都有其自身固有的特殊性和重要价值。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基础教育不可分离、对基础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的高师音乐教育在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并未得到同样的重视,甚至不曾被关注。大多数的高师音乐教育都是采用传统的西方专业院校的音乐教学模式,致使高师音乐教育的内容存在千篇一律,造成音乐课程资源的极大闲置和浪费,尤其是那些地方传统音乐课程资源的浪费。所以,对高师音乐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显得尤为迫切。本论文通过对高师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结合具体开发案例,为该领域的开发实施提出可行的开发策略。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高师音乐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了论述:在理论上,在充分结合当前教育界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音乐学科自身的学课程性质,对高师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高师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价值、原则以及开发程序的理论。在实践上,以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教师、学生以及祭孔乐舞传承人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通过分析,了解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高师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优势和不足,并结合具体案例祭孔乐舞课程资源的开发,构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高师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策略;与此同时,又阐明了高师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系统。
张会改[3]2012年在《高师地方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中指出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文件中“课程资源”这一概念被重点提出,从此课程资源问题便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叁级课程管理体系的出台,地方课程的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各科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地方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其开发和利用也成了重点被关注的对象。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查阅,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文献大多是针对小学和中学,并且大多是在语文、数学、体育、物理、化学、美术和综合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在高师课程资源开发,尤其是我国高师地方舞蹈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方面非常匮乏。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非职业舞蹈教育的蓬勃发展,对中小学舞蹈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能否培养出具有较高品质的符合新要求的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高师舞蹈教育转变课程与教学理论,倡导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在课程设置和课程资源建设方面要走在基础教育改革前面。作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整理,进一步对课程资源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整理分析,确定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从高师舞蹈学科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通过对高师地方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相关概念的解读及其理论的分析,在理论上对高师舞蹈课程资源开发进行了梳理。以河北师范大学和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两所不同地方的省级重点高师院校为案例,进行走访调查,对案例调查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其个体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所选案例学校存在问题特殊性的分析,揭示出高师院校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对高师地方舞蹈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可行性策略。以期促进高师地方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的发展。
杨晓晓, 李宏[4]2018年在《白马藏族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基于甘肃陇南文县铁楼白马藏族乡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马藏族文化是白马人在千百年的生活中传承和积淀的完整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它蕴含着白马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幼儿园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渠道之一,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基于白马藏族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不但有利于白马藏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而且是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园本课程开发的应然选择。
麦丽开·库尔班[5]2017年在《高师院校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价值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具有庞大的人力资源,但是整体质量低下,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缺乏合理的制度保障,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缺乏科学性、缺少专业人才指导,还未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为了增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成果,必须充分发挥高师院校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以此来提升高师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高师院校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
古月明[6]2001年在《论高师素质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古》文中提出人力资源的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但是衡量人力资源的优劣不能仅看数量 ,主要的是看其人口整体素质和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的高低。目前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是人力资源素质低 ,人才资源匮乏。地处农村的地方高等师范教育 ,在
王盼盼[7]2013年在《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究》文中指出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生从教的必备素质,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是高师院校区别于其他高等院校的明显标志。1992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为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提供政策依据。进入21世纪,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和方法很难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弊端日益显露,2001年颁布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新型教师提出强烈要求。基于各种理论政策的支撑和现实教师教育的无奈和弊端,新一轮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呼之欲出,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主要围绕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手段,在继承和吸纳原有研究成果课程设置和见习实习的基础上,以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将叁者融合,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做深入调查研究和思考。首先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和外延、培养现状做简单回顾和概述,其中研究已经成熟的主要有叁种模式和两种手段如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践,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其次针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教师专业化理论、技能形成理论、激励理论等四方面进行分析,为本研究寻找理论根源。第叁,对高师院校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做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包括技能竞赛开展项目分配、具体实施、评价方式和激励措施等,总结出其优势特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论证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在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中的作用和影响、缺陷与不足。最后提出建议和对策,作为本文最终落脚点。主要建议有对原有的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践进行补充;建立健全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的支持保障体系;构架课堂、竞赛、实习叁者立交桥,形成互通有无的机制;高师院校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朱璋龙, 刘淑红[8]2012年在《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性向培养研究——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属于人力资源。可以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创新教师教育理念,构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内容,改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向。
孙蕾, 董芸[9]2013年在《试析高师院校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以牡丹江师范学院为例》文中认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达到了空前高涨的时期。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高师院校更是承担着培养教育工作者的重任。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其本身也要不断地改革、发展,要调动高等学校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使学校这一"生产生产力的生产力"充满生机和活力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文章以牡丹江师范学院为研究背景,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了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高师院校的长远发展目标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张慧[10]2007年在《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笔者长期工作在高师院校人事管理的第一线,主要从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深知高校教师是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如何增强办学活力、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如何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如何促使教师个体的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相一致,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与完善。笔者通过对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认为将激励理论与高校管理实践相结合,进行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选定《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作为自己的论题,是基于本职工作中遇到的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方法,对高师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完善,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都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文在对西方激励理论进行分析综述的基础上,对山东省高师教师激励和激励机制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高校教师主要靠思想动员、道德感召、荣誉激励等精神激励方式来激励,从而导致教师收入过低、高校内部平均主义泛滥,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工资制度和90年代末开始的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正是由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而进行的。这些改革在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高师教师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如:促使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有效形成的社会环境还不够宽松,高校教师的聘任制度还很不健全,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考核手段不够科学,报酬制度的设计缺乏弹性,对教师的需要认识不够等,激励措施没有很好地被规范化、制度化,以至激励机制运行不畅、效率不高。本文在借鉴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教育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理论综述、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等方法,对近几年山东省几所主要的师范院校采取的激励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有关激励理论和一些高校的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和优化山东省高师教师激励机制的措施和建议。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论文第一部分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厘定,第二部分结合激励理论和激励的基本原则,探索了高师院校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叁部分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高师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总体状况,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当前山东省高师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激励的原因。论文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完善山东省高师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基本依据。在理论依据中,介绍了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矫正型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模式理论以及这些激励理论在构建高师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过程给予我们的启示。在分析了高师院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个性特征及需求特征的基础上,借鉴相关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及其经验,在论文的第五部分提出了改善山东省高师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几点设想,其主要包括叁大部分:改革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实行规范的岗位聘任制;继续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创建按能绩分配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论文最后对高师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做了总结与展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校教师资源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因此,高校除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外,必须立足充分开发现有教师资源,对教师实施充分有效的激励。现行高校在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中存在着激励措施不当、激励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所以进行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广大理论工作者和笔者这样的管理人员在深入理解激励原理的前提下,不断研究高校教师管理实践中的新情况,将激励理论与高校管理实践相结合,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从而推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研究对山东省高师院校激励机制进行了合理性建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将有助于促进全国高师院校乃至全国高校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高师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 敬辉蓉. 重庆大学. 2001
[2]. 高师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 臧慧金. 曲阜师范大学. 2013
[3]. 高师地方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 张会改. 曲阜师范大学. 2012
[4]. 白马藏族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基于甘肃陇南文县铁楼白马藏族乡的研究[J]. 杨晓晓, 李宏. 甘肃高师学报. 2018
[5]. 高师院校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价值分析[J]. 麦丽开·库尔班. 农家参谋. 2017
[6]. 论高师素质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古[J]. 古月明. 中国高教研究. 2001
[7]. 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究[D]. 王盼盼. 闽南师范大学. 2013
[8].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性向培养研究——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J]. 朱璋龙, 刘淑红.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2
[9]. 试析高师院校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以牡丹江师范学院为例[J]. 孙蕾, 董芸.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10]. 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 张慧. 山东师范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