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南村小学 266735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一、从孩子生活中提取素材
我们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音乐活动,直到结束还意犹未尽,而有的活动没开始多久,孩子们就忍耐不住骚动起来,关键不是学习内容的深浅,而是这个内容是否能满足孩子当前需要的,是否是孩子喜欢的,是否经验范围之内……因此,在选材时,我们尽量要从孩子的生活中提取素材。如在《动物》主题中,首先,孩子们喜欢动物,在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知识经验。我们郊区的孩子往往对兔子、鸡、大象等具代表性的动物比较熟悉,对一些海洋动物比较陌生,所以在乐器故事之前,让孩子们先去了解身边这些动物的特性,在自由发表言论后,再去探索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乐器、节奏,根据音乐故事来演奏。
在音乐欣赏《小羊和狼》的活动中,孩子们最热衷的就是狼捉羊、吃羊的情景,能大胆自由想象。其中的情节动作,真是因为孩子在电视媒体中对羊和狼的故事耳濡目染,通过音乐欣赏他们的激情才得以满足和释放。
所以我们要敏感察觉班内孩子喜欢什么,热点是什么,而不是一味追求名曲的熏陶,扼杀了音乐在孩子心目中的魅力。
二、创设情景,调动孩子感悟音乐的自主性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
学生学习总是脱离不了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与情景相结合的,只有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富有美的氛围中投入学习,充分调动孩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音乐教学所要凸现的就是感受美,所以我经常采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自学信息,充分调动孩子感悟音乐的自主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达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时,让学生一边聆听教师对曲子的曲式结构、调式和主题的分析,一边观赏黄河纪录片,并倾听华丽优美的旋律。当《黄河》优美的旋律与黄河纪录片的画面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融入了一个由声、形、光等凝成的音乐世界,使学生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情不自禁地萌生了对音乐的热爱。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中进行教学,一旦学生有了基本的知识,就有了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步入音乐的殿堂。
总之,合理创设情景是给孩子更直观生动、形象的体验,有助于孩子理解音乐,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学校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学生,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核心的。设计和实施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有审美的体验,这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永久课题。例如教学《青蛙》,教师以谜语导入课题,能有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谜面勾勒出青蛙憨态可掬的形象“碧绿的”、“大大的”、“宽宽的”充分显露了青蛙外形的美。教师富有表情的朗诵也体现出了语言的节奏美,还有课题以简笔画的方式出现既新颖又增添了色彩美,这里有力地强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音乐欣赏如果只停留在让他们被动听的层面,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参与表现美、创造美的机会,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美的内涵是丰富的,风和日丽固然美,电闪雷鸣、风疾雨骤也是美,它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力量,本课我让学生通过语言的描述、动作的模仿、乐器的表现,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美的存在。美的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美育不仅仅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阔一代人的眼界,铸造一代人的心灵。音乐以其独特的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音境美、表达的动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作品中蕴藏的美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不断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四、自主来源于选择与创造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期课改提倡给孩子创设一种可选择的多元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设想如果一节音乐活动一统的歌词、节奏,无非是学唱,追求即时效果,更谈不上选择与独立自主的创作。所以在我设计的音乐活动时,我总会为孩子创设一个选择与独立创作的机会。
论文作者:王秀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孩子论文; 孩子们论文; 教师论文; 黄河论文; 情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3期论文;